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1篇
林业   6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2篇
  3篇
综合类   24篇
畜牧兽医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系统借助eSuperMap二次开发SDK搭建基于Pocket PC的嵌入式GIS开发平台,结合森林资源调查规划守则及传统野外实地调查时所遇到的诸如林班边界定位精度不高、数据采集录入繁琐等问题,设计开发出森林资源调查手薄软件系统。组件式技术确保了GIS在PDA上的灵活制定,充分利用了嵌入式设备的硬件性能;通过实现与GPS接收器的蓝牙通讯接口,有效的提高了野外调查定位精度。系统的实现缩短了森林资源调查周期,提高了定位精度并有效降低了工作量,为森林资源调查工作及数字林业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2.
郭振 《种子科技》2019,(12):73-73,77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对于园林业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近年来,我国园林工程项目数量越来越多,如何对其进行管理是园林施工项目最重要的环节。基于此,对园林管理方法和管理内容进行了具体分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3.
指出了培养液砷、镉的浓度较低可以促进浓作物的生长发育,特别是以砷元素最为明显。若砷和镉的浓度过大,就会对作物的生长发育产生一定程度的毒害效应,该毒害程度随着砷和镉离子浓度的增加和所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剧烈增强。镉元素单一作用对作物种子的萌发、酶活性等有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不断增加,其抑制作用就会增强,脂质过氧化产物也会增加。砷元素单一作用对作物种子的萌发也有抑制作用,随着砷浓度的升高,抑制作用则可不断地加强。  相似文献   
34.
35.
以鸭皮为主要原料,采用湿法粉碎、碱性蛋白酶酶解技术进行鸭皮中胶原多肽的提取,以鸭皮胶原蛋白的水解度为主要指标,分别研究pH值、料液比、温度、酶用量和时间等因素对其的影响规律。通过正交试验结果确定鸭皮中胶原蛋白水解工艺的最佳条件为温度60 ℃,料液比1:20,加酶量7 000 U·g-1,pH值8.5,反应时间4 h,此时水解度为22.14%;在添加浓度为16 mg·mL-1时,其羟自由基清除能力、DPPH清除能力和还原力分别为65.22%、77.45%和79.36%;其分子质量分布为1 000~5 000 u的多肽占83.56%。  相似文献   
36.
为探究黑色石灰土原土及不同粒径土壤颗粒有机碳矿化的差异及其对温度的响应,加深对喀斯特地区土壤有机碳矿化的认识,在15、25、35℃3种温度条件下,研究黑色石灰土原土及粗颗粒、微团聚体、单粉粒3种粒径土壤颗粒有机碳矿化速率、有机碳累积矿化量、可矿化有机碳分配比例、有机碳矿化温度系数(Q_(10))和动力学方程参数的差异及温度和粒径对有机碳矿化的交互影响。结果表明,6次筛分所占比例合计达到96.58%,表明试验筛分过程可靠性和重现性良好。粗颗粒有机碳含量最高(80.68 g/kg),分别是原土、微团聚体和单粉粒的1.28倍、1.59倍和1.60倍。培养期内黑色石灰土原土和3种粒径土壤颗粒有机碳矿化速率峰值均出现在第1天,此后迅速下降,并在第8天趋于稳定。15、25、35℃温度下,黑色石灰土原土和不同粒径土壤颗粒有机碳累积矿化量均表现出微团聚体单粉粒黑色石灰土原土粗颗粒的规律,表明微团聚体有机碳在有机碳矿化中的贡献较大,而粗颗粒有机碳贡献较小。土壤可矿化有机碳的分配比例依次排序为微团聚体单粉粒黑色石灰土原土粗颗粒,固碳能力相应排序为粗颗粒黑色石灰土原土单粉粒微团聚体。黑色石灰土原土、粗颗粒、微团聚体、单粉粒的Q_(10)平均值分别为1.12、1.19、1.14、1.25(25℃)和1.36、1.26、1.22、1.39(25℃),表明低温下升温比高温时升温更能促进土壤有机碳的矿化。一级动力学方程拟合结果表明,同一培养温度条件下,土壤有机碳潜在矿化量依次排序为微团聚体单粉粒黑色石灰土原土粗颗粒,且均随着培养温度增加而增加。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温度显著影响黑色石灰土原土及不同粒径土壤颗粒有机碳的矿化比例和累积矿化量。  相似文献   
37.
以贵州普定县陈家寨小流域为对象,探讨5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0~20 cm土层各活性有机碳组分的差异特征及其与土壤总有机碳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贵州陈家寨喀斯特小流域0~20 cm土层土壤总有机碳含量为42.03(±25.08)g/kg,其中灌木林地有机碳含量最高为77.44(±28.38)g/kg,是耕地有机碳含量的3.5倍;土壤水溶性有机碳的含量表现为灌木林地荒草地人工林果园耕地,游离活性有机碳的含量表现为灌木林地人工林荒草地果园耕地,易氧化有机碳的含量表现为灌木林地人工林荒草地耕地果园;土壤总有机碳含量与各活性碳组分间均有显著相关关系,其中与游离活性有机碳的相关系数最高。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含量不同,各活性有机碳组分既有相同之处,又存在差异,说明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复杂性,因此不同活性有机碳的表征指标无论数值还是变化趋势不能直接比较。  相似文献   
38.
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在春季对武夷四照花的光合日变化进行测定,通过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得出净光合速率与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并拟合光响应曲线,利用多元回归分析建立相应的多元方程。结果表明:武夷四照花叶片Pn的日变化呈双峰曲线型,具有典型的光合"午睡"现象;气孔导度和相对湿度是直接影响武夷四照花叶片Pn的主要因子;武夷四照花的光补偿点为26.02μmol photons·m-2·s-1,光饱和点为670.01μmol photons·m-2·s-1,补偿点、饱和点均较低,属于耐阴植物。  相似文献   
3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