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4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8篇
  5篇
综合类   27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施肥对丘陵旱地冬小麦生长发育和水分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在豫西黄土丘陵区两年的田间试验表明:(1)施氮和施磷均可显著提高小麦的生物产量、籽粒产量、株高,穗长,单株干重、穗粒数和穗粒重、施磷还可显著提高单株成穗数、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施氮显著降低小麦的经济系数。(2)施肥可改善小麦的单株性状发育,耗水增加,但氮肥肥效主要表现在拔节以前,而磷肥肥效主要表现在拔节以后。(3)施肥对麦田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的影响较小,但可显著提高小麦的产量和WUE;灌浆期干旱是导  相似文献   
42.
国内外微咸水利用现状及利用途径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介绍了国内外微咸水利用现状淡化技术及利用效益、利用途径 ,提出在微咸水利用中 ,要重视土壤盐分调控研究 ,防止土壤次生盐渍化 ;重视土壤盐分平衡规律研究 ;微咸水灌溉后土壤盐分离子对作物生理影响等  相似文献   
43.
调亏灌溉对河西绿洲春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河西绿洲灌溉农业区春小麦进行调亏灌溉试验,在不同生育阶段对春小麦实施不同时间的水分亏缺,研究了调亏灌溉中春小麦根系活性、叶片脯氨酸及产量与耗水特征,建立了不同亏缺灌溉在不同生态阶段的水分生产函数模型,为河西绿洲灌溉农业区的节水灌溉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4.
朝天椒施用金五谷叶面肥的肥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金五谷叶面肥在绥阳朝天椒生育期及产量方面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比较试验,结果显示,喷施金五谷叶面肥的朝天椒比不喷施的增产328.5kg/hm2,增幅为11.1%。  相似文献   
45.
花椒平衡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甘肃省积石山花椒种植园地的NPK平衡施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N与P、K、PK的配施可促进花椒树体新梢的生长发育;其对花椒的结实量性状也有一定的影响;NPK或NPKB配施可使花椒的产量提高为888.4~936.4 kg/hm2,此时产值也达最佳,分别为27 505.4~29 047.3元/hm2和26 462.9~27 948.5元/hm2。  相似文献   
46.
吉林省主要江河水资源可利用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吉林省的河流特性,较详细地阐述了河流水资源可利用量的分析计算方法,并分析计算出吉林省主要江河的水资源可利用量,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7.
48.
通过对平原地区实测产流资料的初步分析,提出了降雨径流相关分析法和“四水”模型法,为平原区暴雨洪水计算、水资源分析评价提供了科学的计算依据。  相似文献   
49.
我国玉米种植面积大,分布广,玉米机收率提高以后,玉米摘穗收获成为一种过渡收获方式,子粒收获将是玉米收获机的发展方向。玉米子粒收获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摘穗脱粒收获,在欧美国家已成为成熟的玉米收获技术;另一种是全喂入脱粒收获,与其他谷物收获机械一样,将茎秆在脱谷室内打碎排出机外,果穗脱成子粒送入粮仓。该文重点阐述通过改装和换装小麦收获机的部分工作部件,实现全喂入玉米子粒收获这一过程中,几种关键部件的试验、研究和设计结果。   相似文献   
50.
文中在借鉴相关学者提出的区域经济联系测度的一般路径的基础上,以宁夏18个县域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节点分析法确定各县(市)的中心职能强度,利用断裂点模型来界定各县(市)的空间范围,运用线路分析法对各县(市)的可达性水平进行测度,采用改进的引力模型测算出各县(市)经济联系隶属度,进而确定出县(市)间经济联系方向。结果表明:宁夏各县(市)间经济联系强度地域分布呈显著差异,北部各县(市)的经济联系强度大于南部县(市)的经济联系强度,且交通可达性与经济联系强度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在北部地区形成以银川市为中心,向外辐射的"同心圆"式的经济联系密集区,南部形成以原州区为核心的"扇面"经济联系地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