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4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4篇
  7篇
综合类   25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3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文章基于复杂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SpaceL法对拓扑网络进行了构建,对轨道交通网络中的聚类系数、节点度及平均路径长度等相关指标利用Matlab计算机软件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它们的分布规律,以此来计算出轨道交通网络中所有站点的脆弱性,并依据计算出的脆弱性来确定出轨道交通网络的关键站点,制定出具有针对性地预防措施来对突发事件进行预防,从而提高轨道交通网络的风险抵御能力.  相似文献   
32.
果梅低产原因及其对策福建省农科院果树所金光,卢开椿梅(PrunusmumeSied.etZucc)为蔷薇科(Rosaceae)李属(PrunusLinn)植物,梅果营养丰富,为公认保健食品。经分析,每100g鲜梅果,内含碳水化合物8.51g,脂肪2....  相似文献   
33.
对大久保桃树在梨小食心虫的发生高峰期7月初、8月初,分别进行了48%毒死蜱乳油1 000倍液、2.0%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甲维盐)1 000倍液2种低毒高效农药对桃园梨小食心虫的防治试验,采用添加了性诱剂的诱集器诱集害虫头数来反映防治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喷施48%毒死蜱乳油1 000倍液、2.0%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甲维盐)1 000倍液后,诱集到的梨小雄蛾比对照显著减少,说明这2种药剂对梨小食心虫的防治有一定的效果,其中,7月阿维菌素的效果好于毒死蜱,见效快,8月则毒死蜱效果好于阿维菌素,药效大约可以维持一周时间,建议在福州地区防治梨小食心虫需要交替或者多次打药防治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34.
为筛选出适合福州市种植的优良桃品种,并为今后的育种及栽培技术提供依据,对‘宁平’、‘TRT’、‘Flordking’、‘03-1’、‘2-14w’、‘5-32w’、‘5-30E’、‘5-23w’等8个桃品种进行了引种观察试验,初步结果表明:‘TRT’、‘Flordking’和‘2-14w’在福州市表现好,有较大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5.
金光  徐良 《云南林业》2014,(3):21-22
昭通市将陡坡地生态治理作为"森林昭通"建设的重要抓手,作为增强昭通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昭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支撑扎实推进。一、充分认识陡坡地生态治理的重大意义昭通市位于云南省东北部、金沙江下游右岸,地处滇川黔结合部的乌蒙山区腹地。总体上看,全市生态环境极其脆弱、承载能力较差。2012年,昭通市森林覆盖率仅为31.6%,与全省53%相比差距较大,在全省各州市排倒数第一。  相似文献   
36.
以晚熟桃品种‘大久保’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纸质类型果袋(白色单层、黄色单层、外黄内白双层和外黄内黑双层)对桃成熟果实外观和内在品质的影响,以不套袋为对照,测定并比较分析不同处理的果实纵横径、果重、果实硬度、表面着色、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滴定酸、维生素 C 等含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套袋处理使桃果成熟期推迟,显著降低桃果病虫果率和果锈指数,增加好果率,并显著增加了果皮亮度和果实硬度。4种套袋处理中,双层纸袋处理的病虫果率显著低于单层处理,而黄色单层纸袋平均单果重显著高于其他3个处理;双层纸袋处理的果实黄蓝色差和色调角均显著高于其他纸袋处理;而2个单层纸袋处理的红绿色差与黄蓝色差比值显著大于其他处理和对照;套袋后各处理桃果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差异不显著,但使桃果的维生素 C 和可溶性糖的含量降低,综合分析,套袋可增加桃果的外观品质和商品性,提高经济效益,其中用黄色单层纸袋对福建地区晚熟桃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7.
桃基因密码子使用模式及其偏好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入研究桃密码子使用特征,本研究基于桃(Prunus persica)基因组26873个注释基因编码序列的GC含量特征、有效密码子数(ENC)和同义密码子相对使用频率(RSCU)等参数的计算,统计分析了桃基因组密码子的偏好性及其密码子使用模式。分析结果表明桃密码子使用具有偏好性,61个密码子中存在4个密码子TCA,ACA,GCA,GAA为桃最优密码子,它们均以A结尾。进一步统计桃与其它9种近缘蔷薇科植物的密码子使用频率,发现近缘种属的密码子使用规律具有一定相似性。研究同时发现桃基因组tRNA基因拷贝数与氨基酸及特定密码子的出现频率呈正相关。这些结果揭示了桃基因组密码子的使用模式,为相关密码子使用机制研究及基因工程改良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38.
从福建龙眼根际土壤中,发现了一个VA极真菌优势种(种名特定),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扩繁培养和生长效应的研究,初步结果表明,以优势种孢子接种龙眼幼苗,然后以侵染成功的龙眼幼苗作为过渡,套种红三叶草,能大大提高红三叶草的侵染成功率,这是在本省环境条件下,进行优势种扩繁培养的一条可行途径,盆栽接种试验初步表明,优势种能促进龙眼对磷的吸收,从而促进幼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39.
福建葡萄产业的前景与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福建葡萄产业的历史与发展福建栽培葡萄的历史较早,黄仲昭、周瑛的《八闽通志》(公元1491年)就已记载“葡萄,有青紫二色,今闽中但有者,亦不多也,福建泉漳汀延兴有产”。建国以来,福建省葡萄栽培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1984年从日本引进巨峰葡萄,在建阳试种首次获得成功,为生产提供了抗病、丰产、易管理的优良品种。从1986年起,逐步形成的福安赛岐十里长廊巨峰葡萄大面积示范成功,为福建省葡萄生产的发展提供了“不愁卖,摇钱树,能致富”的实实在在的活样板。随着省内各主要产区相继成立葡萄协会,开展技术培训,学术、信息交流,优良单株评…  相似文献   
40.
在菌根研究中,经常采用红三叶草作为菌根真菌的宿主。它生长快,根系发达、细嫩,有利于菌根真菌的侵染,也便于观察,而且一年四季均可播种,十分方便。但也容易受到线虫的为害,不仅影响植株的生长,也降低菌根侵染率。在我们的试验研究中,产生为害的线虫主要是半轮线虫(Hemicriconemoides)和螺旋线虫(Helicotylonchus)。1993年,我们曾用克线丹拌土进行防治,由于剂量掌握不当,造成红三叶草全部发生药害而死亡;去年,又偶然发现,侵染了菌根的龙眼根段在冰箱内冷藏半年之后用来接种红三叶草,却未发生线虫的为害。关干线虫对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