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6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1篇
  8篇
综合类   65篇
农作物   5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61.
秸秆沼气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作物秸秆是很好的沼气发酵原料,据测算,在室温条件下秸秆的产气率可达到0.25mL/kg,产气效果与畜禽粪便相当。随着农村家庭散养殖数量较少,传统以畜禽粪便为原料的户用沼气池急需找到替代原料,而农户的秸秆资源丰富,正好把其作为沼气的发酵原料。笔者结合工作实际,谈一下秸秆沼气技术要点。一、池型选择由于秸秆由粗纤维、纤维素、半纤  相似文献   
62.
【目的】对比6种市售促腐剂降解水稻秸秆的效果,并探究在不同促腐剂中添加固氮蓝藻是否有利于水稻秸秆腐解,为加快还田过程中秸秆腐解速率及推动秸秆的合理化利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利用平板培养法,设14组处理,分别为不加菌剂(CK0)、添加固氮蓝藻(CK1)、6种促腐剂及与其对应的添加固氮蓝藻处理,在培养箱中连续培养35 d,每7 d测定一次秸秆失重率、纤维素酶活性、纤维素和半纤维素降解率,并记录秸秆颜色的变化情况。【结果】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秸秆颜色逐渐加深。6种促腐剂均能促进水稻秸秆的腐解,培养至第35 d时,配施豫启富秸秆发酵菌并添加固氮蓝藻(QF+L)处理的秸秆失重率最高,达30.09%,较单独配施豫启富秸秆发酵菌(QF)处理提高13.23%(绝对值),其次为配施周天秸秆腐熟剂并添加固氮蓝藻(ZT+L)和配施益加益粪便除臭发酵菌液并添加固氮蓝藻(YJY+L)处理,失重率分别为29.00%和28.87%,三者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QF+L处理的纤维素酶活性和半纤维素降解率也在培养第35 d时达最高值,分别为27.41 U和28.99%。培养至第35 d时,YJY+L处理的纤维素降解率达最高,为32.19%,且YJY+L处理的纤维素降解率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均高于单独配施益加益粪便除臭发酵菌液(YJY)处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失重率与纤维素和半纤维素降解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即纤维素和半纤维素降解是导致水稻秸秆失重率上升的重要因素。【结论】在平板培养过程中豫启富秸秆发酵菌和益加益粪便除臭发酵菌液是较好的促腐剂,且添加固氮蓝藻能促进促腐剂腐解水稻秸秆。  相似文献   
63.
氟磺胺草醚土壤处理防除大豆田阔叶杂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小区试验结果表明,25%氟磺胺草醚水剂使用量不超过125 m l/667m2进行土壤处理对阔叶杂草有较好的防除效果。在试验剂量内对大豆生长及产量无影响,对大豆较安全。  相似文献   
64.
天然除草活性化合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从天然产物中开发具有除草活性化合物的研究概况,着重介绍一些可能具有除草剂开发潜力的植物和微生物源化合物,并对生物除草剂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5.
菜豆普通细菌性疫病是黑龙江省近年来发生面积较广的菜豆病害之一,严重时可导致菜豆大面积减产,并影响籽粒品质。为发掘菜豆普通细菌性疫病的生防菌资源,本研究从健康菜豆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到一株对菜豆普通细菌性疫病菌具有显著抑制效果的拮抗菌株B2。经菌落形态观察、生理生化测试、16SrDNA和gyr B基因序列分析,将其鉴定为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velezensis,该菌株在平板试验中对菜豆普通细菌性疫病病原菌Xanthomonas axonopodis pv. phaseoli(Xap)和Xanthomonas fuscans subsp.fuscans(Xff)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9.3和21.8mm。在室内盆栽试验中,菌株B2对Xap和Xff的防效分别为55.42%和67.77%。通过菜豆叶片防御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测定显示,菌株B2能显著提高菜豆叶片中SOD、POD、CAT、PPO酶活性,降低丙二醛含量,表明菌株B2能诱导植物防御反应起到抵抗病原菌的作用。综上,菌株B2在由Xap和Xff两种病原菌引起的菜豆普通细菌性疫病生物防治中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66.
选用5种药剂对大豆根腐病菌(FusariumoxysporumSchlecht.)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防效试验。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低聚糖素、OS—施特灵对菌丝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EC50分别为27.73μg/mL和43.07μg/mL;OS—施特灵、适乐时对孢子萌发有明显的抑制作用,EC50为0.49μg/mL和1.17μg/mL。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适乐时、东岩甲壳丰拌种对大豆根腐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效分别达到59.1%和51.0%,生产上可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67.
秋黄瓜栽培正值高温多雨季节,病害多,创造良好生态条件是取得高产关键。1 选用耐热、耐涝抗病高产的品种。吉杂四号是理想的秋黄瓜栽培品种。2 创造涝能排、旱能浇,不易发病的环境条件。黄瓜喜湿润怕渍涝,要选用排水良好,并靠近水源的地块,采用高垅栽培。3 增施粪肥 轻浇水。秋黄瓜栽培处于高温多雨季节,有机肥料分解快,流失多。不仅要增加氮肥的施用量,也要增施磷、钾肥以提高抗病性。并要“小水勤浇”,避免大水漫灌,做到不旱、不涝。播种前,每667m2施优质农家肥5000~7000kg,过磷酸钙50kg,硫酸钾…  相似文献   
68.
 为明确小豆VaAP2/ERF家族基因在小豆应答豇豆单胞锈菌(Uromyces vignae)侵染中的作用,本研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小豆基因组中鉴定VaAP2/ERFs家族基因186个,包括AP2(24个)、RAV(2个)、Soloist(1个)及ERF(159个)四个亚家族,其中ERF亚家族又可分为DREB和ERF两个亚类。基因结构分析发现,68.3%的VaAP2/ERFs基因不具内含子。保守基序分析发现,各亚族成员保守域组成类似,可作为基因家族分类的重要依据。前期转录组测序发现VaAP2/ERF中的6个成员接种后24 h显著上调,进一步应用qPCR技术对其在‘1-D-3’(免疫)及‘宝清红’(感病)中应答锈菌侵染的表达分析发现,免疫品种中6个成员均于接种后6 h及120 h显著上调,另有2个于接种后12 h也显著上调,表明上述基因均在小豆抗锈病中发挥正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69.
为建立菘蓝的遗传转化体系,获得转AtNDPK2基因的菘蓝植株,本试验以二倍体和四倍体菘蓝为试验材料,采用农杆菌介导的方法,将胁迫诱导型启动子SWPA2与At NDPK2基因构建的共表达载体导入二倍体和四倍体菘蓝中,得到菘蓝稳定的遗传转化体系为:叶片切成约0.5 cm×0.5 cm的小块,预培养2 d后,取出放于OD600为0.6~0.8的农杆菌菌液中摇动15 min后取出。然后用灭过菌的滤纸吸干菘蓝叶片表面的农杆菌,共培养3 d后将菘蓝叶片转入含25 mg·L~(-1)Kan和300 mg·L~(-1)Cef筛选培养基中培养15 d,转接到含50 mg·L~(-1)Kan和300 mg·L~(-1)Cef的筛选培养基中培养15 d。结果表明,二倍体抗性芽诱导率为8.84%,四倍体抗性芽诱导率为9.86%,将抗性芽切成单株,转接到加有50 mg·L~(-1)Kan和300 mg·L~(-1)Cef的生根培养基上进行生根培养,20 d后每株能长出大约25条根,将生根良好的抗性植株移栽到栽培土中,成活率达到80%以上。通过PCR检测获得6个二倍体株系和7个四倍体株系,进一步通过RT-PCR检测发现,阳性株系均在转录水平表达。本研究为菘蓝基因工程操作技术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同时也为菘蓝抗逆品种的培育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