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52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4篇
  16篇
综合类   40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15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为探究农户林地经营的规模依赖性及其规模经济表征,基于广东、浙江、安徽3省的农户调查数据,首先运用拟合的二次函数,以单位面积的出材量与收益为标准,测算了毛竹、果树、杉木与松木的适度经营规模,然后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以单位面积的资金与劳动投入为因变量进一步对农户林地经营的规模经济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果树、杉木与松木的经营面积与产出呈倒"U"型关系,其中,杉木与松木的拟合最优经营规模分别为6.27和7.31hm2,果树的拟合最优经营规模分别为5.41和5.56hm2。2)毛竹经营面积与产出呈"U"型关系,拟合极小值点分别为97.71和102.15hm2。3)杉木与松木经营面积的增加可以显著降低单位面积的劳动投入,毛竹与果树经营面积的增加可以显著降低单位面积的资金投入。对此,不是所有树种经营都存在规模依赖,林地集中未必依赖于土地流转,也可以通过合作实现,林业生产的社会化服务有利于提高农户经营收益。  相似文献   
102.
肖颖  高岚 《广东林业科技》2018,34(2):107-112
在对梅州市的农户林地经营现状开展分析的基础上,运用问卷调查法获取相关数据,再运用 数据包络分析法对其经营效率进行测算,并深入研究影响林业经营效率的因素,结果表明:(1)样本 农户的林地经营效率不高,经营效率均值只有0.442,砂糖桔(Citrus reticulata "Shatangju")、柚(Citrus maxima)、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桉树(Eucalyptus robusta )和松树(Pinus massoniana)树种 的经营效率各异,松树和砂糖桔的经营效率相比杉木和柚子而言较低;(2)在影响农户林地经营效率的 因素中,林地经营面积、经营树种和资金投入的影响显著,其中林地面积和资金投入与林地经营效率是 正向相关,而农户的年龄、受教育程度、林地经营形式、林地块数等因素对林地经营效率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3.
根据广东、安徽、甘肃和河南农户调查数据,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利用Logistic模型分析农户林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对林权改革的满意显著影响农户的流转意愿。有流转意愿的农户有298户,占样本总数的81.64%,其中有流入意愿的农户量与有流出意愿的农户量基本均衡,但实际有流转经历的农户只占样本量的13.70%,有流转意愿与有流转经历的农户占比差距过大;在流转意愿的影响因素方面,对林权改革的满意程度显著影响农户的流转意愿。其中显著影响农户综合意愿的因素有:劳动力数量、林地经营技术;显著影响农户林地流入意愿的因素有:林地经营规模、流转的难易程度以及对森林保险的了解程度;显著影响农户林地流出意愿的因素有:林地经营规模和家庭劳动力人数。  相似文献   
104.
为建立三叶青毛状根的诱导和液体培养体系,采用发根农杆菌株系C58C1和ATCC15834进行毛状根的诱导,通过无菌三叶青叶片预培养、浸染、共培养、筛选、形态和PCR鉴定等过程获得三叶青毛状根根系,并对三叶青毛状根和两年生块根总黄酮进行比较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发根农杆菌C58C1能从三叶青叶片诱导出毛状根,三叶青毛状根在不添加生长素的1/2MS液体培养基中生长状态良好,其总黄酮含量约是2年生三叶青块根的1/5。  相似文献   
105.
为了探讨异质生境条件对羊草(Leymus chinensis)过氧化物同工酶表达的影响,揭示羊草种群对不同土壤生境的响应机制,并为植物的趋异适应和生态可塑性研究提供依据,对扎龙自然保护区内的3种不同生境沙土、碱土、草甸土中生长的3种羊草过氧化物同工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碱土生境条件下羊草条带数最多,草甸土羊草条带数最少;在同一生境条件下,羊草根系的过氧化物酶的条带数最多,叶的条带数最少。其中,迁移率(Rf)值为0.08、0.10、0.17的条带是主带,在7个样品中出现;Rf值为0.35、0.73的条带是弱带,只在1-2个样品中出现;叶片的Shannon-Weinner指数在3个生境间变化较大,根茎的变化较小。因此,异质生境导致了扎龙自然保护区内的羊草过氧化物同工酶的表达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揭示农户林地转出行为的门限效应,识别门限特征及其不同门限区域内关键影响因素的非线性作用,为完善林地流转政策提供决策参考。【方法】基于国家林业局2016年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监测数据及2017年广东和贵州的农户调查数据,分地块构建农户转出林地规模的面板数据,从权能匹配视角选择农户营林规模为门限变量,以家庭收入水平、务农劳动力规模和是否具有林权证为解释变量,运用门限回归模型,实证检验农户林地转出规模的门限效应与各影响因素的非线性作用。【结果】1)当以家庭收入水平和以务农劳动力规模为解释变量时,门限估计显示农户营林规模均存在双重门限,其值分别为18 hm2和20 hm2;当以是否具有林权证为解释变量时,农户营林规模仅有单一门限,其值为33.4 hm~2。2)当农户营林规模大于18 hm~2时,家庭收入水平对林地转出规模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当营林规模大于20 hm~2时,其影响系数明显更大;当农户营林规模小于18 hm~2时,务农劳动力规模对林地转出规模具有显著负向影响,而当营林规模大于18 hm~2且小于20 hm~2时其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当农户营林规模分别小于和大于33.4 hm~2时,是否具有林权证对林地转出规模分别具有负向和正向影响,但不显著。根据农户营林规模的门限值对样本进行分组后再回归,以检验估计结果的稳健性,发现各解释变量的影响显著程度与门限估计结果有差异,但方向一致。【结论】农户林地转出行为并不是单向或线性的,关键因素的作用是非线性的。只在一定营林规模水平下,家庭收入的提高才明显促进农户转出林地规模,表明降低农户的林地依赖度未必能促进林地流转。在不同营林规模门限区域内,务农劳动力规模对农户林地转出规模的影响方向不同,即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也未必就能促进林地流转。林地确权对农户林地转出规模的影响也是双向的且均不显著,即林地产权稳定对促进林地流转的重要性不如政策预期。完善林地流转政策需要关注农户行为的门限效应,坚持放松约束未必能促进农村林地流转,甚至可能存在相反作用,制度供给可考虑不同条件下林地流转差异化诉求,加大政策执行弹性与优先序,以提高制度绩效,促进林地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107.
自然保护区最大的问题在于农户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冲突,而选择保护区林业资源利用的最优方式是缓解该冲突的重要途径,通过对卧龙保护区林业资源利用利益相关者的访谈,利用参与式情境的研究方法,进而总结出利益相关者选择的最优林业资源利用方式,并系统阐述了引入行为偏好的多属性决策理论,通过该理论丰富了选择结果的可行性与合理性。林业资源利用最优方式表明,利益相关者更偏向于经济主导式的林业资源利用方式,即通过合理利用保护区林业资源、提供相关政府扶持政策、发展林业产业和带动生态旅游等第三产业发展这四个方面,作为当地农户林业资源利用未来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并由此提供了相应的建议与改进方式。  相似文献   
108.
冷香玫瑰露地栽培的气候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香玫瑰是集药用、食用、美化、绿化于一体的木本植物,既是经济作物,又具有美化环境及水土保持的重要作用,广泛应用于化工、食品、酿酒、医药、园林绿化及水土保持等方面。本文根据冷香玫瑰露地栽培所要求的气候条件,从气候学的角度分析了奇台县种植冷香玫瑰的可行性,并提出了高产优质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109.
葫芦岛市沟壑治理形式及其效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葫芦岛市水土流失面积52 81万hm2,其中沟壑水土流失面积10 96万hm2,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21%。1999年以来,全市先后治理干、支沟59条,修谷坊5000座,建塘坝61座,建蓄水坝399座,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为当地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介绍了治理形式和取得的效益。  相似文献   
110.
美国白蛾入侵部分非经济损失评估案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往的文献通过森林资源等实物变化来认识美国白蛾造成的危害,忽视其社会和经济属性. 实际上,美国白蛾不仅破坏自然资源的物质量,而且制约了寄主植物多种功能的充分发挥,对人们的视觉、心理和日常生活等方面造成了损失. 该文以天津、辽宁、河北为例,系统分析了因美国白蛾入侵而造成的景观美学损失、生产生活损失和心理影响损失,并采用条件价值法依次分别估算了这些损失. 其中,在心理影响损失的分析中,首次建立了“有虫株率耐受”指数,较好地反映了人们心理对有虫株率的耐受程度. 以期科学定量评估美国白蛾入侵我国造成的损失,客观反映美国白蛾造成的损失与人类、社会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