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2篇
农学   5篇
  111篇
综合类   44篇
农作物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分区平衡施肥技术对氮肥利用率和土壤养分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分区平衡施肥技术能明显提高氮肥利用率,在小麦和玉米上分别平均提高12.7和14.2个百分点。该技术能使养分盈亏趋于合理,分区平衡施肥的氮素平衡盈余显著低于习惯施肥,有利于减少氮素损失及其对环境的污染;磷素平衡盈余则明显高于习惯施肥,有利于改善土壤磷素状况;钾素平衡存在一定程度的亏缺,需通过增加无机、有机钾源来调节土壤钾素平衡。  相似文献   
72.
【目的】研究施钾和秸秆还田对华北地区不同种植制度下作物产量和耕层土壤钾素状况的影响。【方法】在华北平原的河北潮土和山西褐土上进行连续13年的施钾和秸秆还田试验。【结果】施钾和秸秆还田能增加小麦和玉米产量,处理之间表现为:NPK+St>NPK>NP+St>NP,施钾处理的作物产量与NP处理的产量差异显著,轮作制度下玉米的施钾效应高于小麦。与山西单作制度相比,河北轮作制度下的土壤钾素损耗严重,除NPK+St处理外土壤钾素均表现亏缺。秸秆还田和施用钾肥较NP处理可不同程度提高河北潮土和山西褐土耕层土的水溶性钾、非特殊吸附钾、非交换性钾、矿物钾及全钾含量,且降低矿物钾比例的同时提高其余几种形态钾的比例。与定位开始相比,两种类型土壤各形态钾含量和比例随时间变异特点不同,两定位点土壤矿物钾和全钾含量均表现下降。【结论】整体看直接施用化肥钾的效果优于秸秆还田。但从提高作物产量和缓解土壤钾素下降来看,小麦秸秆还田是一个有效的补钾措施。  相似文献   
73.
精准农业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本文综述了国际上精准农业的研究概况,包括精准农业理念的形成、技术体系的发展、研究动态及在有关国家的应用情况等;总结了我国精准农业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针对我国的具体情况,对于在规模经营和分散经营条件下如何应用信息等高新技术开展精准农业技术研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4.
施磷对高油玉米和普通玉米吸磷特性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磷肥用量对高油玉米和普通玉米吸磷特性及品质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普通玉米四密25比较,高油玉米通油1号的磷素吸收最大速率较小,且其最大速率出现的日期较晚,吸磷总量较低。通油1号和四密25施磷(P2O5)分别以45和75 kg ha-1的处理获得较高的磷素吸收最大速率和较早的最大速率出现日期。但两品种吸磷总量均以施磷(P2O5)105 kg ha-1的处理最高。玉米籽粒磷素主要来源于根系的吸收,而通油1号籽粒中的磷素比四密25更多地来源于后期的根系吸收,而较少来源于营养体的磷素转移。高油玉米通油1号具有较高的油分含量和蛋白质含量,但淀粉含量和籽粒产量却低于普通玉米四密25。适宜施用磷肥可以提高两品种玉米籽粒蛋白质和脂肪酸及其组分含量,但施磷对两品种淀粉及其组分含量的增加不明显。  相似文献   
75.
 不同氮营养水平对高油玉米吉油一号籽粒产量、蛋白质、氨基酸和油脂的影响的研究表明,不同氮营养水平对高油玉米籽粒产量影响较大,施氮增产10.5%~22.9%。在本试验条件下的经济最佳施氮(N)量为180.3 kg·ha-1。不同施氮水平较不施氮均能明显增加高油玉米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中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含量,分别增加7.1%~13.3%(平均10.6%)、22.1%~39.1%(平均29.9%)和25.0%~40.7%(平均35.0%),其中施氮175 kg·ha-1时蛋白质含量最高(10.75%),施氮125 k  相似文献   
76.
腐殖酸和改性木质素对土壤磷有效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如何减缓土壤中磷肥的老化、固定以及如何重新利用土壤中潜在磷素,对解决磷在农业生产中所引起的经济、环境和资源问题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国内外已有成果和最新研究进展,综述了腐殖酸和改性木质素在提高磷素利用率、降低磷素环境压力等方面的应用和机理研究,针对目前的研究现状,指出了目前研究中面临的一些问题以及今后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77.
我国主要菜区土壤盐分、酸碱性和肥力状况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1  
从全国主要菜区采取1201个典型菜田耕层土壤样品,对主要菜区土壤盐分、酸碱性和肥力(OM、NO3--N及速效P和K)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全国温室和大棚菜田土壤次生盐渍化严重,土壤硝酸根的积累是引起土壤次生盐化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土壤硝酸盐积累是氮肥过量施用所致。全国主要菜区温室和大棚土壤电导率高于蔬菜正常生长土壤电导率临界值(600 ?s/cm)的土样数分别占其总土样数的28.1%和29.3%,居于超高盐度水平(≧1000 ?s/cm)的土样数分别占9.5%和14.9%。温室和大棚土壤电导率与土壤硝态氮含量之间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温室:n = 285, r = 0.76**;大棚:n = 348, r = 0.86**)。(2)全国主要菜区土壤有机质含量普遍处于中低水平,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于其临界值(20 g/kg)的土样数占总土样数的36.9%,处于高含量水平(≧40 g/kg)的仅为10.0%。(3)温室和大棚土壤硝态氮和速效磷大量积累,对生态环境构成了严重威胁。全国主要菜区温室和大棚土壤硝态氮含量居于高含量水平(≧150 mg/kg)的土样数分别占其总土样数的33.0%和30.7%,土壤速效P含量居于高含量水平(≧150 mg/kg)的土样数分别占其总土样数的59.3%和35.3%。(4)北方温室和大棚菜田土壤酸碱度中性化明显,北方主要菜区温室和大棚土壤pH值(分别平均为7.2和7.3;温室:n = 270,大棚:n = 143)显著低于露地土壤(平均7.7,n = 155)。  相似文献   
78.
龙94-4083小麦需肥特性及施肥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龙94-4083强筋小麦需肥特性及施肥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龙94-4083小麦养分吸收量前期少,中、后期迅速增加,并有两个吸收高峰。一是从三叶期到孕穗期,二是从灌浆期到成熟期。在三叶期小麦植株养分吸收量最少,成熟期最多,而且对氮和钾的吸收量远远大于磷。氮、磷、钾平衡施肥既增加了小麦产量,又改善了小麦品质。  相似文献   
79.
80.
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肥料问题   总被引:176,自引:29,他引:147  
肥料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中起着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同时化肥养分利用率低又产生了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因此用好肥料资源、提高肥料利用效率是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环境质量的重大科技问题。本文实事求是地分析了我国人多、地少、耕地质量差、农田生态环境脆弱的基本国情和肥料领域面临的严重挑战;对国家种植业发展对肥料的需求,有机养分和化肥利用现状和问题、农田中化学氮肥的损失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地综述;提出了区域用量控制与田块微调相结合的推荐施肥的理念和技术路线;形成和发展了适合分散经营和规模经营的分区养分管理和精准施肥技术体系;同时对新型肥料和有机养分资源在我国研究应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评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依靠科技进步高效利用肥料资源、按照增产潜力做好施肥区域布局等技术政策,建议针对肥料科学技术的发展形成稳定的政策支持和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