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1篇
基础科学   2篇
  2篇
综合类   3篇
畜牧兽医   5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红三叶种群的叶片干重和叶面积指数的动态呈正单峰曲线.营养元素积累量的动态类型,除Mo为正双峰型外,其余N、P、K、Ca、Mg、Fe、Mn、Cu、Zn、B 10种营养元素的积累量动态亦均为正单峰型.叶片干重的绝对增长速率动态和叶面积的绝对扩展速率动态为正-负单峰型.在结实中期之前,叶片干重的相对增长速率或叶面积的相对扩展速率与生长时间之间均成对数函数关系.叶片与非光合器官的干重比值和叶面积比率于枝条形成盛期达到最大值,结实中期出现最小值.随着生育期后移,叶片干重和面积的最大值的分布高度随之上移.  相似文献   
32.
研究不同利用期人工草地红三叶种群营养元素积累量结果表明,不同季节[即3~5月份(处理Ⅰ)、6~7月份(处理Ⅱ)和8~9月份(处理Ⅲ)]利用红三叶种群其营养元素积累量平均值和最大值一般为处理Ⅰ>处理Ⅱ>处理Ⅲ。开花期前各营养元素积累量通常随红三叶种群生长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各营养元素积累量均以现蕾~开花期首次利用者最高,刈割利用较早时所获得的总营养物质较少,且再生草群营养元素积累量低于刈前草群。  相似文献   
33.
红三叶种群生物积累速率的动态曲线分为正单峰—负单峰、正双峰—负单峰和正双峰—负双峰3种类型,其生物积累速率曲线的正(第一)峰值出现在枝条形成盛期—现蕾期者居多;具第二正高峰者,其峰值多见于开花—结实初期,其负峰值大都出现于结实中—末期。根据红三叶种群元素的积累速率特征,草用种群的追肥期以枝条形成盛期为宜,收种用的红三叶种群应在开花期进行第2次追肥。  相似文献   
34.
草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世界和中国草地生态系统在陆地生态系统碳储存、碳循环及在全球气候变化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分析,阐明了中国草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其分布格局。同时,对影响草地生态系统碳储存的初级生产力、土壤有机碳、枯落物、放牧利用、草地开垦、火烧等因素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中国草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研究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35.
中国典型草原优势植物功能群氮磷化学计量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氮(N)和磷(P)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的植物生长、发育和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等,而植物氮磷(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为研究植物的养分利用状况提供了重要的手段,不同功能群植物叶片N、P元素的系统研究将为草地生态系统植被的限制元素及其对环境的适应策略提供参考依据。因此,以涵盖中国北方温带草原区和青藏高原区主要草地类型的草地样带为平台,通过系统采集该样带上132个采样点的33个主要优势植物叶片,分析了中国典型草地植物叶片N和P的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结果表明:样带上主要物种的N含量、P含量、N/P的均值分别为18.18±6.16 mg·g-1、1.25±0.64 mg·g-1和16.75±6.67。其中,N和P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C3植物和C4植物的N、P含量无明显差异;双子叶植物、非禾本科植物、豆科植物、中生型植物的N、P含量分别高于相应的单子叶植物、禾本科植物、非豆科植物、旱生型植物;C3植物、双子叶植物、禾本科植物、豆科植物、旱生植物的N/P分别高于相应的C4植物、单子叶植物、非禾本科植物、非豆科植物、中生植物。总之,高寒草地植物的N、P含量高于温性草地植物,但其N/P却低于温性草地。  相似文献   
36.
1988-2005年三江源草地产草量变化动态分析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三江源地区是我国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分析该地区草地生产力的变化动态,探讨导致草地生态系统变化的自然和人文驱动机制,对于制定科学的草地恢复、管理和利用战略,以及开展有效的生态工程成效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利用GLOPEM模型对三江源地区1988-2005年的草地产草量变化动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三江源地区草地生产力呈现出3-5年的周期性波动规律,其产草量的年际变幅表现出从东部地区到西部地区依次增高;从沼泽草地、高寒草甸、高寒草原到温性草原依次增高的特征。同时,18年来三江源地区草地产草量总体呈增加趋势,特别以高寒草原或西部地区草地的提高幅度较大。尽管如此,它仍受到气候变化的强烈驱动。因此,应该对由于全球气候变化造成的生态系统牧草供给功能的短期增加保持清醒的认识,这种增加有可能掩盖了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整体功能的长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7.
草地植物竞争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6,他引:16  
对草地植物竞争的主要生态学理论及目前常见的植物竞争模型和竞争系数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总结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目前国内外在草地植物竞争研究中的重点问题进行了探讨,特别是在草地植物间的竞争关系,光照、水分、养分和温度等环境因素与植物竞争的关系以及植物组织构件的竞争等方面开展了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38.
中国草地资源遥感快查技术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阐述了全国草地资源第二次遥感快速调查的总体技术路线以及遥感技术、计算机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草地资源调查中的应用与方法.调查采用与20世纪80年代全国首次草地资源调查相同的草地属性界定标准和草地分类系统;基本信息源为1999-2000年TM和中国陆地卫星影像;参考信息源为1;25万中国科学院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数字影像图.遥感调查采用全数字作业方式,应用MGE/Microstation遥感制图专用软件和人机交互判断方法,完成草地资源信息的提取和草地资源图的编制,作业比例尺为1:25万.同时选择松嫩、甘南和伊犁等7片重点牧区草原,进行野外路线实地调绘,建立判读标志,测定草地生产力.经过判读、制图和验证,生成草地资源的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再行数据编辑、集成、生成数据库后,进行图幅面积平差、面积量算、分类统计,在二年时间内完成全国草地资源的快速清查.  相似文献   
39.
红三叶栽培管理专家系统构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介绍了红三叶(Trifolium pratense L.)栽培管理专家系统的设计思路与结构体系.该系统以地理信息系统(GIS)和数据库管理系统为开发平台,建立了以草地资源环境综合信息、红三叶试验观测数据等为基础的数据库,并构建相关模型,实现在我国南方山区,红三叶品种选择、播种、灌溉、施肥、刈割利用等栽培技术的决策;同时对不同管理措施下红三叶生长情景进行预测,并提供相应的目标管理决策建议.该系统有红三叶基本信息、草地资源环境综合信息数据与模型、红三叶栽培技术决策、红三叶生长情景预测与目标管理决策4个模块.通过系统运行,可实现红三叶栽培管理信息的查询、栽培技术的智能决策,以及红三叶生产情景预测和目标管理的科学决策,为用户提供咨询服务.  相似文献   
40.
红三叶、鸭茅生物量和叶面积时空结构特征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樊江文  杜占池  钟华平 《草地学报》2004,12(3):204-208,213
研究红三叶、鸭茅各生育期生物量和叶面积时空结构。结果表明:鸭茅下半部生物量较大,红三叶各层分布较均匀,其上半部所占比例明显大于鸭茅;随着生育期的后移,生物量的差异愈加明显,鸭茅呈现下繁草特性,红三叶则呈现上繁草特性;鸭茅地下与地上生物量的比值显著高于红三叶,随着生长期的后移,红三叶根量的变化不大,而鸭茅增加较明显;留茬高度<8cm,对鸭茅收获量的影响比红三叶大,而>8cm则相反;除苗期外鸭茅叶量的比例高于红三叶;在现蕾期或孕穗期以后,两种牧草的叶量下降极为明显;在现蕾期或孕穗期前刈割,可获得最大的光合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