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9篇
农学   22篇
  12篇
综合类   38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93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虫害诱导植物间接防御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然界中的植食性昆虫本身都具有一定的隐蔽保护性,这为害虫防治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寄生性天敌(寄生蜂等)能够利用嗅觉感受来自寄主和植物的化学通讯来搜索、定位、发现和寄生目标害虫。本文着重综述了植物与害虫协同进化所形成的防御策略,以及害虫诱导的植物挥发信息物质在植物、昆虫及天敌三级营养关系中的生态功能,并对挥发物的诱导信号分子、基本特性、占主要成分的萜烯类化合物释放的分子调控机制、植物组织中时空表达特异性和多样性等代谢特征以及其应用前景都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02.
抗虫棉新品种中植棉6号选育及栽培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植棉6号是转Bt基因杂交抗虫棉,是以GK44选系作母本,以新59作父本杂交组配而成的棉花杂交新品种。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号:农基安证字(2008)第034号。该品种于2006—2007年连续参加黄河流域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其产量水平、稳定性、适应性、抗病性、抗虫性、优质性均优于对照,达极显著水平。审定编号:国审棉2008007。  相似文献   
103.
棉铃虫大发生原因和1998年发生趋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铃虫大发生原因和1998年发生趋势预测●中国农科院植保所郭予元(100094)一、棉铃虫大发生原因的研究结果自1994年棉铃虫大发生原因被列入国家攀登计划研究项目“粮棉作物五大病虫害灾变规律和控制技术基础研究”以来,通过4年田间、室内试验和历史档案...  相似文献   
104.
棉铃虫种群的地理型分化和区域性迁飞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棉铃虫地理种群的遗传变异、滞育性状和抗寒性分化等的系统研究表明,我国棉铃虫由热带型、亚热带型、温带型和新疆型4个地理型组成,各地理型对华南地区、长江流域地区、黄河流域地区和新疆地区的气候环境具有高度专化适应性。受东亚季风影响,5~7月份温带型1代和2代棉铃虫成虫随偏南风向北迁移,可迁入山西北部、河北北部、辽宁等非越冬区的中温带地区。温带型3代和4代棉铃虫于8月中旬以后,随偏北风向南回迁。成虫种群密度过大和所处的不良环境是引起迁飞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5.
防治棉铃虫的高毒农药替代品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室内浸卵、浸叶和点滴法以及田间小区试验,对19种杀虫剂防治棉铃虫的作用特点和效果进行了系统研究。室内生物测定结果表明:多杀菌素对棉铃虫卵孵化有较好的抑制作用,90.40 mg/L多杀菌素处理后棉铃虫卵的孵化率仅为42.86%;多杀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高效氯氟氰菊酯、辛硫磷、丙溴磷、毒死蜱和高效氯氰菊酯对棉铃虫初孵幼虫的毒杀作用明显,原药稀释1.0×104~2.0×104倍时可使初孵幼虫死亡率达100%;昆虫生长调节剂——氟啶脲、氟铃脲、甲氧虫酰肼原药稀释1 000倍对棉铃虫初孵幼虫的致死率大于70%,且幼虫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甲氨基阿维菌素、高效氯氟氰菊酯、多杀菌素、毒死蜱、高效氯氰菊酯、丙溴磷、辛硫磷对低、高龄棉铃虫幼虫均具有较好的毒杀效果。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甲氨基阿维菌素、高效氯氟氰菊酯、丙溴磷、高效氯氰菊酯作用效果快且防治效果好,尤其是4 000倍甲氨基阿维菌素和5 000倍高效氯氟氰菊酯处理后第三天,其对棉铃虫的致死率达100%;多杀菌素和甲氧虫酰肼作用效果稍差。若在棉铃虫卵高峰期适时施药,供试的6种药剂均可作为防治棉铃虫的高毒农药替代品种。  相似文献   
106.
棉铃虫综合防治技术研究进展中国农科院植保所郭予元我国从“六五”以来,一直把棉铃虫综合防治技术列为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中国农科院植保所等有关科技单位经过十多年的共同努力,取得了重要研究进展,收到较好效果。1.根据棉花在不同发育阶段对棉铃虫为害的反应,...  相似文献   
107.
108.
1992年棉铃虫暴发危害的特点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109.
正交多项式配线求杀虫剂的致死剂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予元 《植物保护》1981,7(3):40-42
多项式配线的特点是配合适度优良,用于分析杀虫剂的致死剂量,精确度可优于常用的机值分析法。因为机值分析法把剂量死亡率曲线当作固定类型的曲线,经过系数变换处理成理论上的直线来进行分析的;这样的处理往往不完全符合实际(从座标纸上看,有些点,特别是两端的点往往不在此直线  相似文献   
110.
我国棉花品种(系)抗虫性的鉴定、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棉铃虫的暴发为害已严重制约了我国棉花生产的稳定发展,生产上急需在综合防治中利用棉花自身的部分抗虫性抵御害虫的侵害,提高植棉的综合效益。本文从棉花种质(材料)的外部形态抗虫性、生理生化抗虫性、外源性抗虫基因导入等三个方面详细讨论了我国棉花品种(系)的抗虫性鉴定、选育及其研究进展现状。针对抗虫棉研究与利用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探讨了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