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2篇
基础科学   1篇
  12篇
综合类   68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7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0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6 毫秒
41.
东北林区红松土壤及针叶中钙、镁、硫质量分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地区的红松为研究对象,测定了针叶中Ca2+、Mg2+、S及土壤中交换性Ca2+、Mg2+、有效S的质量分数,并结合海拔、纬度、坡度等地形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红松针叶营养中Ca2+质量分数最大,Mg2+和S的质量分数相差不大;红松林下土壤中交换性Ca2+、Mg2+、有效S的质量分数比较高,并不需要施肥,质量分数由大到小顺序为Ca2+、Mg2+、S。土壤交换性Ca2+质量分数与针叶Ca2+质量分数不相关,土壤交换性Mg2+质量分数与针叶Mg2+质量分数极显著正相关,土壤有效S质量分数与针叶S质量分数不相关。针叶中的Mg2+与纬度极显著正相关,与海拔极显著负相关;Ca2+与坡度极显著正相关;S与坡度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42.
利用RT-PCR 的方法从广西巴马小型猪肝脏组织中扩增SLA-DQB 基因的编码区序列,旨在为下一步构 建SLA-DQB 转基因广西巴马小型猪奠定基础。结果表明,克隆的广西巴马小型猪SLA-DQB 基因编码区长687 bp,与 GenBank 参考序列(NM_001113694)相比,共有15 个氨基酸发生突变(位点为10、14、19、27、29、38、39、48、58、61、68、 72、76、78、183)。与普通猪、其他小型猪、奶牛、人类及小鼠的同源性分别为95.8%、95.8%、88.1%、86.2%和80.0%。  相似文献   
43.
为了克隆广西巴马小型猪脂联素基因的cDNA全序列及序列分析,试验利用引物悬挂延伸PCR法,以基因组总DNA为模板,先分别扩增得到编码脂联素的第2外显子和第3外显子的序列,再以这2个外显子为模板,进行第2轮PCR,纯化连接pMD 18-T载体后转化大肠杆菌DH5α,筛选阳性克隆体,鉴定后测序.结果表明:经PCR产物测序证明,得到大小与脂联素基因编码序列大小相同的片段,此片段长度为732 bp;同源性比较分析发现,广西巴马小型猪脂联素cDNA序列与GenBank中已报道的家猪脂联素同源性高达99.7%,有2处发生了碱基错义突变.  相似文献   
44.
梁家充  郭亚芬  陈江伟  杨柳  兰干球 《安徽农业科学》2012,(19):10153-10155,10250
[目的]探讨PPARγ-2基因多态性与广西巴马小型猪2型糖尿病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利用高糖高脂日粮饲喂24头广西巴马小型猪,利用PCR方法扩增PPARγ-2基因外显子2部分序列,测定其空腹血糖和胰岛素(INS)含量并进行糖耐量试验。[结果]克隆的PPARγ-2基因外显子2部分序列存在1处SNP位点(19813A/G),有AG(7头)和AA(17头)2种基因型。AG型广西巴马小型猪的空腹胰岛素含量和糖耐量试验中60 min血糖值显著高于AA型(P0.05),而AG型广西巴马小型猪2型糖尿病发生率(71.4%)明显高于AA型(5.9%)。[结论]广西巴马小型猪PPARγ-2基因外显子2的19813A/G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易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45.
采用PCR-RFLP分析了广西巴马小型猪的氟烷基因类型.结果显示,PCR扩增获得广西巴马小型猪氟烷基因片段长452 bp,其碱基序列与GenBank公布的普通猪同源性为99.6%;采用Hha Ⅰ酶切检测广西巴马小型猪、巴长二元杂猪和长白猪氟烷基因的PCR产物,均产生2条电泳条带,未表现多态性;测序表明广西巴马小型猪氟烷基因第1 843位碱基均为C.猪氟烷基因PCR-RFLP分析技术为优质猪的培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6.
玉米氮高效品种的生物学特征   总被引:31,自引:12,他引:31  
提高氮肥利用率依赖于氮肥优化管理及作物氮素营养效率的遗传改良。本文分析了作物氮高效的定义,并以玉米为例,分析了氮高效的生物学机制,提出了玉米氮高效品种的生物学特征。本文认为,玉米氮高效品种的生物学特征为:(1)在开花前,维持稳定的氮吸收,并将所吸收的氮素高效利用于穗的发育,提高小花结实率,为产量形成过程中的碳、氮积累提供较大的库;根系生长发育能力强,能建成较大的根系,以满足籽粒生长期氮素吸收的要求;有较强的叶片扩展能力,保持较大的叶面积。(2)在开花后,充分利用前期建成的根系,高效吸收土壤中的矿化氮,用于籽粒生长所需,从而减少叶片中氮素的输出,减缓叶片衰老(保绿性强),维持叶片较高的光合效率,为籽粒灌浆提供碳化合物。因此,在氮高效育种中,应注重穗部性状(大穗,结实能力强)、根系性状(发达的根系,功能期长)与叶片性状(保绿性好)的结合。  相似文献   
47.
局部供应硝酸盐诱导玉米侧根生长的基因型差异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以两个玉米(Zea.mays.L.)自交系478和Wu312为研究材料,采用琼脂培养方法,研究局部供应不同浓度的硝酸盐(NO3-)对侧根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根系局部供应0.5mmol/L硝酸盐,可以促进两个基因型相应部位的侧根长度,对478的促进效果显著高于Wu312。在双层局部供应0.5mmol/L硝酸盐时,能够刺激两个层次478局部侧根伸长,而Wu312只在上层表现出促进作用。多浓度试验结果表明,在0.5~25mmol/L范围内,局部供应硝酸盐均能在478上表现促进效果。而在Wu312上,当局部硝酸盐浓度超过5mmol/L,刺激作用消失。在低浓度范围内,局部供氮不影响侧根。当局部供应的硝酸盐浓度超过5mmol/L时,Wu312的侧根数量急剧下降,超过15mmol/L后,478的侧根数量开始下降。478侧根对局部硝酸盐刺激的响应能力显著高于Wu312。  相似文献   
48.
硼对小麦体内碳水化合物同化与运输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用溶液培养及14 C标记等方法研究硼对小麦体内碳水化合物的同化与运输的影响。结果表明 :( 1 )无硼 (B0 )和严重缺硼 (B0 .3)处理茎秆水溶性糖的含量高 ,不是由于缺硼而导致的糖分运输受阻 ,而是对雄蕊结构异常的一种适应 ,造成糖在茎秆的积累。 ( 2 )无硼影响小麦总糖的积累 ;营养生长阶段缺硼不影响总糖的积累 ,生殖生长阶段影响总糖的积累 ,主要表现为籽粒不能形成 ,糖的积累降低。  相似文献   
49.
中国巴马小型猪封闭群内源性反转录病毒存在状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检测分析猪内源性反转录病毒(porcine endogenous retrovirus;PERV);PERV)在中国巴马小型猪封闭群中的携带情况.根据本实验室已建立的PCR、RT-PCR检测方法,对来自于巴马小型猪外周血淋巴细胞的DNA和RNA样品进行PERV核心蛋白基因(gag)、多聚酶基因(p0l)及囊膜基因(env)的存在与表达进行检测;同时根据目前通用的env基因分型方法检测PERVenv-A、env-B、env-C的存在与表达情况.所有被检样品不仅存在PERV gag、pol、env特异性DNA,而且都能够转录为RNA;所有样品同时存在PERV A、B亚型的前病毒,且有70%个体还同时存在PERV-C亚型前病毒,但仅有90%样品检测到PERV-A亚型的表达,50%检测到PERV-B亚型的表达,而所有的样品均未检测到PERV-C型的表达.巴马小型猪封闭群外周血淋巴细胞基因组中存在PERV-A、B、C 3种亚型,但仅有A、B两种亚型能够表达.PERV-A、B、C 3种亚型的同时存在,预示着巴马小型猪封闭群中存在不同亚型病毒重组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猪黑素皮质激素受体Ⅰ基因(MC1R)碱基突变与其毛色分离的相关性,为研究猪的毛色遗传分子机制及遗传育种奠定基础。【方法】根据Gen Bank已公布的猪MC1R基因同源序列(AF326520)设计引物,以70头不同毛色的长白猪×巴马小型猪杂交F2代(长×巴F2代)猪血液总DNA为模板,PCR扩增MC1R基因序列,并利用PCR-SSCP对长×巴F2代杂交猪的MC1R基因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析。【结果】长×巴F2代杂交猪MC1R基因编码区序列约963 bp,与参考序列(AF326520)的同源性为99.37%,共有6处碱基发生突变,其中两处(284G→A和306T→C)为错义突变,284G→A导致95Val→Met,306T→C导致102Leu→Pro;其余4处均为同义突变,分别为6C→T、51G→A、364T→C和730G→A。PCR-SSCP检测结果显示,长×巴F2代杂交猪的MC1R基因均未表现出多态性。【结论】长×巴F2杂交猪的MC1R基因存在碱基突变,其基因型为ED1,但在不同毛色的长×巴F2代杂交猪群体中并未发现MC1R基因呈多态性,即猪毛色多样性不能简单以MC1R基因的多态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