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2篇
农学   8篇
  5篇
综合类   44篇
畜牧兽医   105篇
园艺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0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中国加入WTO,即世界贸易组织(WTO),是我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入WTO,无论牧业生产、加工、销售或动物防疫、饲料等,整个畜牧业体系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加入WTO,给我国畜牧业带来了发展的机遇,但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1加入WTO给我国畜牧业发展带来的机遇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开放的不断扩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加入WTO,必将促进国内畜牧业大发展。中国自然资源不足,而劳动力充足,随着生产的国际化,将促使中国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进出口…  相似文献   
102.
膨化玉米作啤酒辅料的可行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探讨了用不脱胚玉米挤压膨化物作啤酒辅料的可行性。指出:挤压膨化不脱胚玉米的绝干浸出率大于不膨化脱胚玉米的绝干浸出率,接近不膨化大米的绝干浸出率。可以用挤压膨化不脱胚玉米,代替目前传统工艺中不膨化的大米或脱胚玉米,作为酿制啤酒的辅料。同时使脱胚玉米辅料用量减少8%左右,麦芽用量减少10%左右。  相似文献   
103.
郭宪  崔泰保 《家畜生态》2008,(5):102-105
藏獒是广泛分布在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护卫犬,是在青藏高原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中,经过藏族牧民的严格选择和培育而形成的优秀犬品种。本文通过分析藏獒的生物学特性、藏獒品种资源现状,提出藏獒品种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措施,为开展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4.
中国牦牛遗传资源现状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分析我国牦牛遗传资源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牦牛遗传资源开发利用的技术途径。利用品种改良及高效繁殖技术、营养调控与高效利用技术、畜产品深加工技术、新型产业开发技术等,逐步实现牦牛规模化养殖,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规范化管理,不断促进牦牛生产向优质、高产、高效和持续性的产业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5.
按照公母比例1:3选择公犬50只,母犬150只组建河曲藏獒犬育种核心群,从体型、外貌、体尺、毛色、适应性与气质等方面提出河曲藏獒犬评定的标准与要求,实施各家系等数留种法,使核心群体有效含量达到239.8,世代间隔2.5年,世代近交系数的增量控制在0.2%以下.通过选育核心群公犬平均体高72.1 cm、管围16.3 cm,母犬平均体高70.2 cm、管围15.2 cm,为同步开展河曲藏獒犬品种资源保护与选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6.
中国牦牛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牦牛的分布及其分布特点、牦牛遗传资源及其分类、牦牛遗传资源的开发利用、牦牛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分析了中国牦牛业发展现状,并根据新时期牦牛业发展的要求及技术需求,提出了牦牛业持续发展的对策,旨在不断促进牦牛业向优质、高产、高效和持续性的产业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7.
提高母羊繁殖力是养羊生产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养羊业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利用活性免疫技术提高绵羊双羔率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生物繁殖技术。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开展了多项绵羊双羔素的研究,现已取得了较大进展。然而,以往双羔试验主要集中在自然产羔率比较高的培育品种和改良品种中,而在一些地方品种中却开展的很少。为探讨双羔素在地方品种中的应用效果,本试验对蒙古羊接种了双羔素,以研究其对蒙古羊繁殖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8.
利用基因免疫技术,以成功构建的串联抑制素重组质粒pcDNA-DPPISS-DINH和pcDNA-DPPISS-DINH-sC3d3为免疫原,对60只绵羊(Ovis aries)进行基因免疫试验;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抗抑制素抗体;放射免疫法(RIA)测定处理后不同时期血清中激素水平.结果表明,重组质粒pcDNA-DPPISS-DINH和pcDNA-DPPISS-DINH-sC3d3免疫绵羊后,各实验组P(血样吸光值)/N(对照吸光值)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在第3次加强免疫后抗体水平明显上升.首次免疫后,促卵泡素(FSH)平均含量均高于对照组,且在第2次、第3次加强免疫阶段差异显著(P<0.05).第2次免疫后促黄体素(LH)、雌二醇(E2)和孕酮(P)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第3次加强免疫后E2和P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种重组质粒免疫绵羊后,双羔率分别为22.2%和30.0%,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果提示,串联抑制素基因免疫绵羊可促进FSH分泌,分子佐剂sC3d能增加绵羊对串联抑制素基因免疫的反应性,进而影响绵羊卵泡发育和诱导绵羊产双羔.  相似文献   
109.
绵羊C3d基因克隆及分子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首次从绵羊肝脏组织克隆到了补体C3d的基因并对其核苷酸序列和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以及蛋白结构进行了分析。绵羊补体C3d基因的编码区含有909个核苷酸,编码303个氨基酸残基,绵羊与人、牛、山羊、野猪、金仓鼠、小鼠、褐鼠、大袋鼠、兔和原鸡推导出的氨基酸序列的一致性分别为80.4% ,94.7% ,96.9% ,82.8% ,81.1% ,80.6% ,80.2%,71.0% ,75.2%和60.3%。高等动物中,绵羊与原鸡的一致性最低为60.3%,而与其他动物之间的一致性则较高为71.0%-96.9%。通过生物学软件分析发现绵羊C3d蛋白有2个蛋白激酶C磷酸化位点,1个酪蛋白激酶Ⅱ磷酸化位点,1个酪氨酸激酶磷酸化位点,1个十四(烷)酰化位点。绵羊C3d二级结构中螺旋和转角交替出现,其中α-螺旋占55.12%、β-折叠为2.31%,转角区域为42.57%,这样的结构有利于其桶状结构的形成。通过ESyPred3D同源建模预测可知绵羊C3d三级结构与人C3d一样也形成由核心和外层构成的桶状分子结构。本实验不仅为C3d在家畜上的免疫学基础研究提供实验依据,而且为构建高免疫原性的基因疫苗新技术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0.
牦牛繁殖是牦牛生产中的关键环节,本试验采取早期断乳措施以提高牦牛繁殖效率。试验组对150头母牦牛实行断乳处理,发情母牦牛104头,发情率69.33%。对照组110头母牦牛未实行断乳措施,发情母牦牛2头,发情率1.80%。母牦牛发情率试验组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断乳后牦牛从第5天开始发情,在第9~15天发情比较集中,而且发情持续到断乳后第24天。因此,犊牛早期断乳是提高母牦牛繁殖效率的一项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