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3篇
综合类   18篇
农作物   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1.
【目的】为更加精确探究外源物质赤霉素(GA3)、6-苄基腺嘌呤(6-BA)、脱落酸(ABA)、茉莉酸甲酯(MeJA)、水杨酸(SA)、萘乙酸(NAA)、乙烯(ETH)、褪黑素(MT)、亚精胺(Spd)、一氧化氮供体硝普钠(SNP)和过氧化氢(H2O2)对三七[Panax notoginseng (Burk.) F.H.Chen]叶皂苷含量的影响。【方法】开发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UPLC-MS)结合高效液相色谱(HPLC)的新方法,测定三七叶中7种皂苷单体含量和生长指标。【结果】(1)建立的HPLC法可在52 min内准确测出三七叶中人参皂苷Rb1、Rc、Rb2和Rb3、三七皂苷Fa、Fe及七叶胆苷XVII等7种皂苷单体含量;(2) MeJA显著提高三七叶人参皂苷Rb1、Rc、Rb2、Rb3、三七皂苷Fa、Fe及七叶胆苷XVII的含量和总含量,且对三七生长无显著影响;而NAA、6-BA、H2O2、SNP、Spd和ABA显著提高三七皂苷Fe含量,ABA显著提高七叶胆苷XVII含量,但总含量均显著减少,且对三七生长有显著影响。【结论】建立了三七叶皂苷单体快速简便、稳定可靠的新检测方法,基于该方法明确了外源物质MeJA能大幅诱导三七叶皂苷单体的积累。  相似文献   
12.
高山栲(Castanopsis delavayi)和滇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oides)种子播种后,分别覆盖约2 cm厚的高山栲、滇青冈、元江栲(Castanopsis orthacantha)和云南油杉(Keteleeria evelyniana)枯枝落叶,以覆盖红壤为对照,研究了森林凋落物及播种时间对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建群种高山栲和滇青冈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森林凋落物对高山栲和滇青冈种子萌发率的影响趋势一致,其中对照处理的红壤最高(29.1%和66.9%),其次是云南油杉枯枝落叶(28.2%和57.1%)、高山栲枯枝落叶(25.1%和53.3%)和滇青冈枯枝落叶(20.7%和51.6%),最低的是元江栲枯枝落叶(18.7%和44.0%)。播种时间对高山栲和滇青冈种子萌发率的影响差异极显著,其中12月份播种的种子萌发率最高,分别为58.0%和68.7%;随着播种时间的后移,其萌发率逐渐降低。高山栲种子在次年5月中旬开始萌发,休眠期为6个月,而滇青冈种子的休眠期约5个月,于次年4月中旬开始萌发;两种植物的萌发期大致在6个月左右,且萌发高峰期基本一致,即出现在次年6月份。  相似文献   
13.
以白及块茎为试材,采用超声辅助聚乙二醇6000/磷酸氢二钾(PEG 6000/K2HPO4)双水相法提取白及多糖,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BBD中心组合)试验相结合分析料液比、提取时间、多糖粗提液体积、PEG 6000用量、K2HPO4用量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以期为高效提取白及多糖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多糖粗提液体积和PEG 6000用量、PEG 6000用量和K2HPO4用量交互作用显著,而多糖粗提液体积和K2HPO4用量的交互作用较弱,对白及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因素大小为PEG 6000用量>多糖粗提液体积>K2HPO4用量;最佳工艺条件为多糖粗提液体积5.0 mL,K2HPO4用量1.0 g,PEG 6000用量2.0 g;在最优工艺条件下经过3次平行试验,多糖提取率为72.81%,与预测值的偏差为0.94%,说明工艺条件稳定可行,结果重现性较好。白及多糖对亚硝酸盐有一定的清除作用,并且清除率随多糖浓度提高而增大。由此说明,优选出的白及多糖提取工艺具有良好的预测性。  相似文献   
14.
以云南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农学专业为例,论述了云南农业大学为适应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结合社会需求,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组建优秀教学团队、优化人才培养过程等方面进行的探索与实践,以实现农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提高教学质量,着力打造具有地域特色、行业特质、自身特点的农学品牌专业,满足云南省农业产业对高素质农业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三七[Panax notoginseng (Burk) F.H.Chen]残根对2年生三七生长的影响,在盆栽和水培两种栽培模式下,按不同比例添加三七须根粉,并定期观测其生长及抗氧化酶活性变化。结果发现,在盆栽处理30 d和水培条件下处理10 d,三七须根数随着三七须根粉添加量的增加而减少。盆栽和水培条件下,不添加三七须根粉和高比例添加三七须根粉处理下,三七须根和叶片中的POD活性相对较低;盆栽三七根系中SOD活性随着三七根系粉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而水培条件下则恰好相反。盆栽和水培条件下,分别在三七须根粉添加量大于0.5 g/kg和0.1 g/L时,三七根系活力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根系活力随着试验处理天数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三七采收过程中残留在土壤中的须根腐解释放的化学物质可能是导致三七自毒作用的潜在因素。  相似文献   
16.
通过研究氮磷钾肥对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 Chen]产量及主要有效成分产量的影响,为三七种植生产推荐合理的施肥量,试验采用"3414"随机区组设计,进行连续2年的田间小区试验,测定三七植株农艺性状、产量、总皂苷产量等指标,通过肥料效应函数方程拟合氮磷钾施肥量。结果表明,施肥不同程度促进了三七株高、茎粗、叶长、叶宽等农艺性状,且以适当施氮和磷的效果为最佳;二年七(二年生三七)对钾的依赖性较氮磷强,而三年七(三年生三七)对氮的依赖性最强;施氮能显著提高三七单位面积总皂苷产量,在低氮水平即可获得最高总皂苷产量,而磷、钾肥对皂苷含量及总皂苷产量的影响不明显;氮磷钾对三七产量的影响有互作效应,低磷、中钾水平利于氮肥肥效发挥,低氮、中钾水平利于磷肥肥效发挥,而低氮、中磷水平利于钾肥肥效发挥。根据三七总皂苷产量的三元二次回归方程,最大化三七总皂苷产量的施肥量:二年七为N 157~164 kg·hm~(-2)、P_2O_5 179~187 kg·hm~(-2)、K2O337~356 kg·hm~(-2);三年七为N 192~200 kg·hm~(-2),P_2O_5 179~187 kg·hm~(-2),K2O 412~435 kg·hm~(-2)。因此,分别针对二年七和三年七,适当控制施氮量和施钾量,增加施磷量,将三者进行合理配比,对提高单位面积三七总皂苷产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DPR对水稻氮素代谢及籽粒蛋白质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为了实现水稻高产、优质、高效,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水稻双促调节剂(DPR)在不同土壤上喷施对水稻氮素代谢特性及其籽粒蛋白质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齐穗后喷施DPR能明显改善水稻功能叶和茎鞘氮素代谢的能力,提高其籽粒和糙米中蛋白氮含量及籽粒的蛋白质产量.DPR处理与对照相比,早、晚稻籽粒蛋白质产量分别提高了12.77%~16.56%和8.39%~13.18%。  相似文献   
18.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探讨了"中氮量配比"(N,P2O5,K2O比率为190,90,100 kg/hm2)、"高氮量配比"(N,P2O5,K2O比率为210,90,100 kg/hm2)、"低氮量配比"(N,P2O5,K2O比率为170,90,100 kg/hm2)以及"常规配比"(N,P2O5,K2O比率为216,112.5,202.5kg/hm2)4种不同氮、磷、钾配比施肥对饲料稻威优198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配比处理相比,中氮量配比、高氮量配比和低氮量配比处理能显著提高饲料稻功能叶(旗叶)叶绿素含量、净光合作用速率和籽粒产量,显著降低功能叶胞间CO2浓度。  相似文献   
19.
几种天然养分载体的保肥供肥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更好地开发新型作物控释肥,提供适宜的控释剂和调理剂,以沸石、硅锰肥、硅磷肥、海泡石、麦饭石、风化煤等几种天然养分载体为材料,研究了其本身的养分状况及其对添加氮、磷、钾养分的恒温吸附和解吸性能。结果表明:不同养分载体的养分状况不同,其对添加养分的吸附和解吸能力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沸石对氮的吸附能力明显强于其他几种养分载体;供试养分载体对磷的吸附能力以海泡石最大,明显强于沸石、麦饭石和风化煤;在供试的低浓度范围内,养分载体对钾表现为负吸附,其中尤以沸石和海泡石最明显。解吸试验结果表明,氮与磷相比,氮容易从养分载体上解吸出来,而钾的解吸量远大于吸附量。  相似文献   
20.
农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高等农业院校实践教学环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论述了云南农业大学为适应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新形势,在农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教学队伍、教学环节、平台建设和基地建设等方面所做的改革与实践,以实现农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提高教学质量,满足云南省对高素质农业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