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4篇
林业   10篇
农学   2篇
  3篇
综合类   31篇
植物保护   1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31.
设定4个不同水分和光照梯度,测定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比叶质量、根生物量比、茎生物量比、叶生物量比、叶质量分数、根冠比来评估其对土壤水分、光强的响应.结果显示,土壤相对含水量60%~ 90%,中等光照强度(45%)最适合加拿大一枝黄花的生长.  相似文献   
32.
香茶菜和大萼香茶菜光合和叶绿素荧光特征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香茶菜属(Isodon)植物多数含有二萜类化合物,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香茶菜(Isodon amethystoides)和大萼香茶菜(I.macrocalyx)又是该属中常见的二种植物,本文比较了这两种香茶菜的光合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结果表明:大萼香茶菜的最大净光合速率为11.50±0.09μmol CO2m-2s-1,光补偿点为17.25μmol.m-2.s-1,光饱和点约为1728μmol.m-2.s-1;香茶菜的最大净光合速率为9.59±0.19μmol CO2m-2s-1,光补偿点为7.65μmol.m-2.s-1,光饱和点约为1700μmol.m-2.s-1;香茶菜和大萼香茶菜均有比较明显的“光午休”现象,但是香茶菜的更为明显。两种香茶菜均属于耐阴植物,但是香茶菜,比大萼香茶菜更耐阴。经充分暗适应后的叶片叶绿素最大荧光产量(Fm)、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PSⅡ的潜在活性(Fv/Fo),大萼香茶菜的要大于香茶菜;叶绿素荧光参数与光强变化的关系分析表明,大萼香茶菜的PSⅡ实际的光化学反应量子效率(фpsII)、非循环电子传递速率(ETR)、非光化学猝灭系数和光化学猝灭系数要大于香茶菜,因此,香茶菜有相对较高的光能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33.
浙江境内的新外来入侵植物——春一年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一年蓬(Erigeron philadelphicus L.)原产北美,是新近传入浙江的外来植物,在部分地段形成群落的优势种,表现出入侵种的特点。本文初步报道了春一年蓬的植物学和生态学特点,介绍了其在国内外分布和危害情况,旨在为该种的早期控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34.
外来入侵植物加拿大一枝黄花种群分布格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作为近年来我国外来入侵植物,在我国东部地区广泛分布。试验采用连续小样方法调查了加拿大一枝黄花在不同定居阶段和生境中的盖度,并以盖度为指标进行了其种群的分布格局研究。结果表明,加拿大一枝黄花种群呈明显的集群分布,随着其在新生境中定居年限的增长,其种群斑块呈由少→多→少的变化趋势;强大的无性繁殖能力是加拿大一枝黄花种群扩张和侵占生境的有力武器,其单优种群可连绵数千米。  相似文献   
35.
紫萼藓科(Grimmiaceae)是典型的多年生旱生藓类,我国有紫萼藓属(Grimmia)22种、砂藓属(Racomitrium)23种.本文利用我国紫萼藓属172个、砂藓属180个地理分布记录,以及对应分析区的年均降雨量和年均温度数据,建立了这两个气候因子影响砂藓属和紫萼藓属种数分布的数学模型.发现砂藓属种数分布(Y)与年均降雨量(X1)符合y=0.070 38+0.000 097 6X1-0.000 000 017X21(R=0.191 6,P<0.05),与年均温度(X2)符合Y=0.119 948 +0.011 4X2-0.000 6X22 +0.000 006X32 (R=0.1604,P<0.1);紫萼藓种数分布(Y)与年均降雨量(X1)符合Y=2.670 1X1-0.439 6(R =0.301 6,n=171,P<0.01),与年均温度(X2)符合Y=0.216 4-0.007 4X2 (R=0.333 8,n=171,P<0.001).在此基础上,应用地理信息系统(ArcGIS 9.3),直观地展示了砂藓属与紫萼藓属植物在我国潜在的地理分布范围,发现砂藓属在我国浙江、台湾、贵州、湖北、云南、重庆、江苏等地具有较高的分布概率,表现出热带性的分布特点;紫萼藓属在我国浙江、台湾、云南、江苏、辽宁等地分布较高,表现出温带性的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36.
大盘山石生藓类植物及其分布与环境因素的典范对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样方法调查了浙江中部大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石生环境33个样点152个样方的藓类植物及其环境因子,并应用典范对应分析探讨了影响该地区石生藓类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结果发现:(1)33个样点共记录有75种石生藓类植物;其中,丛藓科Pottiaceae、青藓科Brachytheciaceae、提灯藓科Mniaceae和灰藓科Hypnaceae为4个大科,含的种数分别为7、6、5和12种.含种数较多的属为灰藓属Hypnum、凤尾藓属Fissidens和青藓屑Brachythecium,分别含有5、4和5种;(2)海拔高度、水分条件和光照强度是影响大盘山地区石生藓类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分析表明,海拔决定藓类植被的类型,进而影响光照、岩表温度和水分条件;石面光洁度对石生藓类分布也有一定的影响,而石面坡度与其分布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7.
对浙江省金华市郊非农田生境73个样地进行了调查,共发现有33种外来入侵植物,同时计测了样地中的13个环境因子,以入侵植物的生态重要值为指标,基于样地一入侵种生态重要值、样地-环境因子数据矩阵,运用PC-ORD软件对该地区33种入侵植物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进行了典范对应分析。结果表明,典范对应分析所得的排序图中前两个排序轴的特征根值分别为0.557和0.416,杂草种类与环境因子排序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10和0.771,排序图较好地反映杂草种类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土壤含水量、含沙量、人出没频度、翻耕频度、放牧程度、交通频度、坡度和郁闭度等是影响该地区外来杂草生态分布的重要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38.
长白山苔藓植物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白山是我国温带地区苔藓植物具有代表性的区域,自19世纪末以来,众多的苔藓学家涉足长白山,对该地区的苔藓植物进行了采集和鉴定,野外调查它们的分布,初步揭示了该地区苔藓植物在物种水平上的多样性特点。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长白山地区苔藓植物研究的领域日渐广泛,工作也不断深入,已涉及到生物多样性,分布格局,生态位,分布与生态因子关系,重要种类的碳同化特点,苔藓对生态界在的指示作用,苔藓植物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重要类群的生态分化等,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长白山已成为我国系统全面研究苔藓植物的代表性山地。今后,该地区苔藓植物的研究应该侧重在苔藓植物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及蓣警作用,环境污染长期变化监测,重要类群对微环境的生态适应及其与形态,生理特点间的关系,长白山与世界其它重要山地苔藓植物区系关系,苔藓植物种群生态学以及苔藓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方面。  相似文献   
39.
白石砬子自然保护区森林植被和主要树种分布的环境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典范对应分析(CCA)对辽宁东部白石砬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6个样地中的森林植被和44种主要树种与8个环境因子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海拔高度、样地坡度、土壤有机质、林冠都闭度和土壤酸度是影响白石砬子森林树种和植被分布的主要因素。结合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在CC样地一环境因子双序图上区分出8个样地组,分析了8个样地组的植被成员组成及其分布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0.
浙江丽水白云山植物群的排序与分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浙江丽水白云山设立样点39个,调查了54种主要木本植物的生态重要值。以此为基础,应用基于组平均法的聚类和包括极点排序、主成分分析、对应分析、主坐标分析、除趋势对应分析和多维标定排序在内的6种排序方法,对白云山地区的植物群落进行了定量分类。聚类和排序表明,39个样点代表了11种植物群丛。它们分别是马尾松群丛、木荷一锥栗群丛、黄山松群丛、柳杉群丛、褐叶青冈一甜槠一短柄bao群丛、杉木一香果树一乌药群丛、杜鹃群丛、合欢一马尾松一杉木群丛、锥栗一枫香树一山苍子一檵木群丛、青冈一马尾松一黄山松群丛、甜槠群丛。比较不同排序效果后发现,基于主坐标排序的结果较好地反映了原始数据的信息,指出传统观点认为的排序效果检验的相关系数定得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