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5篇
农学   7篇
  47篇
综合类   75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4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41.
为了研究补骨脂的脂肪酸组成,以石油醚为抽提剂,利用索氏提取法提取补骨脂中的脂肪酸,经甲酯化处理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补骨脂的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共分离出21种化合物,鉴定了其中的13种;补骨脂中主要的脂肪酸成分是亚油酸(45.684%)、油酸(18.733%)、软脂酸(17.487%)和硬脂酸(8.463%),占脂肪酸总量的94.903%.可见,亚油酸、油酸、软脂酸和硬脂酸是补骨脂脂肪酸的主要药效成分,具有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2.
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河南信阳新鲜的金银花中挥发油,利用GC-MS联用仪分析金银花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共分离到48个组分,鉴定了其中的40个,鉴出率占挥发油总量的93.164%。河南信阳新鲜金银花挥发油主要成分是(Z,E)-3,7,11-三甲基-2,6,10-十二碳三烯-1-醇(42.506%)、[s-(E,E)]-1-甲基-5-亚甲基-8-(1-甲基乙基)-1,6-环癸二烯(8.380%)、芳樟醇(6.548%)等。  相似文献   
143.
几种杀菌剂对辣椒炭疽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果表明,32.5%苯醚甲环唑·嘧菌酯悬浮剂1 500倍液、75%肟菌酯·戊唑醇水分散粒剂3 000倍液、25%吡唑醚菌酯乳油2 000倍液的防效较好,且持效期长,3次调查显示防效均在80%以上,显著高于其他药剂防效。在辣椒炭疽病发生初期使用,间隔7 d施药1次,共喷药3次,可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44.
土壤磷酸酶活性对施肥-种植-耕作制度的响应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沈菊培  陈利军 《土壤通报》2005,36(4):622-627
植物所需的磷素营养,主要来源于土壤内源、外源无机磷。而大量存在的有机磷类化合物在土壤磷酸酶的作用下催化水解为无机磷,不仅是土壤内源无机磷的主要来源,也是土壤磷素循环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土壤磷酸酶在土壤中主要以吸附态的形式存在,其活性受到施肥、种植和耕作制度的影响。本文对国内外不同施肥方式、种植及耕作制度下土壤磷酸酶(酸性磷酸酶、中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磷酸二酯酶、磷酸三酯酶、焦磷酸酶)活性响应进行综述,拟为不同农业管理制度下土壤磷酸酶活性的调节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5.
本文对国内外采用不同种类有机肥料培肥土壤,对土壤中几种主要酶活性的影响进行了综述,总结了土壤酶对施用有机肥料的响应,对施用有机肥与土壤酶活性关系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6.
长期施用有机物料对旱地红壤磷组分及磷素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陈利军  蒋瑀霁  王浩田  赵其国  孙波 《土壤》2020,52(3):451-457
针对中亚热带第四纪红黏土发育的红壤旱地,建立了玉米单作系统等碳量投入有机物料的田间试验,利用不同的磷分级方法研究了不同有机物料施用对土壤磷组分的影响,构建了不同磷组分的含量与土壤全磷及有效磷之间的回归方程,明确了不同磷组分对土壤磷活化系数(PAC)及磷肥(表观和经济)利用率的影响。连续7a的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有机物料可以增加土壤PAC和磷肥利用率,并以秸秆猪粪9︰1配施(NPKS/M)处理效果最佳,显著高于常规施肥处理(NPK);施用有机物料显著提升了土壤有机磷含量,且与土壤有效磷含量显著正相关,其对土壤PAC及磷肥(表观和经济)利用率影响显著。施用有机物料通过影响土壤有机碳、全氮、碱解氮、交换性K~+以及交换性Al~(3+)含量影响土壤磷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7.
不同缓/控释氮肥在玉米苗期的养分释放与转化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盆栽试验,模拟田间生态环境,研究施用不同缓/控释氮素肥料在玉米苗期的土壤尿素态氮、硝态氮、铵态氮及矿质态氮数量。研究表明,施用醋酸酯淀粉包膜脲酶抑制剂NBPT涂层大颗粒尿素肥料的尿素态氮含量最高,为21.29 mg kg-1土;硝化抑制剂DCD与NBPT混合涂层大颗粒尿素、醋酸酯淀粉包膜DCD与NBPT混合涂层大颗粒尿素的铵态氮含量最高,分别达到60.22 mg kg-1土和59.93 mg kg-1土,硝态氮含量最低,分别为29.82 mg kg-1土、27.97 mg kg-1土,相互间差异不显著;醋酸酯淀粉包膜大颗粒尿素的硝态氮和矿质态氮含量都最高,分别为102.08 mg kg-1土和135.25mg kg-1土,铵态氮、尿素态氮含量最低,分别为33.16 mg kg-1和3.42 mg kg-1土,相互间无显著差异;DCD与NBPT混合涂层大颗粒尿素、丙烯酸树脂包膜NBPT涂层大颗粒尿素、醋酸酯淀粉包膜DCD与NBPT混合涂层大颗粒尿素和丙烯酸树脂包膜DCD与NBPT混合涂层大颗粒尿素在玉米苗期的土壤矿质态氮含量最少,相互间无显著差异,分别为89.75 mg kg-1土、93.70 mg kg-1土、88.19 mg kg-1土和86.22 mg kg-1土,说明它们在玉米苗期氮素养分释放量最少,包膜和抑制剂的作用效应较好。  相似文献   
148.
苍术为多年生草本植物,传统的种植方式是连续多年在同一地块种植,这往往导致其生长发育受阻和土传病害的发生,根际微生物被认为是植物的第二基因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为分析栽培苍术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探讨苍术病害发生与微生物变化间的关系,以陕西省柞水县下梁镇种植过3年苍术的根际土壤,以及从未种植过苍术地块的土壤为试验材料,利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对微生物群落进行扩增子测序分析。结果表明,栽培3年后,苍术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结构发生变化,细菌群落多样性和丰富度下降,真菌群落多样性下降、丰富度上升,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和酸杆菌门是细菌中的优势菌群,子囊菌门、被孢霉门、担子菌门是真菌中的优势菌群。栽培3年后,苍术的根际土壤微生物呈有益菌下降、病害菌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9.
留兰香挥发油熏蒸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确定留兰香挥发油对植物病原真菌的生防效果,进一步探讨其抑菌机制,以明确其在植物真菌病害防控方面的应用前景,本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留兰香挥发油对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和莴苣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4种植物病原真菌的熏蒸抑制作用,并利用GC-MS分析了留兰香挥发油的化学组分。结果显示,留兰香挥发油对4种供试真菌均有强烈的熏蒸抑制作用,EC_(50)均低于7.0μL/L。挥发油处理后番茄灰霉病菌菌丝畸变、表面塌陷,细胞膜被破坏、原生质泄漏,细胞质结构呈消解状,线粒体受损。通过GC-MS从留兰香挥发油中分离出30个组分,鉴定出其中24个组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4.918%,其主要成分有L-香芹酮(57.468%)、D-柠檬烯(8.976%)等。研究表明,留兰香挥发油是理想的绿色熏蒸杀菌资源。  相似文献   
150.
针对当前教学改革的要求,以生物防治课程为例,从培养学生爱国意识,提升价值观念,关注生态环境,热爱"三农"等方面提出了教学改革方法,转变授课方式,增加学生参与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为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