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21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3篇
  26篇
综合类   86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56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1.
为筛选出安全、高效的红小豆细菌性病害防治药剂,以红小豆品种小丰2号为试材,研究了3种药剂对红小豆细菌性病害防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72%农用链霉素1 000倍液对红小豆细菌性病害防治效果最佳,发病初期防效为80%以上,停止喷药后14d,防效为76.5%,产量显著高于其它药剂处理,比对照增产52.0%。  相似文献   
212.
浅谈蜂巢约束系统护坡在中小河流域治理工程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水利工程中有过具体运行的护坡型式进行叙述,借此说明了蜂巢约束系统护坡的来历、具体产品技术参数及施工运用工艺,阐明了蜂巢约束系统护坡在水利等工程运用上的优点及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213.
高浓度工业废水有机物在土壤中的动态变化及其预测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采用渗漏池试验方法,研究了高浓度工业废水有机物在土壤中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加入废水后,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动态变化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据此推出的预测公式和极限公式可预测土壤有机碳、全氮在土壤中的动态变化和极限含量以及达到极限值所需的时间。  相似文献   
214.
为探究不同添加剂对北方地区黑麦草(Loliumspp.)青贮品质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本试验以黑麦草为原料,设无添加剂为对照组(CK),添加植物乳杆菌(A1)、复合菌剂(乳酸菌+纤维素酶,A2)、商业菌剂(和美科盛乳酸菌标准品+糖蜜,A3)进行真空袋青贮,60 d后开袋进行感官评价、发酵品质、化学成分及微生物数量分析。结果表明:所有处理组青贮饲料茎叶结构完整,与对照相比,添加剂的加入均显著降低了青贮料的pH值(P<0.05);A2组的乳酸含量显著高于CK,A1和A3组(P<0.05);A2组的丁酸含量显著低于CK,A1和A3组(P<0.05),V-Score评分等级为良好。综合感官评价、营养品质、发酵品质及微生物数量分析,添加乳酸菌+纤维素酶对黑麦草的青贮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15.
近年稻田套播种麦面积逐年扩大,特别是在晚粳地区更有逐渐取代其它种麦方式的趋势.1992年9月江苏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要推广套播、抛秧等轻型栽培技术,因此套播麦将得到更快发展.然而套播麦这—种植方式有利也有弊,只有正确掌握才能获得好的效果.为此,将我们几年来的观察及部分研究结果提出与大家共同讨论.一、套播种麦的优点1.解决了晚粳地区养老稻与适期种麦的农时矛盾.稻麦两熟地区晚粳收获与种麦适期基本重叠,生产上很难做到水稻早停水早收割.而套播种麦既能保证小麦适期播种,又不影响养老稻,可以达到两全其美.  相似文献   
216.
该文评估了双季稻田施用生物炭的温室气体排放和固碳及经济效益。采用生命周期(life cycle assessment,LCA)方法核算了生物炭原料收集与运输、生物炭生产、运输和撒播以及避免秸秆燃烧等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和土壤碳储量;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监测了不同生物炭施入量在4 a 8个生育期的稻田CH4和N2O排放量;计算了不同生物炭施入量处理的净温室气体排放量和减排百分比。水稻生长季温室气体排放结果显示,CK处理(不添加生物炭)、BC1处理(5 t/hm2)、BC2处理(10 t/hm2)、BC3处理(20 t/hm2)的4 a田间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分别为19.5、15.6、16.1、12.4 t/hm2,BC1、BC2和BC3处理相对CK处理的总减排百分比分别为19.70%、17.46%和36.40%。综合生物炭全生命周期各阶段温室气体排放,CK、BC1、BC2和BC3处理的4 a总净排放量分别为19.5、20.3、10.9、4.2 t/hm2,BC1处理的4a净排放相对CK处理增加4.3%,BC2和BC3处理的4 a净排放相对CK处理分别减少了44.0%、78.6%。3个生物炭用量中,生物炭施用量越低,经济效益越好。稻田施用生物炭能够降低其温室气体排放;全生命周期评估结果表明中量和高量生物炭能够起到减排效果,高量生物炭减排效果最好;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生物炭施用量增加,经济效益降低。  相似文献   
217.
地下储油库勘察过程中,由于电视成像仪器本身参考系与大地呈一定角度,导致岩体斜孔结构面产状量测得到的为视倾向、视倾角,与实际情况差别较大。基于矩阵旋转理论,结合钻孔电视成像仪器北方向恒定不变的特性,提出斜孔结构面产状校正公式,并应用几何模型与工程案例进行验证。以某地下储油库勘察实际工程为例,对斜孔成像量测结果进行校正,揭示了库区内结构面产状区域及纵向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校正前、后结构面产状相差较大,校正后结构面发育情况与实际情况相符;所提出的斜孔结构面产状校正公式可将斜孔结构面视倾向、视倾角转化为真倾向、真倾角,提高斜孔成像结构面产状量测精度,有效控制工程误差。研究成果可为地下储油库围岩稳定性、构造发育情况及地下水渗流情况评价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图16,表3,参20)  相似文献   
218.
设计氮、磷2种肥料和不同施肥水平的2因素4水平复因子试验,结果表明:氮肥各水平之间产量差异不显著,而磷肥各水平之间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氮肥各水平的平均产量均比对照(不施氮)增产,增产幅度为18.5%-32.9%,以施氮肥202.5 g/15 m2的增产幅度最大,为32.9%;磷肥各水平的平均产量只有施磷肥202.5 g/15 m2比对照(不施磷)增产75.78%,其他2个水平均比对照减产13.74%-14.16%。  相似文献   
219.
【目的】深入研究埃及近20年来植被生长状况时空变化特征,为系统评价埃及的荒漠化防治成果和促进埃及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2001—2020年MODIS-EVI数据,采用时间序列谐波法进行数据重构,选择趋势分析、变异系数和Hurst指数等对埃及近20年来植被生长状况时空特征及其未来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1)埃及年内植被生长曲线呈现双波峰特征,近20年来埃及植被生长状况趋于改善,增强型植被指数年均增速为0.000 31;2)埃及植被生长状况稳定区面积占总面积的93.21%,主要分布在西部、中部和南部等大部分地区;植被生长状况改善区面积占总面积的4.79%,主要分布在西北沿海和尼罗河三角洲东西部;植被生长退化区面积占总面积的2.00%,主要分布在尼罗河三角洲中部地区;3)近20年来埃及植被生长变异系数相对较低,尼罗河三角洲以及尼罗河沿岸地区植被生长变化波动相对明显;4)埃及未来植被生长的反向变化特征强于同向变化特征,植被未来改善区面积占总面积的3.74%,未来退化区面积占总面积的3.05%。【结论】近20年来埃及荒漠化防治取得显著成效,植被生长状况总体趋于改善,且未...  相似文献   
220.
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中存在众多不确定性因素,而考虑不确定性因素的优化模型往往存在结构复杂、不确定性参数考虑有限、计算精度和效率较低等问题。本文将LH-OAT(Latin hypercube-One factor at a time)方法与灌区用水优化模型耦合,构建了灌区用水优化模型参数敏感性分析与不确定性优化方法,并以黑河流域中游典型灌区为案例研究区,对模型中6类共25个不确定性参数进行了全局敏感性分析。计算获得了模型中25个不确定性参数的敏感度排序,并从中筛选出10个高敏感性参数,以高敏感性参数作为优化模型不确定性参数输入,获得了不确定性下的灌区用水优化结果。案例分析表明,该方法有效筛选出优化模型中高敏感的关键参数,综合考虑了不确定性参数对模型优化结果的影响,大大减少了模型不确定性参数的表征数量,降低了模型复杂性,有效提高了模型计算效率,可为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问题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