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4篇
综合类   11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3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水生动物溶菌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由于水产养殖过程病害日趋严重,水产养殖对象的非特异性免疫因子的研究与开发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溶菌酶是生物体内重要的非特异性免疫因子之一。综述了水生动物包括鱼、虾和贝类溶菌酶的生物学功能,溶菌梅的基因克隆、基因工程表达及其在机体内的表达规律等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其在水产养殖病害防治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利用蛹虫草培养残基制作发酵型含乳饮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蛹虫草培养残基、奶粉和带活菌酸奶为主要原料制作发酵型含乳饮料,其最佳配方为料水比1:12、每100 mL蔗糖添加量6g.与葡萄糖配比2:1、每100 mL奶粉添加量10g、每100 mL带活菌酸奶添加量为25 g;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8h,可制得具有虫草特有风味且酸甜适中口感好的新型发酵含乳饮料.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饲料脂肪水平对奥尼罗非鱼幼鱼生长发育、饲料利用及血液指标的影响,将180尾初始体重为(17.0±0.5)g的奥尼罗非鱼随机分成4组(试验1、2、3、4组),以豆油作为脂肪源,按2.5%、5.5%、8.5%和11.5%的比例添加到基础饲料中,试验期56 d。结果显示:饲料中脂肪水平的变化对奥尼罗非鱼幼鱼的特定生长率和肥满度无显著影响,试验2、3组的增重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试验鱼每日摄食量无显著差别,但试验2、3组的饲料效率显著优于试验4组(P<0.05),试验2组蛋白质效率最高;试验4组水分含量显著低于其他三组,而脂肪含量随饲料中脂肪水平的提高而明显上升(P<0.05);随饲料中脂肪水平的提高血清总蛋白质、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浓度均显著提高(P<0.05),试验2组甘油三酯水平最高。综合考虑,饲料中脂肪水平为7.6%~10.7%最有利于饲料利用及鱼体健康。  相似文献   
14.
以山苍子果实精油为材料,采用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和小鼠肝癌细胞Hepa 1c1c7为模型,以一氧化氮抑制率为抗炎指标、醌还原酶活性为抗癌指标研究山苍子油及其硅胶柱层析分离产物的抗炎抗癌活性,并将山苍子油与Vc、VE制成复合型保鲜剂涂膜到冷却猪肉表面进行肉类保鲜试验.结果表明,山苍子果实精油具有一定的抗炎抗癌活性,其一氧化氮抑制率≥50%的浓度为31.25~62.50 μg/mL,诱导醌还原酶活性倍增的浓度为15.63~31.25μg/mL.3个层析物中即包括精油A、B、C,只有精油B同时具有抗炎抗癌活性,其浓度分别为25.00~50.00 μg/mL与2.50~5.00 μg/mL;而精油C仅表现抗癌活性,其浓度为5.00~10.00 μg/mL;精油A在该浓度范围内未表现抗炎抗癌活性.同时,山苍子油对冷却猪肉具有较好的保鲜效果,复合保鲜剂最佳配比为山苍子油0.25%、VC0.20%、VE0.25%.上述研究将为山苍子油的开发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斑节对虾溶菌酶基因的原核表达与产物活性检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郑清梅 《水产学报》2005,29(1):20-24
采用PCR方法对所克隆的斑节对虾溶菌酶基因的cDNA进行改造,并克隆至含温控启动子PRPL的大肠杆菌表达质粒pBV220,构建斑节对虾溶菌酶表达载体pBV220-lyz。该质粒转化大肠杆菌后经42℃诱导表达。SDS-PAGE电泳表明,表达产物中有16kD左右的特异性条带,与预期斑节对虾溶菌酶分子量相符。薄层扫描显示,重组斑节对虾溶菌酶约占全菌总蛋白的32%,纯化后的重组斑节对虾溶菌酶占全菌可溶性蛋白的90%左右。比浊法检测复性后产物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重组斑节对虾溶菌酶的最适pH为6.0,最适温度为40℃。测定了重组斑节对虾溶菌酶对溶壁微球菌和几种鱼病原菌菌株的溶菌活力,结果表明,重组斑节对虾溶菌酶对溶壁微球菌、溶藻弧菌和鳗弧菌有较强的溶菌活力,对爱德华氏菌有一定的溶菌活力,对嗜水气单胞菌、副溶血弧菌和大肠杆菌DHSa溶菌活力较弱。  相似文献   
16.
用4种添加不同脂肪源(鱼油、豆油、猪油和茶油)的饲料,投喂奥尼罗非鱼[初体重为(4.60±0.5)g]幼鱼,研究不同脂肪源对奥尼罗非鱼生长发育、体内抗氧化能力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鱼油组、豆油组及茶油组之间试验鱼的终体重及增重率均无明显差异,但均显著高于猪油组(P<0.05);茶油组、鱼油组及豆油组鱼体肝脏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均显著高于猪油组(P<0.05),而鱼油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显著高于豆油组和茶油组(P<0.05),豆油组GSH-Px活力最低,说明不同油脂对抗氧化酶的作用具有特异性;从总抗氧化能力(T-AOC)及丙二醛(MDA)指标看,茶油和鱼油更有利于奥尼罗非鱼的健康;除血液总胆固醇(TC)外饲料中不同的油脂来源对试验组奥尼罗非鱼的血清生化指标均会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粤东地区海水经济贝类重金属的污染现状及摄入健康风险,本研究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分别测定了10种海产经济贝类肌肉和内脏团中6种重金属(Zn、Cd、Pb、Cr、Cu及Mn)的质量分数,并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Pi)、目标危险系数(THQ)及总目标危险系数(TTHQ)分别评价其污染程度和食用健康风险。结果表明,该10种贝类肌肉中重金属质量分数的平均值由高至低为ZnMnCuCrCdPb,内脏团中为ZnMnCuPbCrCd。除Cr外,贝类内脏团中其他5种金属质量分数的平均值均高于其相应的肌肉组织。Pi结果表明,除Cu外,贝类肌肉和内脏团均受Zn、Cd、Pb、Cr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Cd的Pi最高,其次为Zn、Pb,而Cr指数相对较低;且大多数贝类内脏团中Cd、Zn及Pb的Pi值指示为重污染水平(即超标)。THQ评价结果显示,除了栉江瑶内脏团中的Cd外,该10种贝类中5种重金属暴露对儿童或成人没有明显的健康风险;但TTHQ结果表明,约有50%贝类的内脏团重金属TTHQ值大于1,表明暴露人群若长期食用这些贝类的内脏团将对健康产生负面影响。总之,粤东地区10种海水经济贝类分别受到Cd、Zn、Pb和Cr不同程度的污染,表明该地区海洋生态环境或贝类生产已存在重金属污染的安全隐患,建议加强该地区贝类产品重金属残留的质量监控及重金属污染的防控。  相似文献   
18.
不同质量浓度铅对草鱼鱼种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草鱼暴露于不同水平(0、72、144、288 mg/L)的硝酸铅水溶液中,分别于12、24、48、96 h测定草鱼肝、鳃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试验结果表明,当鱼经不同质量浓度Pb2+处理24 h后,其肝脏的GSH-Px活性表现为诱导效应;而鳃在低质量浓度(72 mg/L)Pb2+处理也表现诱导效应,但高质量浓度Pb2+(144、288 mg/L)处理24 h后,其GSH-Px活性表现为抑制效应.与肝GSH-Px相比,草鱼肝SOD经Pb2+处理后其活性抑制更加明显,表明肝SOD对Pb2+的毒性反应比肝GSH-Px敏感.同时,草鱼经不同质量浓度Pb2+处理12 h后,肝与鳃的MDA含量均比对照组明显增加.上述研究结果表明,水体铅可能通过诱导草鱼肝脏与鳃发生氧化损伤而发挥毒性作用,并进一步损伤机体结构及其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9.
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是生物体内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关键酶之一,在清除过氧化氢而避免机体产生氧化应激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从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肝胰脏中克隆了CAT完整编码序列(complete coding sequence,CDS)。该CAT序列(GenBank登陆号:FJ560431)全长2263bp,包括完全开放阅读框(ORF)1575bp、5'非编码区(UTR)118bp和3'UTR570bp。其ORF编码525个氨基酸残基,理论分子量为59.59kD,等电点为7.02。在草鱼CAT cDNA的终止密码子附近,其3'UTR具有长且完整的AC重复序列,与斑马鱼、鲢鱼及啮齿类动物CAT的3'UTR AC重复序列相似。序列比较表明,草鱼CAT的核苷酸及推测氨基酸序列与其它多种物种的一致性均较高,其一致性分别为93.4%~43.0%和98.1%~63.3%。同时,草鱼CAT cDNA的推测氨基酸序列具有与其它动物高度保守的特征性基序,包括亚铁血红素结合信号序列"RLFSYPDTH"、酶活性中心序列"FDRERIPERVVHAKGA"及3个催化位点残基His74、Asn147和Tyr357。此外,草鱼CAT还具有保守的亚铁血红素结合口袋与NADPH结合位点。根据草鱼CAT基因的上述特征,推测其属于CAT基因家族中的单功能或典型CAT基因亚群。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草鱼CAT的组织表达特征。结果显示,草鱼CATmRNA在所检测的11种组织器官中均有表达,其中在肝中表达水平量较高,在红肌、白肌和脂肪中表达量较低。本研究结果将有助于进一步探讨鱼类CAT基因的结构与功能,并为研究其抗氧化分子机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在饲料蛋白质和能量水平均能满足生长需要的基础上,分别以猪油、豆油、鱼油和茶油作为脂肪源,配制4种饲料(油脂的添加水平为4.5%),投喂初始体质量为(4.60±0.5)g的奥尼罗非鱼幼鱼,于1.5m×1m×1m的水族箱中饲养10周。每组3个平行,每箱15尾鱼,试验水温25~28℃。研究饲料脂肪源对奥尼罗非鱼体脂沉积、脂类代谢相关酶活性及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与鱼油相比,茶油、豆油和猪油可明显提高鱼体内脂肪的含量(P0.05),其中茶油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饲料脂肪源对肌肉中脂肪含量无显著影响,但与鱼油相比,其他脂肪源明显提高其肝体指数(P0.05),而腹脂率则相反;鱼油可明显提高肝脏中苹果酸脱氢酶和脂蛋白脂酶的活性及mRNA表达(P0.05);茶油明显降低脂肪中脂蛋白酶的活性及mRNA表达(P0.05),豆油和猪油可明显提高脂肪中苹果酸脱氢酶的活力及mRNA表达(P0.05)。饲料脂肪源对奥尼罗非鱼体脂的沉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肝脏和脂肪,而不同组织内脂蛋白酶活性及mRNA表达的变化是影响体脂沉积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