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9篇
林业   5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1篇
  9篇
综合类   34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在水资源紧缺地区,大部分地区的土壤水分主要来源于天然降雨,随着人工林生长,林地土壤水资源下降,当人工林发展到超过植物对土壤水资源的利用限度时,在林地最大土壤水分补给深度以下出现的土壤层将会成为不可逆转的土壤干层。这种现象不利于土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森林植被的恢复、更新。土壤水资源利用限度理论的提出将使不可逆转的土壤退化防治变为积极的土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生产中应充分认识并掌握这个规律,设法避免人工林草植被对土壤水资源的过度利用。  相似文献   
32.
毒力测定的统计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机率值法和新机率值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Logistic回归的2种方法,并对各方法的异同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Logistic回归法计算简单,分析的准确度和机率值法一致。  相似文献   
33.
通过对决定单种群或有机体相对生长速率的机理进行研究 ,引入了一类非自治的 L ogistic生长方程 ,对其解的性质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 ,该模型不仅可以拟合受密度与时间两个因素限制的生长过程 ,而且具有可塑性  相似文献   
34.
复等位基因平衡群体熵的性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研究了复等位基因平衡群体熵的性质 ,并与基因多样度 D、相对信息多样度 S′(A)、相对纯合度信息多样度 S′ J(A)、相对杂合度信息多样度 S′ H(A)及多态信息含量 PIC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在表征基因变异与遗传变异上 ,信息论方法与统计学方法具有一致性 ,而且信息论方法还具有信息学含义  相似文献   
35.
性连锁群体平衡的信息模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 XY型性染色体为模型 ,运用信息论方法研究了性连锁群体平衡的熵变规律。结果表明 ,在随机交配下 ,性连锁平衡群体的熵最大 ;性连锁不平衡群体 ,其平衡过程是信息熵增大的过程 ,平衡时信息熵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36.
以商洛紫花丹参为试材,分别以辐热积和有效积温为驱动变量,通过高斯方程建立丹参茎鲜重、叶鲜重和叶面积的生长模型;用2011年和2012年丹参大田数据进行拟合和检验,并用1∶1作图法,拟合残差和根均方差(RMSE)与实测值进行比较;结合高斯函数参数的几何意义和高斯函数一、二阶导数以及拐点,对丹参地上各个性状生长趋势进行分析,旨在开发"丹参的管理决策支持系统",以期为预测和分析丹参性状的生长趋势提供参考。结果表明:2011年数据拟合度都在0.9以上,基于辐热积的丹参以上性状生长模型都比基于有效积温的生长模型的预测精度要高;丹参性状的生长趋势为茎鲜重、叶面积、叶鲜重在累积辐热积分别达到832.0、653.6、671.9MJ/m2,指标达到最大;且在累积辐热积达到538.1、501.2、510.2MJ/m2时,增长速度最快;叶面积、茎鲜重、叶鲜重在累积辐热积达到239.5、264.2、259.8MJ/m2增长都比较缓慢,之后到拐点这段时间,增长速度急剧增加,直到达到最大增长速度,之后增长速度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减慢;丹参茎鲜重、叶鲜重和叶面积的生长曲线和高斯函数高度吻合,且基于辐热积的丹参性状模型具有更好的预测性。  相似文献   
37.
在分析安塞县农林牧土地利用结构的基础上,借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思路,构建了安塞县农林牧土地资源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表、农林牧土地资源经济系统服务价值和土地利用变化与系统功能一致性偏差的计算公式,量化了农林牧土地资源的生态与经济功能,分析了农林牧土地利用结构及其功能一致性。结果表明:1998—2008年,安塞县农林牧土地利用结构由1:0.97:1.02变为1:4.19:2.59,变化速率依次为林地>耕地>草地。在此过程中,系统生态功能提高了62.03%,经济功能提高了122.29%,农林牧土地利用结构及其功能的一致性较高;同时表明,林地和耕地变化分别是系统生态功能和经济功能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草地经济潜能未得到有效发挥,因此需要完善草畜产业链,提高系统生态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8.
从 3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 5条引物 ,对哈萨克羊、蒙古羊、兰州大尾羊、同羊、大尾寒羊、小尾寒羊共六个绵羊品种的基因组进行扩增分析 ,然后用六种聚类方法 (欧氏距离、夹角余弦、皮尔逊相关、车贝雪夫距离、街区距离、明考夫斯基 )进行聚类 ,结果表明 ,分布在我国西北部的绵羊品种以及大尾寒羊在大多数情况下总是先聚在一起 ,相对分布于中原地带的同羊、小尾寒羊总是和西北部的品种间距离较远。同羊和小尾寒羊之间距离也很远 ,较接近品种志中的记载。六种聚类方法均可。  相似文献   
39.
县南沟流域农户生态经济行为影响要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农户生态经济行为发生变化的现实,以黄土丘陵区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区——县南沟流域为例,运用因子分析法、多元线性回归法分析了农户生态经济行为的主要影响要素,并确定了各要素对农户生态经济行为的影响程度。农户的人均纯收入作为农户生态经济行为的表征变量,统计分析表明:农户的平均家庭受教育程度、户主的兴趣爱好、户主的风险意识、农户的土地利用率、户主的商品意识对农户的生态经济行为有着重要影响。户主的商品意识对其影响最大,家庭平均受教育程度和户主的风险意识对其影响最小。这为新兴产业在该地区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0.
纸坊沟流域生态经济系统演变阶段及驱动力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退耕还林(草)是恢复和重建生态经济系统.建立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有效途径,生态经济演变过程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调整产业结构的初期,土地的合理调整是突破口;稳定发展时期,提高工副业收入、增加单产是其主要驱动力;加速发展时期,以合理安排从土地上解放的劳动力,增加工副业收入为主要发展途径。草地收入水平太低是建立生态经济系统良性循环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