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5篇
  5篇
综合类   11篇
农作物   49篇
畜牧兽医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通过考察豆乳添加CaCl2后理化性质的变化,研究影响豆乳粉溶解性的因素.检测了豆乳粉的溶解性,并对豆乳中离子强度,粒子含量、大小,蛋白组成,豆乳中游离巯基及表面疏水性质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CaCl2浓度增加,所得豆乳粉分散性有所下降,但润湿时间极显著缩短;离子强度变化对豆乳粉溶解性未产生影响;加钙豆乳中粒子含量增加、粒径增大;而粒子的蛋白组成变化并未改变豆乳的游离巯基及表面疏水基团含量.因此,豆乳中粒子含量及粒径分布足影响豆乳粉溶解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2.
大豆食品原料与加工技术问题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是重要的食品原料,也是世界贸易中重要的战略物资。大豆的丰富营养价值和作为可开发利用的优质蛋白质资源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  相似文献   
73.
郭顺堂  孟岩 《中国家禽》2002,24(20):27-31
大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经压榨或有机溶剂浸提除去油脂后获得的大豆饼(粕)的粗蛋白含量可达43%~48%,是家畜和家禽饲料中最重要的植物性蛋白源.用做饲料时具有适口性好,代谢能高的特点.在营养方面,大豆蛋白除含硫氨基酸欠缺外,其他氨基酸的供给较平衡,尤其是其他植物性饲料易缺的赖氨酸,其含量高达2.5%~2.8%,因此,豆饼、豆粕非常适合快速生长期动物的需要.  相似文献   
74.
脱酰胺化对大豆蛋白水解物可溶性钙结合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谷氨酰胺酶对大豆蛋白水解产物进行脱酰胺化,获得脱酰胺化的大豆蛋白水解产物,并以此为试样,研究了脱酰胺化作用对大豆蛋白水解产物可溶性钙结合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脱酰胺化作用不仅增加了大豆蛋白水解产物的可溶性钙结合量,还提高了其对胃蛋白酶消化的抑制能力,同时还提高了它对钙与磷酸盐形成不溶性化合物的抑制能力,说明大豆肽链中的谷氨酸和天冬氨酸是影响大豆肽的钙结合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5.
我国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当今时代是知识经济快速发展、信息资源全球化的时代。文章根据知识产权保护的特性,在调研分析我国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现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剖析了农业科技成果形成过程中易造成知识产权流失的关键环节,提出了构建农业科技创新环境、建立稳定高层次科技人才的有效机制、强化领导层知识产权战略意识、建立健全农业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等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76.
为明确大豆磷脂对大豆分离蛋白溶液特性和流体特性的影响,考察了磷脂-大豆分离蛋白复合物表面电荷、粒径、流体类型及溶液粘度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磷脂复合量的增加蛋白颗粒表面负电荷增强,颗粒粒径不断增大,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提高。流变特性分析发现:随磷脂复合量的增加,流体特性指数n开始小于1时所对应的大豆蛋白质量分数逐渐减小,表明磷脂的复合使得蛋白流体类型变化的质量分数拐点降低,且适量磷脂的复合可以降低蛋白溶液粘度。  相似文献   
77.
11S球蛋白是大豆蛋白中的主要成分,具有优良的加工特性.本文报道了中试水平上提取富含11S组分大豆分离蛋白技术,及其添加到冰淇淋和面粉中对产品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中试生产所得到的富含11S组分分离蛋白中,11S组分的含量达81.3%(占总蛋白含量).添加6%左右的富含11S组分大豆分离蛋白代替冰淇淋原料中的脱脂奶粉可提高冰淇淋的膨胀率,并具有良好的风味;在中等筋度的小麦粉中添加3%的富含11S组分分离蛋白,可提高面团吸水率、面团形成时间和面团稳定性,粉质评价值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78.
可溶性大豆多糖的提取工艺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豆渣是大豆加工中的主要副产物.本文主要阐述了从脱脂豆片提取蛋白质的豆渣中提取可溶性大豆多糖的工艺及其在乳和防米饭粘连上的应用效果.首先研究了可溶性大豆多糖的提取条件,通过正交实验,得到了其最佳提取条件:盐酸添加量2%(v/w);提取温度:120℃;提取时间:2h.在米饭和牛奶中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可溶性大豆多糖能降低米饭的粘度,并且可以改善酸性条件下牛奶蛋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9.
加工条件及模拟胃肠消化对小麦肽抗氧化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小麦肽在生产加工及胃肠消化过程中抗氧化性能的稳定性,以小麦肽为对象,研究温度、pH值、食品原辅料、金属离子和模拟胃肠消化对小麦肽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羟自由基(·OH)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肽的抗氧化活性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但在碱性条件下抗氧化活性下降明显;NaCl、葡萄糖、柠檬酸有利于提高小麦肽的抗氧化活性,且其浓度越高增效越明显,而蔗糖、山梨酸钾、苯甲酸钠则影响不大;K~+、Ca~(2+)、Mg~(2+)对小麦肽的抗氧化活性没有明显影响,而Zn~(2+)、Cu~(2+)则对其抗氧化活性有一定提高作用;人工胃液单独消化有助于提高小麦肽的抗氧化活性,而人工肠液单独消化则导致其抗氧化活性明显下降,人工胃液、人工肠液分步消化同样致使小麦肽抗氧化活性有所下降,但仍能保持较高的抗氧化活性。小麦肽的抗氧化性能受到生产加工及胃肠消化的影响,因此,合理优化的加工条件有利于维持小麦肽抗氧化性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0.
微压煮浆是一种新型的豆乳加工技术,但其对豆乳风味特性的影响尚未明确。将豆乳分别以常压煮浆和微压煮浆处理不同时间,对其风味感官品质及关键性风味成分的质量浓度变化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与常压煮浆相比,微压煮浆能够更显著地降低豆腥味的感官评分,提高豆香味和甜香味的风味强度,延长处理时间则会导致蒸煮味的明显增加。微压煮浆对己醛的质量浓度有显著的降低效果,煮浆15 min以上时,反-2-己烯醛、1-辛烯-3-醇及反,反-2,4-癸二烯醛这3种豆腥味成分的质量浓度也显著降低,但会导致壬醛、反-2-辛烯醛这2种非豆腥味成分的大量损失,而反-2-壬烯醛具有较强的热稳定性。豆乳关键性风味成分的风味活性值(OAV)表明,尽管微压煮浆会同时降低豆腥味和非豆腥味的OAV,但豆腥味OAV的降低程度显著大于非豆腥味,因此,该煮浆方式能够有效调整豆乳的风味比例,从而改善其整体的风味品质,煮浆时间为10 min时,腥香比例最佳,改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