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农学   8篇
  10篇
综合类   51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6 毫秒
71.
切花型向日葵新品种“闽日1号”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无花粉观赏向日葵品种雄性自发突变的单株,经杂交、回交、多代自交选育出向日葵切花型新品种"闽日1号",该品种花色特别是花盘颜色与其父母本有明显的差异,表现为花瓣黄色,花盘绿色,花药黑色,花粉黄色,整个花盘色彩艳丽,层次分明,观赏性状稳定;该品种为切花型,生育期80~120 d,株高115~170 cm,花朵直径11~15 cm,花瓣数35~45枚,瓶插寿命8~14 d;生长势强、适应性广、生长期短、可周年栽培,切花产量9.0~12.0万枝·hm-2.  相似文献   
72.
为探明叶色变异对杂交兰叶片主要生理特性的影响,对杂交兰紫妍氏及其3个叶艺品系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丙二醛(MDA)含量、相对电导率、抗氧化酶活性及三磷酸腺苷酶(ATP)活性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对照组(K21绿色叶片、K21-1和K21-2绿色区叶片),3个叶艺品系叶艺区叶片中ATP活性均有所下降,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均有所提升.此外,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相对电导率、SOD活性和CAT活性与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含量存在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关系;而POD活性、MDA含量、ATP活性、可溶性糖含量与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由此推测叶色变异对相对电导率和抗氧化酶活性影响较大,抗氧化酶活性的提高有利于清除代谢产生的有害物质,防止膜脂过氧化加剧,对维持植物的正常生理代谢具有积极的作用.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展杂交兰叶艺形成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3.
以60Coγ射线对‘展翅’荷兰鸢尾种球进行辐照,对各处理的出苗率、成活率、株高、植株形态变化、子球繁育等指标做调查统计。结果表明,在3~10Gy范围内,随着剂量的加大,植株的辐照损伤效应也逐渐加强;且大种球耐辐照能力大于小种球;辐照对M2代植株开花仍有很大的影响,其中7Gy处理的M2代植株变异率相对最高,成活率也较高,并能得到优变单株。根据结果确定‘展翅’荷兰鸢尾小种球适宜的辐照剂量为7~8Gy。  相似文献   
74.
采用RT-PCR和RACE方法从鹤望兰(Strelitzia reginae Banks)黄色花萼中克隆到1个ζ–胡萝卜素脱氢酶基因(Sr ZDS)。其c DNA全长2 111 bp(Gen Bank收录号:KT428724),具有完整的开放阅读框,共1 710个碱基。与其他物种的氨基酸序列都有一定的同源性,其中与玉米的ZDS同源性最高,达到86%。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Sr ZDS与水仙蛋白亲缘关系较近。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Sr ZDS在鹤望兰黄色花萼中高表达,且在花发育的始花期和盛花期表达量最高。应用UPLC对其类胡萝卜素含量进行分析,其总量在黄色花萼中最高,且在盛花期最高,表明Sr ZDS的表达与类胡萝卜素含量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75.
荷兰鸢尾商品球培育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多年种球复壮栽培基础上,从品种选择、生产条件、子球处理、培育技术、田间管理、种球采收分级及贮藏处理等方面,总结荷兰鸢尾商品球培育技术。  相似文献   
76.
从品种搭配、景观营造、分批播种、密度控制、肥水管理、花期调控及病虫害防控等方面,总结了观赏向日葵景观营造种植技术。  相似文献   
77.
采用缓慢生长保存法对蝴蝶兰试管苗进行离体保存,并对保存材料再生后代的遗传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培养温度(24±3)℃,光照强度前3个月2000~2500lx和3个月后500~1000lx,光照时间12 h·d^-1的培养条件下,蝴蝶兰试管苗在添加蔗糖10g·L^-1的 HyponexNo.13.0g·L^-1+AC0.5g·L^-1培养基上保存18个月,存活率达96.3%;在添加甘露醇15g·L^-1或多效唑(PP333)6.0mg·L^-1的 HyponexNo.13.0g·L^-1+ AC0.5g·L^-1+蔗糖20g·L^-1培养基上保存18个月,存活率达80.0%以上,且保持较高的增殖速率,增殖系数4.1;上述3种方法保存后的试管苗均能正常恢复生长,其植株与对照在形态性状方面无明显区别,RAPD 分子标记也显示与对照无差异带出现,遗传性状稳定。  相似文献   
78.
球根鸢尾3种主要病毒多重RT-PCR检测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GenBank中已发表的鸢尾轻花叶病毒(Iris mild mosaic virus,IMMV)、水仙潜隐病毒(Narcissus latent virus,NLV)和菜豆黄花叶病毒(Bean yellow mosaic virus,BYMV)外壳蛋白(CP)基因序列保守区域分别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优化多重PCR反应条件,建立能同时检测球根鸢尾3种病毒的多重PCR检测体系。该体系能够一次扩增出IMMV、NLV和BYMV的特异片段,其大小分别是770bp、266bp和186bp。测序结果表明,3种病毒序列与相应的参考序列相似性均达98%以上。灵敏度测定结果表明,从相当于或大于10-2 mg的感病植物组织中能够检测到这3种病毒。  相似文献   
79.
为探索光照对鹤望兰幼苗培育及抗寒性的影响,以不同光照条件下的18 个月鹤望兰为材料,用生理生化方法从半致死温度、可溶性糖、脯氨酸、丙二醛、POD 等生理指标研究叶片在自然降温过程中抗寒力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自然降温过程中,半致死温度也逐渐降低,夏季遮荫的半致死温度由-1.79℃到-3.32℃,全年遮荫半致死温度由-0.72℃到-1.51℃;可溶性糖、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也变化明显;且均表现为夏季遮荫抗寒力最强,POD活性比较稳定,对温度敏感性低。不同光照条件下的鹤望兰抗寒力由强到弱为夏季遮荫、全年自然光、全年遮荫。  相似文献   
80.
以秋石斛‘三亚阳光’幼芽茎尖诱导形成的原球茎为增殖培养材料,采用液体培养方式及正交设计法研究基本培养基、噻重氮苯基脲(TDZ)、椰汁和白糖4种因素对秋石斛原球茎增殖的影响,以期筛选出各因子的最佳水平,建立秋石斛‘三亚阳光’原球茎液体增殖培养技术。结果表明:各试验因素对秋石斛原球茎增殖影响的主次关系为基本培养基TDZ白糖椰汁;筛选出秋石斛PLB适宜增殖培养基配方为改良HM2+TDZ 0.5mg·L~(-1)+NAA 0.1mg·L~(-1)+椰子汁20.0mL·L~(-1)+白糖30.0g·L~(-1),增殖培养35d平均增殖系数达6.6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