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4篇
林业   46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4篇
  4篇
综合类   81篇
农作物   24篇
畜牧兽医   17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41.
为鉴定宁夏小麦种质资源的穗发芽抗性,挖掘抗穗发芽种质资源,筛选在宁夏引黄灌区生态条件下能有效鉴定小麦穗发芽抗性的分子标记,测定了185份小麦种质资源的发芽指数(GI)、整穗发芽率(SGR),并利用5个穗发芽相关基因的KASP标记Phs646、Phs666、TaMFT、TaDAR和Vp1B1-83对参试材料进行基因型检测,分析基因型与GI、SGR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85份小麦种质资源GI的平均值为16.74%,变化范围为0~77.35%;SGR的平均值为40.84%,变化范围为0.38%~99.69%;有22份种质资源的GI和SGR均小于5.0%。5个分子标记中,Phs646、Phs666与GI和SGR显著相关(P<0.01);标记Vp1B1-83与SGR显著相关(P<0.01),与GI相关不显著;TaMFT和TaDAR与GI和SGR都不相关。表明分子标记Phs646、Phs666可用于宁夏引黄灌区小麦穗发芽抗性的分子鉴定,Vp1B1-83可作为该地区穗发芽抗性分子鉴定的参考标记。结合穗发芽抗性鉴定和分子标记检测结果,筛选出冬育5号、宁春22号、Bastian、毛火麦、山麦、白秃子、白毛火麦共7份具有低GI和SGR值及较高穗发芽抗性基因频率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42.
目的]比较日本落叶松不同冠层和方位光合生理参数的差异,探讨冠层及方位变化对光合生理参数的影响,为构建冠层生产力模型及估算冠层生产力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7年生和19年生日本落叶松单木为研究对象,将树冠分为上、中、下3层,东、西、南、北4个方位,测定冠层每一部位的光响应曲线、CO_2响应曲线和光合色素含量,并分析不同冠层及方位的光合生理特性。[结果]表明:垂直方向上,2种林龄样木冠层对大多数光合生理参数影响显著;最大净光合速率(A_(max))、光饱和点(LSP)、光补偿点(LCP)和暗呼吸速率(R_d)随冠层的升高而增大;最大羧化速率(V_(max))、最大电子传递速率(J_(max))、磷酸丙糖利用率(TPU)和羧化效率(CE)均为下冠层最小,而CO_2补偿点(CCP)均为冠层下部最大;不同冠层针叶光合色素含量差异显著,且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和类胡萝卜素(Car)均随冠层的升高而降低。水平方向上,方位对2种林龄树木光合生理参数均影响不显著,南向和东向光合参数均值分别反映了7年生和19年生样木全冠层的光合特性。光合生理参数在林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日本落叶松冠层光合生理参数具有空间异质性,冠层对树木多数光合生理参数的影响显著,而方位和林龄对以上参数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3.
为明确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冬小麦灌浆期生理特性的影响,采用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对‘宁冬11号’冬小麦籽粒灌浆特性、粒重及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施氮量对灌浆持续期有明显影响,尤其N4处理(360 kg/hm2)灌浆持续期明显增加,但同时造成小麦晚熟;施氮量对产量影响显著,以N3 (270 kg/hm2)处理产量最高;对灌浆速率和粒重影响不明显。种植密度对灌浆持续期没有明显影响,但对灌浆速率、粒重和产量影响较大:低密度处理(450×104粒/hm2),粒重最大,灌浆速率也较高,但产量较低;中密度处理(600×104粒/hm2)灌浆速度快,产量最高。综合来看,在宁夏引黄灌区,当播种密度为600×104粒/hm2、施氮量270 kg/hm2时对冬小麦灌浆最为有利,并且产量最高,可达到12178.36 kg/hm2。  相似文献   
144.
<正>在对农资经销商的管理上,我们的区域经理常常走极端,一个极端是管理得太松,使公司产品、政策被农资经销商玩弄于股掌,该给二三级农资经销商的返利不给;企业投入的促销品也挪用到其他品牌上;或不  相似文献   
145.
春大豆不同播期的光温生态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来自中国北纬22.7°~50.2°范围内不同地点的19个春播大豆品种在2年中分4期进行播种,研究了春播大豆的光温反应.结果表明:春大豆由于生育期间受光温生态条件的影响,延期播种能减少生育日数,使其整个生育期缩短.越是早熟的春大豆品种,营养生长期对长日照反应越不敏感,在延期播种时,其营养生长期缩短的较少,但高温能促进其营养生长期缩短.晚熟春大豆品种的营养生长期对长日照反应较敏感,营养生长期受日照长度的影响较大.各熟期类型品种开花持续时间随着播种期的推后、日照时数的缩短而减少;其中越是晚熟品种,此种反应越强烈.在同类熟期的不同结荚习性品种中,光温反应为有限型>亚有限型>无限型.鼓粒至成熟阶段的生育日数在春播生态条件下基本不受短光照的影响;但温度条件对该生育阶段的进程影响明显,即所处的温度高(特别是>30℃的高温),生育日数则减少,所处的温度过低(特别是日平均<16℃或夜温<8℃),则生育日数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46.
采用砂培的方法研究不同形态氮素比例(NO3--N/NH4 -N为:100/0,75/25,50/50,25/75,0/100)对枳椇(Hovenia acerba Lindl)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硝态氮比例的增加,枳椇的株高、茎粗,侧枝数以及生物量呈上升趋势,其中硝铵比为100/0与75/25处理的株高与茎粗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75/25处理的侧枝数与全株生物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硝铵比为75/25和50/50处理的中位叶面积最大,0/100处理中位叶面积最小,叶尖枯萎卷曲;硝铵比为0/100与100/0处理的叶绿素a及叶绿素b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处理,50/50的叶绿素b含量显著低于其它处理;100/0,75/25与0/100处理的叶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与其它处理;100/0与75/25的叶含氮量极显著低于其他处理,50/50的茎含氮量极显著低于其他处理,100/0与25/75的根含氮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0/100处理的枳椇各器官的含氮量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但该处理的植株矮小,根系有腐烂现象,75/25的根含氮量仅次与0/100处理。综上所述,硝铵比为75/25最适于枳椇生长。  相似文献   
147.
以宁夏春小麦育成品种、地方品种以及引进种质等共91份春小麦为材料,在干旱胁迫(雨养)和正常灌溉两种水分处理下,调查了11个农艺性状及其耐旱指数,计算其遗传多样性指数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孕小穗数的变异系数最高,干旱胁迫与正常灌溉条件下分别为63.5%和51.5%,穗叶距次之,干旱胁迫和正常灌溉条件下分别为36.9%和36.3%;产量的耐旱指数与株高、穗下节长、穗叶距的耐旱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不同性状的多样性指数差异较大,变化范围从0.99到2.48,平均为1.73,其中,不实小穗数的多样性指数最高,为2.48。根据表型性状将参试材料分为5个类群,其中第IV类群材料表现为对水分条件不敏感,适于在干旱条件下种植。总体来看,宁夏春小麦种质的遗传基础较狭窄,育种家应广泛搜集利用国内外小麦种质及小麦近缘物种,以拓宽现有种质资源的遗传基础,为选育突破性小麦品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8.
日本落叶松冠层光合特性的空间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日本落叶松冠层间光合特性的差异,揭示冠层光合特性的空间变化规律,为精确估算冠层生产力及构建冠层生产力模型提供依据。【方法】以8年生日本落叶松为研究材料,根据树冠长度,将树冠等分为8个层级,从上到下分别为第1~8层级,选择每一层级的南向一级侧枝作为光合测定枝条,测定每一枝条上针叶的光合日变化。【结果】多数冠层间光合参数日变化规律相似,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限制值、光合有效辐射、气温和水汽压亏缺均表现为单峰曲线,气孔导度从上午开始逐渐降低。随着冠层的升高,光合参数增加、比叶面积减小,而气温和水汽压亏缺表现为先增后降的趋势,不同冠层间均差异显著( P <0.05)。净光合速率、光合有效辐射、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与相对冠高存在指数函数关系( R^2 ≥0.94),气温和水汽压亏缺与相对冠高存在一元二次函数关系(R^2 ≥0.79)。通径分析表明,影响净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光合有效辐射,而气温和空气相对湿度影响较小。【结论】光合有效辐射和叶肉细胞的光合活性分别是影响日本落叶松净光合速率空间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和生理因素。净光合速率随冠层的升高而显著增加,而冠层底部净光合速率为负值,始终处于碳消耗状态。  相似文献   
149.
采用9个春小麦品种(系),研究其在垄作与平作两种栽培模式下水分利用效率、土壤物理性状、土壤水分、密度、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的表现。结果表明,垄作与平作栽培模式在水分利用效率和土壤物理性状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垄作栽培模式节水效果显著,栽培密度以600万粒/hm^2为宜,垄作小麦生育期、株高、田间个体、群体与平作间存在明显差异,但产量间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初步筛选出4个适宜垄作栽培的小麦品种(系),以期为宁夏引黄灌区春小麦垄作节水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0.
脯氨酸是小麦抵御干旱胁迫的重要调节物质,吡咯啉-5-羧酸合成酶(Pyrrpline-5-carboxylatesynthetase, P5CS)是干旱条件下脯氨酸合成的关键酶。为了提高小麦抗旱品种的选育效率,本研究选用国内119个小麦品种(系),鉴定其萌发期抗旱性;并从中选取10个抗旱性不同的小麦品种,分析响应干旱的叶片脯氨酸积累量与其抗旱性的关系;通过两组极端抗旱品种间 TaP5CS基因序列比对和随机群体验证,开发该基因抗旱相关分子标记。结果表明,119个小麦品种(系)的抗旱等级不同,部分品种间相对发芽率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响应干旱的叶片脯氨酸积累量与抗旱性呈正相关。 TaP5CS-1A基因在两组极端品种间基因组序列存在2个单核苷酸变异(SNP)位点,扩增第5内含子上涵盖SNP位点的1 894 bp序列,其中2个强抗旱性品种在此SNP位点不能被PflmⅠ酶切,命名为 TaP5CS-1A-a等位变异;2个弱抗旱性品种在此SNP位点被酶切为1 706 bp和188 bp的条带,命名为 TaP5CS-1A-b等位变异,以此开发分子标记TaP5CS-1A-CAPS。利用此标记检测119个小麦品种(系),采用普通PCR和半巢式PCR的方法分别进行扩增和相同酶切,结果完全一致:携带 TaP5CS-1A-a和 TaP5CS-1A-b等位变异类型的品种分别有61和58个,平均相对发芽率分别为60.7%和44.6%,前者极显著高于后者(P0.01),说明 TaP5CS-1A基因与小麦抗旱性相关,开发该基因分子标记TaP5CS-1A-CAPS可以用于小麦抗旱性的筛选与鉴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