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0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4篇
林业   139篇
农学   83篇
基础科学   81篇
  53篇
综合类   309篇
农作物   36篇
水产渔业   41篇
畜牧兽医   231篇
园艺   78篇
植物保护   2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07 毫秒
971.
日光温室苦瓜秋冬茬栽培是指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播种育苗,8月上中旬至9月上旬定植,供应初冬、元旦、春节市场。该茬口若采用采光和保温性能良好的日光温室,再加上科学的栽培管理技术可延至第二年的7月拉秧,进行全年一大茬栽培。若目光温室保温、采光不合理,多在春节前后拉秧,进行下茬生产。据调查,亩产苦瓜1.2万kg以上,效益一般在2.5万~4.0万元。  相似文献   
972.
高能电子束辐照对巨峰葡萄生理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能电子束辐照对巨峰葡萄的保鲜效果,为电子束在葡萄等果蔬类保鲜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及实践依据。【方法】以400、700、1000、1500、2500Gy等不同剂量电子束处理巨峰葡萄,置于温度-0.5—0.5℃、相对湿度85%—95%冷库中贮藏,研究不同处理对巨峰葡萄生理品质的影响。【结果】400、700、1000Gy剂量电子束辐照巨峰葡萄并结合低温冷藏能够有效抑制Vc及单宁含量的下降,维持较高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抑制膜脂过氧化进程,进而达到保鲜的目的。其中700Gy处理组贮藏后期Vc含量达3.79mg/100g,SOD、POD活性分别保持在14.89U.g-1、40.93U.g-1.min-1,显著高于其它处理组(P0.05),且能维持较低的腐烂率和落粒率;而1500、2500Gy电子束对葡萄的品质产生一定负面影响,贮藏期间Vc、单宁含量快速降低,果粒落粒现象较重。【结论】700Gy电子束处理巨峰葡萄其生理品质及保鲜效果最佳,在-0.5—0.5℃冷库中贮藏98d,与对照相比极大提高了贮藏品质。  相似文献   
973.
探讨热处理温度及热处理方式对鲜切生菜品质的影响,为热处理在鲜切果蔬保鲜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提供理论及实践依据。采用35、45和55℃的热水处理鲜切生菜1 min,研究不同温度的热处理对鲜切生菜色泽、褐变潜力、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研究表明,所有切割后热处理均能不同程度地维持鲜切生菜的色泽(55℃>45℃>35℃),抑制PPO和POD活性,降低褐变潜力,延缓叶绿素的降解。至贮藏期第13 d,55℃热处理的鲜切生菜的亮度值L仍高达54.07,红绿指数a值为-2.50,褐变潜力、PPO和POD活性较低,分别仅为0.10 A/g、13.2 U/kg和32.53 U/kg,叶绿素含量为0.85 mg/g,显著(P<0.05)高于其他处理。切割前或切割后热处理两种热处理方式对鲜切生菜品质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切割前或切割后55℃热处理对鲜切生菜褐变的抑制程度上无显著性差异,但切割前热处理能更好地抑制POD活性,延缓叶绿素的降解,降低a值。本试验中,热处理鲜切生菜的最适温度为55℃,最适处理方式为切割前热处理。  相似文献   
974.
温度和光照是香蕉组培苗生产的两个重要条件。针对雷州半岛光热充足的特点,从成本控制和培养效果两个角度出发,进行了间歇光照培养试验。从第3代的100瓶基数开始培养,培养至第9代后一次性全部生根,间歇光照培养最终比连续光照培养增加了7870瓶、增幅达20%,电耗节省2866元、节省了21.1%,总增收节支14226元、幅度达33%。在培养过程中,间歇光照培养与连续光照培养的材料在形态上有一定的差别,各有优劣,但最终培养成商品香蕉种苗时,形态正常,没有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975.
为探讨1-MCP对沪产冬枣采后生理及贮藏品质的影响,为1-MCP在南方冬枣保鲜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及实践依据,以500、1 000、1 500、2 000 nL/L等不同剂量1-MCP处理沪产冬枣,置于温度(0±1)℃、湿度85%~95%的冷库中贮藏,研究不同处理对沪产冬枣生理及保鲜效果的影响。1 000 nL/L 1-MCP处理能够抑制沪产冬枣的烂果率及转红指数的升高;延缓Vc、酸含量和果皮转红指数的下降,维持较高的硬度、色泽;贮藏80 d后硬度仍高达9.69 kg.cm-2,鲜果Vc含量保持在241.65 mg.100g-1;果肉色泽、可滴定酸含量也都分别保持在较高水平,显著高于其它处理。1 000 nL/L 1-MCP处理沪产冬枣,能较好地维持果实固有品质,保鲜效果佳。  相似文献   
976.
阿维菌素对紫薇梨象的室内毒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阿维菌素对紫薇梨象的防治效果,采用食叶浸渍法测定阿维菌素对紫薇梨象的室内胃毒防效。结果表明:2%的阿维菌素乳油处理紫薇梨象成虫48h后,致死中浓度为0.19mg/L,校正致死率在85%以上。在48h内,2%的阿维菌素乳油对紫薇梨象的毒杀效果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强,随着处理时间增长而增强。从结果来看,阿维菌素对紫薇梨象具有较强的胃毒作用。  相似文献   
977.
转抗寒基因杏果实饲喂小白鼠试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究转抗寒基因杏果实的食用安全性。本研究将转抗寒基因大果杏和普通大果杏的果肉和杏仁按照高剂量、低剂量、对照组分别饲喂小白鼠,对其血常规、肝功、肾功指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饲喂不同剂量转抗寒基因杏果肉和杏仁的小白鼠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未发现食用转抗寒基因杏的小白鼠有不良反应。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转抗寒基因杏对小白鼠是安全的,加之人类的小白鼠的消化等系统基本相似,可以初步推断食用转抗寒基因杏对人类可能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978.
贮藏温度对鸡毛菜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温度是鸡毛菜贮藏保鲜的基础条件,为了探讨不同贮藏温度对鸡毛菜品质与生理变化的影响,选用0℃、4℃、9℃、20℃四个贮藏温度,对鸡毛菜的总色差、叶绿素、可溶性糖、维生素C等品质指标和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低温贮藏可以有效的延缓鸡毛菜叶绿素、维生素C、可溶性糖含量下降;有效抑制色差值ΔE的变化,延缓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活性下降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升高,对鸡毛菜的采后衰老起到了显著抑制作用。研究表明0℃贮藏条件下贮藏品质最好,有效保持了鸡毛菜的最佳食用品质与商品特性。  相似文献   
979.
减压贮藏对西兰花保鲜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0±0.5)℃条件下,以常压冷藏为对照,研究不同减压条件(90 k Pa、70 k Pa、50 k Pa、30 k Pa)对‘寒秀’西兰花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减压条件中30 k Pa处理组效果最佳;在贮藏末期(第28天),与常压对照组相比,30 k Pa处理组能较好地保持西兰花的含水量和VC含量,并有效抑制丙二醛含量的增加,对减少叶绿素的降解有显著效果,同时降低了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和维持了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较好地保持了西兰花贮藏期的品质,延缓了衰老速率。  相似文献   
980.
乙烯利对绿豆芽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乙烯对绿豆芽生长及品质的影响,分别用4个不同浓度乙烯利(30、60、90、120mg/L)处理绿豆,让其在25℃条件下萌发,并每隔1d测定绿豆发芽过程中的生长指标和营养指标。结果表明,不同浓度乙烯利处理对绿豆芽生长和品质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90mg/L的乙烯利处理绿豆芽有利于下胚轴轴径的加粗,能够抑制侧根的伸长、生长。绿豆芽在4d时鲜重达到0.52g/根,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蛋白和维生素C含量分别为9.47%、0.40mg/g和14.95mg/100g,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且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较低,保持了较高的过氧化氢酶(peroxidase,POD)活性,对绿豆芽栽培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