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5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1篇
  9篇
综合类   56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26篇
园艺   15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199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01.
为全面了解我国猕猴桃的育种成果,系统收集并分析了1978—2018年中国报道育成的191个猕猴桃品种(含品系,下同),并绘制了以主要品种为亲本育成品种的系谱关系图。育成的猕猴桃品种中,实生选种的147个(占76.96%),其他依次是杂交品种34个(17.80%)、芽变选种8个(4.19%)和诱变品种2个(1.05%)。根据育成品种的种类分类,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101个(占52.88%),其次为美味猕猴桃(A.deliciosa)54个(28.27%);雌性品种180个,黄肉、绿肉和红肉品种分别占46.67%、40.55%和12.78%;雄性授粉品种11个,占5.76%。果实成熟期明确的169个品种中,早熟、中熟和晚熟品种分别占24.26%、43.20%和32.54%。191个育成品种共涉及直接亲本181个,其中野生种116个(占64.09%),遗传贡献值为60.73%。通过对其亲本的统计和分析,发现"红阳"和"海沃德"的衍生品种最多,分别为18个和13个,为我国猕猴桃育种中最主要的骨干亲本。  相似文献   
102.
猕猴桃果实不同部位间果实品质的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猕猴桃果实不同部位间主要果实品质的差异,以猕猴桃品种'红阳'金果'金艳'为试材,通过套袋和未套袋处理,测定其果实不同部位间主要果实品质并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猕猴桃品种间果实主要品质存在较大差异,同一品种其果实不同部位的主要果实品质也存在较大差异;未套袋处理的'红阳'果实以其上部(果基)综合品质最佳,'金果'为下部(果顶),'金艳'为中部;套袋处理后,'红阳'以果实中部综合品质最佳,'金果'为上部,'金艳'为下部。据此,在对果实品质进行测定时,建议各部位均匀混合取样或者取相同部位的样品;套袋试验结果表明,套袋能增加'金果'猕猴桃干物质含量,提高'金艳'猕猴桃采摘期外果皮的硬度,且能促进'金果'和'金艳'猕猴桃软熟期的着色。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明确不同噬菌体混合对茄劳尔氏菌(青枯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裂解能力和对噬菌体抗性产生的影响,了解4种噬菌体的作用受体。【方法】将4种噬菌体P1556-1、P1556-2、P7-1和P1521两两混合后,比较其在青枯菌平板上产生的噬菌斑大小;噬菌体与青枯菌混合培养测定青枯菌对噬菌体的抗性;通过噬菌体与脂多糖和膜蛋白的吸附试验测定噬菌体的作用受体。【结果】噬菌体P1556-1产生的噬菌斑最大,裂解青枯菌的能力强。4种噬菌体两两混合产生的噬菌斑与单一噬菌体产生的噬菌斑大小没有显著差异,但可延缓抗噬菌体的青枯菌产生。噬菌体P1556-2可被青枯菌的脂多糖吸附,P1521能被脂多糖和膜蛋白吸附,而P1556-1和P7-1均不能与脂多糖和膜蛋白作用。【结论】不同噬菌体混合不能提高其裂解青枯菌的能力,但可以延缓抗性青枯菌的产生;不同噬菌体作用受体不同。  相似文献   
104.
试验以朱顶红(Hippeastrum rutilum)无菌苗为材料,通过筛选基本培养基、低 pH 水培、添 加不同种类和浓度的凝固剂、不同浓度蔗糖、不同褐化剂来探讨鳞茎组织培养中抑制褐化的有效方法。 结果表明:朱顶兰在 MS 基本培养基中生长状况较好,褐化程度最低;低 pH 水培显著影响朱顶红的生 长与增殖,且不能有效抑制朱顶红鳞茎褐化;以琼脂粉 A 为凝固剂,半固体状态,附加 30 g · L-1 蔗糖的 MS 培养基有利于朱顶红鳞茎的抗褐化和增殖;在继代培养基中添加 1.0 g · L-1 活性炭可有效抗褐化。因 此,朱顶红鳞茎继代过程中适宜的培养条件为:MS+2.0 mg · L-1 6-BA +30 g · L-1 蔗糖 +1.8 g · L-1 琼脂粉 A 或 MS+2.0 mg · L-1 6-BA +30 g · L-1 蔗糖 +6.0 g · L-1 卡拉胶 +1.0 g · L-1 活性炭。  相似文献   
105.
钟敏  张英  闫玉凤 《种子科技》2020,(6):70-70,73
树状花木的培育技术是园林绿化中的重要环节,以树状花木培育为出发点,结合新疆地域性条件,展望树状花木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以期提供良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6.
在察氏培养基的基础上,通过配制不同碳氮源,设计了3种培养基,比较大丽轮枝菌VD-11和拮抗细菌C-0消耗碳源和氮源的动态过程。结果表明,拮抗细菌C-0在3种培养基中,消耗葡萄糖速度较大丽轮枝菌VD-11均有明显优势,在2号培养基中,优势集中在48 h之内,在1、3号培养基中,72 h之内均有明显优势,3号培养基中更为明显。拮抗细菌C-0在3种培养基中,72 h之内消耗不同氮源速度较大丽轮枝菌VD-11均没有优势,但不同形态的氮源对两种菌消耗碳源速度均存在影响,VD-11和C-0最适宜氮源分别为硝酸钠和蛋白胨。  相似文献   
107.
采用开顶式气室模拟研究O3污染胁迫对冬小麦叶片可见伤害症状、氮代谢、脯氨酸和谷胱甘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小麦在O3胁迫下表现出明显的受害症状,且O3浓度越高受害症状越严重。O3浓度升高导致不同生长期冬小麦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显著降低,当O3浓度为40~120 nL.L-1时,拔节期、抽穗期和乳熟期的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分别比对照处理降低45.4%~92.9%、58.0%~93.5%和90.0%~93.2%。O3污染胁迫对冬小麦叶片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也有影响,但是随着O3浓度、冬小麦生长期的不同影响不一样;冬小麦叶片脯氨酸和谷胱甘肽含量在O3污染胁迫下变化也各异。在冬小麦抽穗期,当O3浓度为40、80 nL.L-1时,脯氨酸含量分别比对照处理提高163.9%和173.2%,但是在O3浓度为120 nL.L-1时却降低42.4%。O3污染胁迫下拔节期冬小麦叶片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显著比对照处理增加,而抽穗期GSH含量在较高O3浓度胁迫下却显著地比对照处理降低,说明植物在O3胁迫下表现出不同的调节和适应机制。  相似文献   
108.
硝化作用在氮循环过程中至关重要,包括氨氧化作用和亚硝酸盐氧化作用,通过氨氧化反应和亚硝酸盐氧化反应将N素转化为植物可利用的NO3-形态。利用开顶式臭氧气室(OTCs,open-top chambers)试验平台,通过大田模拟熏气试验,结合Real-timePCR探讨大气O3浓度升高对麦田土壤氨氧化细菌(AOB)、氨氧化古菌(AOA)及硝化细菌(NOB)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AOB、AOA和NOB对O3胁迫的反应不一样,AOB基因拷贝数基本上随着O3浓度的升高呈现出降低的趋势,而AOA和NOB基因拷贝数随O3浓度的升高变化不明显。冬小麦拔节期,当O3浓度为40、80、120nmol·mol-1时,20~40cm土层的AOB基因拷贝数分别比对照处理降低39.8%、51.2%和59.4%。AOB和NOB基因拷贝数灌浆期多于收获期,0~10cm土层多于10~20cm。AOA基因拷贝数随季节的变化不大。O3胁迫可通过影响AOB、AOA和NOB的数量和活性来影响土壤的硝化反应,从而影响土壤的氮素循环过程。  相似文献   
109.
在总结分析使用ILASⅡ2.0系统进行图书馆统计的方法及存在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使用SQLServer数据库辅助ILASⅡ进行图书馆统计的方法并论述了此方法的可行性及优缺点。笔者认为这种方法可以很好地完善ILASⅡ的统计功能,希望对图书馆的统计工作有益。  相似文献   
110.
为了准确预报害虫的迁飞轨迹,将天气预报技术应用于迁飞性害虫的预测预报,基于天气预报平台,利用欧洲中心中短期气象数值预报产品以及大气环流形势及低层风动力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的迁飞路径、迁入时间(包括首见日及高峰日)、落区等进行预报,并基于2021年草地贪夜蛾迁飞的2次典型预报案,分析2021年草地贪夜蛾春季北迁至湖北(首见日)以及秋季南迁回湖北(高峰日)的典型天气过程以及迁飞层气象要素场,运用HYSPLIT轨迹模型模拟迁飞后向轨迹,再利用草地贪夜蛾田间监测数据、测报灯监测数据以及迁飞轨迹对预报结论进行验证。结果显示,2次典型预报案例的预报结论与草地贪夜蛾田间监测数据及测报灯监测数据以及轨迹模拟的情景吻合度较好,草地贪夜蛾迁入时间、落区及路径预报基本正确。研究表明,将天气预报技术应用于迁飞性害虫的预报具有实际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