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3篇
农学   6篇
  5篇
综合类   52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40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31.
杨梅矮化早结果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梅(Myrica rubra Sieb. et Zucc)是我国南方著名的特产珍果,常绿乔木,高达5~10 m[1],为浙江省的第二大水果与最具特色的优势农产品[2~3].2006年栽培面积达6.67万hm2,总产量30万t,产值20亿元.但由于杨梅幼树管理不当,致使结果期延迟,乃至出现一些10年生以上的高大杨梅树仍不结果,或由于树冠高大,造成杨梅采收与管理不便使生产效益低,已成为杨梅生产发展的瓶颈因素[3~4].  相似文献   
32.
优质晚熟杨梅新品种‘晚荠蜜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晚荠蜜梅’是从‘荸荠种’中选出的优质晚熟杨梅新品种, 成熟期比‘荸荠种’延迟5 d 以上, 鲜食加工兼用, 抗逆性强, 性状稳定, 品质优良, 平均单果质量12.5 g 以上,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13.7%。  相似文献   
33.
分别设计钙肥不同肥源、钙肥不同用量、钙肥不同施用方法等试验,结果显示,叶面喷施有机螯合钙、硝酸钙、美钙镁,杨梅固形物、果实硬度、酸度均有不同程度下降。钙肥不同喷施浓度结果显示,随着钙浓度增加,增幅加大;钙肥不同施用方法显示,叶面喷施钙肥果实钙含量显著高于土浇施和对照。  相似文献   
34.
【目的】多效唑常用在杨梅上用来催化花芽分化,过量施用会使树势衰弱、叶片卷曲皱缩。研究过量多效唑对杨梅根围土和根表土的土壤酶活性以及杨梅树体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为合理使用多效唑提供理论指导。【方法】1年生‘东魁’杨梅嫁接苗种植在经150、300和600 mg∙kg-1多效唑处理的酸性红壤,不施用多效唑为对照。检测根围土、根表土、根、枝和叶中多效唑的积累量,测定土壤酶活性,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研究多效唑对根围土、根表土、根、枝和叶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杨梅叶片积累多效唑量最多,过氧化氢酶和磷酸酶活性显著降低,蔗糖酶活性显著提高。高浓度多效唑处理下,根围土的细菌多样性和丰富度明显降低,真菌多样性和丰富度明显升高,而根表土内的细菌多样性和丰富度明显升高、真菌多样性和丰富度明显降低,根内细菌、枝内真菌的多样性和丰富度均明显降低。在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分析中,施用多效唑后,明显降低杨梅根以及根围、根表土壤中酸杆菌门、放线菌门、厚壁菌门、绿弯菌门以及重要的生防类菌芽孢杆菌纲的相对丰度,增加根围土壤和枝条样品中伯克霍尔德菌属的相对丰度;而在真菌群落结构组成分析中,施用多效唑后,明显提高根围土壤和根表土壤的子囊菌门以及枝条叶片中外担菌纲的相对丰度,明显降低根围土壤、根表土壤和根中担子菌门、伞菌纲以及枝条和叶片中青霉属的相对丰度。【结论】土壤施用多效唑后,杨梅树体叶片残留量最多,土壤过氧化氢酶、磷酸酶、蔗糖酶活性显著变化,根围土、根表土、根、枝和叶中细菌、真菌丰富度和多样性发生显著变化。本研究结果可为合理施用多效唑和评价多效唑对果园土壤和杨梅树体生态系统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有利于指导多效唑的科学施用。  相似文献   
35.
杨梅突发性枝叶凋萎病发病调查与病原接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梅突发性枝叶凋萎病为浙江省近年新出现的病害,具有发病快、传染性强等特点,在浙江呈迅速蔓延趋势,对杨梅生产造成了严重危害。在全省杨梅产区调查的基础上,对其病症及发病规律进行观察,通过活体接种,初步确定拟盘多毛孢属真菌为该病的主要致病菌。  相似文献   
36.
杨梅凋萎病菌侵染、传播及树体内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制定有效的杨梅凋萎病防控措施,对凋萎病菌分生孢子侵染、传播、病害周年发生动态及病菌在树体内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101~2×106 mL-1浓度范围内的分生孢子溶液都能侵染杨梅致病,主要通过嫩枝的皮口及伤口侵入,有2个侵染高峰期分别是5月和6月中旬至7月中旬。凋萎病菌分生孢子周年均可捕捉到,5月中旬至6月中旬和8月底至10月中旬为两个分生孢子捕捉高峰期。凋萎病周年都有新病枝出现,发病高峰期集中在9月中旬至11月初,在果园内海拔低、流水冲刷严重的位置先发病。周年内发病杨梅树内拟盘多毛孢的分离菌株数及DNA拷贝数都是健康树的2~6倍。凋萎病菌可以周年寄生在杨梅的整个树体内,没有明显的菌量高峰期,嫩枝位置菌量最大。  相似文献   
37.
杨梅种质资源对凋萎病抗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部分杨梅种质资源对凋萎病的抗性情况,利用2个不同种的凋萎病菌株,对32份杨梅种质资源进行枝条离体接种鉴定。结果表明,接种后不同种质资源的发病率和严重度均表现出丰富的多样性。625%的红梅类和2857%的乌梅类种质材料具有高抗病性。杨梅种质材料对病菌越敏感,一般潜伏期越短,发病率越高。高感品种3~8 d就表现出严重病症,高抗品种大多数超过10 d才有轻微症状出现。综合评价临海苗圃内的种质材料,高抗凋萎病的有红梅类的深红种、安海变种、桃红、松山大野、松山水梅、大叶早、涌泉1号、涌泉3号等8个,乌梅类的硬丝安海变、黑瑞林等2个,上虞水晶杨梅以及1个开红花的雄株。  相似文献   
38.
试验以晚稻杨梅品种为材料,以山地酸性土壤种植的植株为对照,首次于浙江定海pH>8.1的碱性土壤中进行杨梅的栽培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碱性土壤种植的杨梅植株明显矮化,4年生树高度降低37.9,春梢长度缩短47.6,南北向和东西向树冠直径分别缩小45.4和42.0,春梢粗度和树干基部直径分别缩小26.5和38.9,叶片长度和宽度分别减少13.5和26.1,均达极显著差异.碱性土壤种植的杨梅始果期提早,栽后第3年普遍开始结果,第4年结果树率达80以上,单株产量3.6 kg,而对照第4年结果树率仅为4.5,几乎没有产量.碱性土壤种植后果实品质发生明显变化,4年生树龄果实总糖度为15.52,总酸度为0.83,比对照分别增加33.4和10.6,果实P2O5,K2O,Ca分别比对照增加29.41.4.80和24.3,但碱性土壤杨梅果实和果核重量分别比对照减轻24.3和20.6,均达极显著差异.初步研究表明碱性土壤可以种植杨梅,且树体矮化、提早结果,果实品质生理指标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39.
调查结果表明,杨梅刺蛾类害虫在杭州1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结茧在树权、枝干或树干基部周围的土中越冬。为害以高龄幼虫取食叶片为主,9月份第2代幼虫是防治的关键时期,可选用7.5%鱼藤精8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治,50%乐果乳剂10倍液涂干包扎防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0.
以7年生矮化深红种杨梅为材料,不修剪树体为对照,研究拉枝修剪对杨梅树体矮化和果实品质的影响,连续2年调查树体的高度、冠幅、主枝开张角度、新梢生长情况等,测定单株产量、果实品质和色差等指标。结果表明,拉枝修剪能够显著缓和树体长势,显著提高Vc、总多酚、总糖、葡萄糖、果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对果实明度、黄蓝值、色调角和色饱和度无显著影响,对单果重、纵横径和果实硬度等无显著影响。矮化树体的果实商品性更好、果实站立采摘率和价格更高,显著提高了果园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