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29篇
综合类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1.
太湖地区设施蔬菜集约化程度高,劳动力需求大,化肥用量大,面源污染问题突出。水肥一体化技术在节工、增效和减排上具有较好潜力。该技术在北方设施蔬菜种植上的研究较多,然而,尚缺乏在太湖水网地区应用效果的评价。为明确太湖地区水肥一体化技术在设施番茄上的化肥减施、增效和环境减排上的效果,通过田间试验,设置常规化肥氮(FD)处理,并在此基础上分别减化肥氮10%(R10%)、15%(R15%)、20%(R20%)、25%(R25%)和30%(R30%)以及不施化肥氮(CK)处理,分析水肥一体化技术对设施番茄产量、氮肥利用率、土壤氨挥发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肥一体化模式下设施蔬菜氮肥减施10% ~ 20% 具有一定的增产效果,其中R15% 处理在产量、氮肥利用率和经济效益上均为最高。与FD 处理相比,R15% 处理可增产6.1%,氮肥表观利用率达41.3%,毛利润增加8.4%,并且减少17.7% 的氨挥发排放。研究可为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太湖地区的合理应用和推广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2.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太湖地区设施菜地一年三季作物(番茄-莴苣-芹菜)氮素淋失特征。结果表明:太湖地区设施菜地氮淋失以NO3--N为主,氮素淋洗量受施氮量的直接影响,以农民习惯施氮量(N5)处理下的淋洗总量最高,全年TN淋失总量高达193.6 kg.hm-2。在N5基础上减施N 40%(N3)可分别减少番茄、莴苣和芹菜季TN淋洗损失40.4%、49.2%和57.5%,同时可分别增产15.1%、39.0%和27.8%。设施菜地氮素淋洗高峰发生在揭棚期(7—11月),其中包括揭棚休闲期和莴苣生长前期。揭棚期淋洗液TN平均浓度为51.1 mg.L-1,是盖棚期TN浓度的1.7倍;TN淋洗量为129.2 kg.hm-2,约占全年总氮淋洗量的66.7%。  相似文献   
13.
不同磷钾肥配比对大棚蔬菜养分吸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在大棚栽培条件下,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磷钾配比对2季蔬菜黄瓜和番茄养分吸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磷钾施用量分别为P2O5180 kg/hm2和K2O 180 kg/hm2(黄瓜);P2O5120 kg/hm2和K2O 180 kg/hm2(番茄)时,黄瓜和番茄的果实品质较好,地上部生物量(干重)、养分吸收量及产量均最高.  相似文献   
14.
壳聚糖类有机水溶肥对杭白菊苗期生长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金燕  纪荣婷  董刚强  闵炬  施卫明 《土壤》2020,52(4):789-795
有机种植杭白菊对提高其品质具有重要作用,壳聚糖有机水溶肥作为一种新型的有机肥料在果蔬上已有广泛应用,其在有机杭白菊苗期的最佳用量及其促进苗期生长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采用盆栽试验,设置不施肥(CK)、壳聚糖有机水溶肥稀释液1 000倍(T1)、500倍(T2)、300倍(T3)、100倍(T4)5个处理,分析了各处理对杭白菊生物量、生长发育指标、根系形态特征、光合作用、碳氮含量及碳氮比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T3处理根鲜重、地上部鲜重、叶片数、茎粗和株高分别显著增加了64%、110%、27%、17%和32%,表明壳聚糖类有机水溶肥稀释300倍是有机杭白菊苗期最佳用量。此外,与CK比,T3处理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分别提高了46%、62%和69%,光合速率约增加64%,且调节了杭白菊苗期的碳氮比例,根系与地上部的碳氮比值分别为19和17。综上,改善杭白菊苗期根系的形态特征,增强光合作用,调节植株的碳氮比可能是壳聚糖有机水溶肥促进有机杭白菊苗期生长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硝化抑制剂影响小麦产量、N2O与NH3排放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孙海军  闵炬  施卫明  祝介贵 《土壤》2017,49(5):876-881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施氮水平下,施用硝化抑制剂CP对小麦产量、氮素利用率、氧化亚氮(N_2O)排放与氨(NH_3)挥发的综合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施氮水平为140 kg/hm2与180 kg/hm2时,施用CP促使小麦产量分别显著增加17.8%和15.4%,在同一施氮水平下,施用CP促进小麦氮素利用率提高11.3%~25.2%。施用硝化抑制剂CP可以降低麦季(特别是基肥与穗肥施用时期)土壤N_2O的排放速率,并显著减少39.3%~53.7%的累积N_2O排放量。但是在两个施氮水平下,施用CP导致麦季NH_3挥发量增加1.46~1.75倍,而且此效应主要发生于基肥与穗肥观测期。本研究说明:在麦季施用硝化抑制剂CP可以提高氮素利用率,从而提高小麦产量,并且能减少N_2O排放,但同时会导致一定程度的NH_3挥发增加,需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16.
孙海军  闵炬  施卫明  李卫正 《土壤》2015,47(3):503-508
稻麦轮作体系进行养殖肥水灌溉可能导致氮(N)素的氨挥发(NH3)和氧化亚氮(N2O)排放增加。本文通过土柱模拟试验,定量评价了稻麦轮作体系推荐施N量(稻季225 kg/hm2,麦季150 kg/hm2)下,不同N浓度养殖肥水灌溉对水稻、小麦籽粒产量以及NH3挥发和N2O排放的影响。试验处理为:1无N检出的清水灌溉(CK),2低N浓度肥水灌溉(SI-L),3中N浓度肥水灌溉(SI-M)和4高N浓度肥水灌溉(SI-H)。稻季结果表明,NH3挥发与N2O排放量随灌溉肥水N浓度的提高而增加,其决定系数(R2)可达0.895与0.998。与清水对照相比,不同N浓度的肥水灌溉使NH3挥发增加19.7%~40.8%;SI-H处理N2O排放显著增加68.8%;不同N浓度肥水灌溉没有显著增加水稻产量。麦季结果亦表明,NH3挥发与N2O排放量随灌溉肥水N浓度的提高而增加,其决定系数(R2)可达0.939与0.980。与清水对照相比,SI-H处理使NH3挥发显著增加20.2%;SI-M与SI-H处理N2O排放分别显著增加64.9%和120.3%;SI-H处理小麦产量显著提高46.7%。利用稻田生态系统消纳养殖肥水中N时,须考虑肥水灌溉导致的NH3挥发和N2O排放所造成的环境影响,合理地进行水肥调控。  相似文献   
17.
长江下游地区设施菜地面源污染问题突出、劳动力紧缺,亟需节工、增效且环境友好的施肥技术;水肥一体化滴灌施肥在北方设施蔬菜生产上得到广泛应用,而应用在长江下游地区后对氮肥利用率及氨挥发的影响如何,尚不明确。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对设施番茄滴灌施肥后的氮肥利用率、土壤氨挥发和速效氮(铵态氮和硝态氮)残留等指标进行了系统观测和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施氮量下,相比传统肥料撒施方式,滴灌施肥可使氮肥利用率由23.92%提高至40.89%,全生育期氨挥发累积量由37.25 kg·hm-2减少至3.07 kg·hm-2,氨挥发损失率由16.56%减少至1.36%,显著减少了31.85%的土壤硝态氮(NO3--N)残留量。本研究为设施菜地水肥一体化技术在长江下游地区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施氮量对太湖地区设施菜地年氮素淋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太湖地区设施菜地一年三季作物(番茄-莴苣-芹菜)氮素淋失特征.结果表明:太湖地区设施菜地氮淋失以NO3--N为主,氮素淋洗量受施氮量的直接影响,以农民习惯施氮量(N5)处理下的淋洗总量最高,全年TN淋失总量高达193.6 kg· hm-2.在N5基础上减施N40%(N3)可分别减少番茄、莴苣和芹菜季TN淋洗损失40.4%、49.2%和57.5%,同时可分别增产15.1%、39.0%和27.8%.设施菜地氮素淋洗高峰发生在揭棚期(7—11月),其中包括揭棚休闲期和莴苣生长前期.揭棚期淋洗液TN平均浓度为51.1 mg·L-1,是盖棚期TN浓度的1.7倍;TN淋洗量为129.2 kg· hm-2,约占全年总氮淋洗量的66.7%.  相似文献   
19.
闵炬  施卫明  王俊儒 《土壤》2008,40(2):226-231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在大棚栽培条件下,研究了不同N肥施用量对一年中两季蔬菜(黄瓜和番茄)N、P、K养分吸收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当地农民的习惯施N处理相比,理论施N处理在保证生物量的同时,未减少植株对P、K的吸收,显著降低了NO3-N在土壤中的过量累积,降低了土壤盐分累积.  相似文献   
20.
许纪元  闵炬  施卫明 《核农学报》2020,34(12):2793-2799
为明确硝化抑制剂2-氯-6-三氯甲基吡啶(简称CP)在设施蔬菜上的应用效果及其增效机制,本研究采用田间微区试验,应用15N稳定性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在推荐施氮量(180 kg·hm-2)和习惯施氮量(300 kg·hm-2)下,CP对设施番茄氮素去向的影响,并进行了其增效机制的初探。结果表明,在施氮量为180和300 kg·hm-2条件下,施用CP可增加番茄产量17.3%和31.4%,肥料氮回收率分别增加8.6和9.2个百分点,氨挥发排放增加了2.47和3.65 kg·hm-2,其他损失合计减少了15.5和27.6 kg·hm-2。 添加CP促进了氮素从茎和叶向果实的转移,且减少了氮素损失,提高了氮素利用率,这可能是其增效的机制之一。施用CP带来的经济效益显著高于其成本,在蔬菜生产上值得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