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9篇
  16篇
综合类   71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13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1.
生物技术在紫花苜蓿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紫花苜蓿是世界上重要的豆科牧草,具有品质优良、易于栽培等特点,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也发挥着积极作用。随着分子生物学和植物基因工程的发展,在分子水平上对紫花苜蓿进行遗传改良的研究已取得了部分成果。介绍了紫花苜蓿组织培养的种类及影响因素,综述了近年来遗传转化和分子标记等生物技术在紫花苜蓿研究领域的应用,并展望了紫花苜蓿基因工程在今后研究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前景。  相似文献   
92.
通过介绍"四位一体"生态模式的应用范围、构成结构、特点、建造注意事项、效益,说明了将太阳能采暖房、日光温室、猪舍、沼气池相结合的综合利用模式解决了东北地区气温低、采暖受限制的问题。  相似文献   
93.
奶牛不妊是指奶牛达到繁殖年龄或分娩后一定时间内,不能参加配种或经多次配种而未妊娠。不妊造成奶牛不能按期繁殖,延长产犊间隔,增加饲养成本,甚至有的因长期不妊而失去饲养价值并被淘汰,极大地影响奶牛养殖效益。引起奶牛不妊的原因繁多复杂,在生产管理过程中,应综合分析防治,以力争奶牛高效率繁殖,高效益养殖。  相似文献   
94.
李剑强  陈丽梅 《养猪》2015,(2):29-30
选择25日龄的断奶仔猪60头,随机分为2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仔猪。对照组使用普通保育料,白头翁散组在对照组饲粮基础上添加白头翁散2 kg/t,饲养期4周。结果表明:仔猪保育料中添加白头翁散可显著提高仔猪的日增重,提高幅度为19.78%(P0.05);并显著提高仔猪日采食量,提高幅度为21.63%(P0.05);料重比也有所提高,提高幅度为1.29%,但差异不显著(P0.05);另外,饲料中添加白头翁散的仔猪腹泻频率较低。  相似文献   
95.
[目的]研究4种醇类化合物在根部的施用对拟南芥生理特性和光合作用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分别用含3个不同浓度(2、4、6 mmol/L)甲醇、乙醇、异丙醇、正丁醇的MS培养基培养拟南芥幼苗,研究其对拟南芥生长的影响。[结果]2~4 mmol/L的醇类化合物对拟南芥幼苗的生长都有促进作用,其中促进作用最强的为2 mmol/L正丁醇,处理3周后植株鲜重与对照组相比增加了2.7倍以上,总蛋白和可溶性多糖含量也明显高于未经醇类化合物处理的植株,相较于对照组最多增加了78.5%和58.6%。光合色素含量也明显升高,且光合作用相关的一些基因的表达也在醇类化合物作用下明显上调。[结论]该研究为醇类化合物可促进拟南芥的生长这一理论提供了分子生物学方面的证据。  相似文献   
96.
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试验设计,建立了林下参施肥模型。对4因素进行主效应及单因子效应分析,得到增产效应由大到小的顺序是氮肥、钾肥、复合微肥、磷肥。4种肥料单独施用时,用量过多均造成减产;对4因素进行交互效应分析,将产量绘制成响应曲面;根据多元函数极值理论,计算产量达最高时肥料的水平;统计分析产量函数得出最高产量施肥方案;通过建立肥料利润函数,解得纯收益最大时的施肥方案:尿素26.74 g.m-2,过磷酸钙55.00 g.m-2,硫酸钾43.69 g.m-2,复合微肥8.8 g.m-2;最髙产量与纯收益最大时的施肥方案十分接近,说明改善林下参施肥条件没有增产不增收现象。  相似文献   
97.
[目的]了解毛蚶形态性状对活体重的影响效果。[方法]随机选取120只毛蚶,测量其壳长、壳宽、壳高和活体重。采用通径分析方法,研究毛蚶3个形态性状对活体重的影响。结果表明,毛蚶壳长、壳宽和壳高与活体重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壳高对活体重的直接作用和综合决定系数最大。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毛蚶壳长、壳宽、壳高对活体重的回归方程。壳高是影响活体重的主要因素。[结论]该研究为毛蚶的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8.
试验将玉米秸秆用于建筑外墙保温的新型墙体材料中,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试验设计安排试验,以玉米秸秆板导热系数为试验指标,选择的试验因素有4个,分别为容重、秸秆板厚、碎秸秆湿度、施胶量,每个因素选5个水平。通过多次试验得到不同因素水平组合下的导热系数值,利用DPS统计分析方法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到试验所选因素与导热系数之间存在的数学关系,进而得到导热系数较理想时的玉米秸秆保温板因素水平组合。通过DPS统计分析软件分析得到导热系数最小时对应的因素水平,结果表明:在容重0. 76 g/cm3,秸秆板厚11. 8 cm,碎秸秆湿度12. 1%,施胶量12%时导热系数较小,为0. 037 29 W/(m·K)。  相似文献   
99.
制作新型太阳能平板集热器,使其在我国东北冬季的平均集热效率达到40%~62%。该热量用于温室冬季采暖,选择与集热效率最相关的3个因素,即盖板类型、吸热板结构、保温层材料,进行混合型正交试验设计,并分析所选因素与试验指标间的关系。通过极差分析得到当采用双层中空玻璃盖板加反光镜“,V”型吸热板结构及保温材料为聚乙烯板时,集热器的集热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00.
以"丹波黑"大豆为材料,研究叶面喷施5%(v/v)甲醇对中性土壤、红壤和黄壤条件下大豆的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甲醇后,中性土壤、红壤、黄壤中大豆的株高均显著增加,叶片相对叶绿素含量无显著变化;中性土壤和红壤中大豆叶片鲜重和干重无显著变化,黄壤中大豆叶片重量显著增加。随着甲醇处理时间的延长,中性土壤中大豆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红壤中可溶性糖含量缓慢增加,可溶性蛋白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黄壤中叶片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均呈现显著递增的趋势。以上结果表明,叶面喷施5%甲醇可以显著促进黄壤中大豆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