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14篇
  1篇
综合类   4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广东省自然保护区DCA排序与UPGMA聚类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选取广东省已进行过深入调查的20个自然保护区为样本,以稀有濒危物种分布、维管植物数量、稀有濒危动植物的种数、保护区面积、年平均降雨量等属性数据作为变量,建立数据库,进行DCA排序和UPGMA聚类研究.DCA排序结果显示,各自然保护区在排序空间中基本上聚集在一起,表明它们的β多样性即样本间的梯度很低,具有很强的同质性.各个保护区的聚类结果基本上反映了省内生境的地带性分异.60种稀有濒危植物的聚类结果则反映出它们在各个保护区分布情况的相似程度,这就间接地表明了它们的分布与相关自然保护区生境条件的密切关系.本项研究的结果提示,在做好行政及管理协调的基础上,从自然保护的角度着眼,可把地理相近、梯度相差较少的保护区合并,组成更大面积的自然保护区.本项研究还表明,采用排序结合聚类的方法对于所选样本的分类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52.
广州白云山主要林分的生产力及吸碳放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广州白云山风景区主要林分类型的生产力及吸碳放氧功能进行了初步研究.各主要林分总生物量、总吸碳量和总释氧量大小顺序为木荷石栎混交林>木荷林>中华锥林>大叶相思林>马尾松林>马占相思林>黧蒴林>降真香林>尖叶杜英林>加勒比松林.各林分生产力、年均吸碳量和年均释氧量大小顺序均为马占相思林>黧蒴林>大叶相思林>木荷石栎混交林>木荷林>尖叶杜英林>中华锥林>降真香林>加勒比松林>马尾松林.表明速生阔叶林的吸碳放氧能力比针叶林强;处于速生期的阔叶树人工林的吸碳放氧能力比天然次生近熟林强.  相似文献   
53.
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甜槠林群落恢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3-2003年间对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设立的固定样地进行了4次调查,对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甜槠 Castanopsis eyrei 林群系在保护状态下的群落恢复情况做了研究. 结果表明:群落蓄积量达516 m3/hm2,甜槠对群落的蓄积量贡献率最高可达70%,甜槠、木荷 Schima superba 和米槠 Castanopsis carlesii 的蓄积量分别为296.55、182.55和98.25m3/hm2;相比较而言,米槠的幼树对光照强度要求最低,但是从幼树到成树的过程中死亡率最高,甜槠幼树的成长比米槠幼树需要的光照强度大,但是甜槠生长过程中死亡率较小,木荷幼树对光照的需求介于米槠和甜槠之间,从幼树到成树的过程中,死亡率也介于米槠和甜槠之间;群落中高度2 m以下的幼树是树木生长最快的阶段,10 m以上的立木生长速度变慢,或者死亡率迅速上升,随着群落的恢复,较高的立木所占的比例增加,群落中的立木对群落上层空间的利用率增加;密度、丰富度和均匀度三者密切相关,密度小则丰富度小、均匀度变大;在群落的恢复过程中,群落多样性指数在下降的同时存在较大的波动.  相似文献   
54.
为了给板栗优良品种的鉴别和选育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对20个常见板栗品种的花粉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各测试板栗品种的花粉均为长球形,大小为13.08μm×9.07μm,花粉大小(极轴)与赤道轴之比(P/E)为1.45,花粉粒均具三孔沟,沟长平均为11.00μm,占极轴长度的84.19%;沟间距均为6.68μm;花粉极面观均为三裂圆形;各品种花粉的外壁纹饰不同;坚果鲜、干质量分别为14.14和6.56g;边果底座宽度为1.76cm,外侧弧长为5.21cm;板栗果实(坚果)大小与花粉大小(极轴)及其它花粉外形指标均无相关性;板栗果实(坚果)质量与花粉大小(极轴)无显著相关关系,却与花粉的沟间距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5.
几个树种蒸腾速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乔木树种蒸腾量的测定,国内外曾有一些资料报道。但对乔木树种(特别是我国南方的乔木树种)在年生长周期中蒸腾速率的变化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尚未见系统的研究。为此,我们于1981—1982年开展了这项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56.
南岭广东松林植物区系及生态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南岭石坑尾广东松Pinus kwangtungensis林7200m^2的样地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广东松林的植物区系组成及其生态特征.结果显示,广东松林内含有维管束植物76科138属227种,以乔木为主要成分,其中双子叶植物占大多数.从植物属的地理分布来看,南岭广东松林种子植物可以划分为12个分布区类型和7个变型,包括世界分布、热带分布和温带及温带为主的分布3大类,其中以热带分布为主,兼有温带性质.广东松在主林层中占有明显优势,而在演替层中与大果马蹄荷Exbucklandia tonkinensis、长叶木姜Litsea elongata等耐阴阔叶树种相比较矮.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针叶树种广东松的外貌及其在分层频度中的分布与阔叶树种有明显差异,而阔叶树种青冈Cydobalanopsis glauca和长叶木姜非常类似,二者的高度、胸径、枝下高以及分层频度的株数等指标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7.
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景观的斑块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植被图 ,在 GIS软件 ARC/INFO支持下对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景观要素的斑块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5种森林类型斑块中 ,马尾松林斑块所占面积最大 ,中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斑块平均面积最大 ,中亚热带丘陵低山常绿阔叶林斑块总周长和平均斑块周长最大 ;景观破碎化的形成存在 2种机制 ,即人为破坏后相互切割造成和地形造成 ;斑块的形状指数表明受干扰较少的、面积较大的斑块不规则程度较高 ,森林斑块间分形维数不存在显著差异 ,具有一致的分形维数 1.38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