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林业   2篇
  3篇
综合类   19篇
水产渔业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通过调查了不同时期择伐后形成的长白山北坡天然次生林的群落特性,研究了28年恢复期间乔木种多样性的变化动态。结果表明:(1)天然次生林内林分的乔木种丰富度S变化较小,始终保持在18-22;(2)在次生林内更新层、演替层及林分的Simpson指数D变化趋势基本类似,主林层在受到干扰后的前15年恢复期Simpson指数D缓慢减小,第15年以后变化比较小;(3)天然次生林的多样性指数变化较小,Shannon-Wiener指数(H)变化幅度始终保持在原始林的H±10%以内。图3表1参14。  相似文献   
22.
择伐干扰后长白山区天然次生林物种多样性的变化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以长白山区红松阔叶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年度进行中度择伐后形成的天然次生林恢复期间物种多样性的变化动态。研究结果表明:经择伐干扰后,天然次生林内乔木种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变化均较小,生态优势度指数在择伐后第5年时降低到原始林的0.6,第10年以后变化较小;在择伐后的28年间,灌木和草本植物的种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过程相似,二者均在择伐后迅速降低,第5年以后开始恢复,经过15年后变化相对较小,生态优势度指数均在择伐后5年间迅速增大,此后10年间灌木的生态优势度指数迅速减小,15年以后恢复到干扰之前的状态,但草本植物的生态优势度下降较慢,经过28年恢复后仍比原始林大0.6。  相似文献   
23.
24.
本试验是用单因素对比法,进行龙牙楤木四种不同播种苗密度,三次重复.当年秋抽样调查苗木平均高、地径以及苗干、根系的干重,综合分析得出:在采用行距为15cm 的条播方式,定苗株距为8cm 时,幼苗高生长最快而且在单位面积上获得数量最多的幼苗,产苗量为83株/m~2.按照龙牙楤木种子的品质指标,如千粒重为1.2g,净度为95%,发芽率为70%,在成苗率为70%的情况下,最佳播种量是0.65%/m~2.  相似文献   
25.
浅析红松人工果材林生长和结实的外部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全面实施大大限制了红松林的木材采伐量,使林业部门及人员不能再单纯追求木材收获所带来的利益,而趋向于追求木材和种籽的双重效益.充分了解红松果材林生长和结实的影响因素是实现种材兼收的重要前提.本文对红松生长和结实的各种外部影响因素进行了归纳综述,分析了地理位置、立地条件、主要气象因素、自然灾害以及人为经营管理等各种外部影响因素与红松生长和结实的因果关系,对正确拟定经营方案,实现红松果、材丰产,提高林业部门的经济收入以及满足社会需求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6.
延边地区赤松林及其应用价值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吉林省延边地区赤松林现状的调查分析,对其生长特点,天然更新特点及在延边地区特别是在延边盆地为中心的水土保持经济林区裸石荒山造林中应用价值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7.
延边地区天然赤松林生长进程及其生长阶段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划分延国地区天然赤松林立地级的基础上,根据中等级上不同密度赤松林的调查资料,分析了赤松林的胸径,树高和材积生长过程,结果认为,赤松属早期速生,是生长持续期很长的树种,并对赤松胸径,树高和材积生长阶段进行了初步划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