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0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1篇
林业   15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13篇
  11篇
综合类   173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46篇
畜牧兽医   61篇
园艺   37篇
植物保护   3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8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331.
粪便污染是鸡场重点污染之一,是环境保护部门重点整治的对象,需要科学解决;实际生产过程中,鸡场可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技术实力和当地政策,结合自己的养殖规模,选择适合自己的粪便处理方案,常用的方案有粪便生态化利用、喷雾益生菌、发酵床降解、堆肥发酵等。粪便本质是一种资源,只要能科学地进行处理,就一定能够将其重新利用,最终为人类二次服务。  相似文献   
332.
针对油库的静电火灾爆炸事故难以预防的难题,分析了油库中存在的静电危险源及内容,提出了“点、线、面”静电危险源分类辨识方法。分析了“点、线、面”危险源会发生的不同静电放电形式,以及放电可能发生的部位。阐述了油库静电火灾爆炸事故发生的原理性和流程性机理,提出了油库可能引起静电事故的原因,并给出了油库静电事故的安全预防措施:接地与跨接、安全检查、防止爆炸性混合物形成、控制流速等,有助于避免和减少静电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33.
以6个不同种(Trichoderma hamatum、T.virens、T.citrinoviride、T.longibrachiatum、T.afroharzianum和T.asperelloides)的30株木霉菌株为试材,采用室内平板拮抗、温室盆栽和田间接种生防木霉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木霉菌对辣椒疫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木霉菌对辣椒疫霉菌菌丝生长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不同木霉菌株间抑制率差异显著(P0.05),平板拮抗抑制率在60.00%以上的菌株占总数的70%;木霉菌株T10(T.hamatum)的防控效果显著高于其它木霉菌株,在温室接种辣椒疫霉菌30d后防控效果达到71.60%;在田间,木霉菌株T10对辣椒疫病的防治效果可达68.02%,与对照药剂烯酰吗啉的防治效果相当,且能够显著增加辣椒果实的产量,单株增产率达到14.30%,高于烯酰吗啉。  相似文献   
334.
间套作对辣椒炭疽病、花生叶斑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用2种当地常用辣椒品种二金条和川藤六号与花生间套作,调查辣椒花生行比不同的间套作、不同间距、密度对病害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间套作对2种病害均具有较好的防控效果。不同行比的辣椒花生间套作对辣椒炭疽病的防控效果为29.71%~93.75%,防控效果最好的是2行川藤六号辣椒品种与1行花生间套作,防控效果达到93.75%;辣椒与花生行间距为10 cm时的辣椒炭疽病病情指数显著(P0.05)低于间距为30 cm时的病情指数,表明2种不同间套作植株在一定距离间距越小防控效果越明显;辣椒与花生间套作对花生叶斑病的防控效果为37.68%~82.80%,最佳防控行比为2行二金条辣椒品种与1行花生间套作,防控效果为82.80%;基于对2种病害控制的角度考虑,2行辣椒与1行花生间套作的种植比例达最佳控病效果;花生窝间距为30 cm时的花生叶斑病病情指数显著(P0.05)低于10 cm时的病情指数,表明花生种植密度越小花生叶斑病发生越轻。  相似文献   
335.
为了明确螺虫乙酯大量使用后残留剂量对丽蚜小蜂寄生能力的亚致死效应,本研究在测定螺虫乙酯对丽蚜小蜂室内毒力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浓度螺虫乙酯对丽蚜小蜂寄生功能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LC10、LC30和LC50的螺虫乙酯均可降低丽蚜小蜂对烟粉虱若虫的瞬时攻击率。经LC50的螺虫乙酯处理后的丽蚜小蜂对烟粉虱若虫的处理时间延长,达0.13 d,寄生上限降低,寄生效能被抑制。经LC10的螺虫乙酯处理后的丽蚜小蜂对烟粉虱若虫的处理时间缩短,仅0.04 d,寄生上限提高,寄生效能被促进,但其平均寿命仅13.07 d;当烟粉虱若虫密度较高时,LC10的螺虫乙酯处理后的丽蚜小蜂对烟粉虱若虫的搜寻效应提高。LC50的螺虫乙酯可抑制丽蚜小蜂的寄生能力,而LC10的螺虫乙酯可刺激丽蚜小蜂,提升寄生效能,但缩短了成虫寿命。田间使用螺虫乙酯防治烟粉虱时,应注意其残留量对丽蚜小蜂寄生能力的亚致死效应。  相似文献   
336.
县域病死动物无害化集中处理场建成后,按照“政府引导、企业运行、社会参与、财政支持”的运行原则及“统一收集、集中处理”的运行模式,配套建立生猪保险、防疫标识、收集处理、保险赔付挂钩联系制度,落实相关政策措施,确保有序运行。各镇(街道)及规模养殖场相应建立病死动物集中收集点,规模猪场实行生猪养殖病死保险全覆盖,通过保险理赔让养殖场(户)自觉将病死猪送交镇(街道)病死动物集中收集点,保证病死动物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8%以上。  相似文献   
337.
采用平板对峙接种法和温室盆栽试验,测定18种木霉共175个菌株对黄瓜枯萎病菌、辣椒疫霉病菌和番茄青枯病菌3种不同类型的蔬菜土传病害病原菌的防效,筛选生防木霉资源。试验结果表明:拮抗试验中,拮抗黄瓜枯萎病菌的木霉菌株有50株,抑制率达70.0%~86.3%;拮抗辣椒疫霉病菌的木霉菌株43株,抑制率达70.4%~88.7%。盆栽试验中,筛选出番茄青枯病的生防菌株32株,防效达50.0%~92.7%。进一步对在拮抗试验中对黄瓜枯萎病菌抑制率达75%以上的其中13株木霉菌进行盆栽防效评价,获得防效超过60%的高效菌株2株,分别为T52(深绿木霉)和32080(平菇木霉)。  相似文献   
338.
通过系统调查,得出黄圆蹄盾蚧在香樟上的危害特点。并采用扩散系数C、Taylor幂法则和Iwao回归分析法模型,对黄圆蹄盾蚧在香樟树上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黄圆蹄盾蚧在香樟上的空间分布格局为聚集分布,且聚集强度随种群密度的升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339.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秸秆还田对稻田渗漏液DOC含量及重金属污染土壤Cd溶出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增加了稻田渗漏液的DOC含量,提高了土壤Cd的活度。稻田渗漏水DOC的浓度随秸秆还田量的增加而增大。秸秆还田增加了Cd随稻田渗漏水的流失,使得稻田土壤Cd全量、有效态Cd量均随秸秆还田量的增加而降低,部分处理降低幅度达显著水平。本试验条件下由于较多的秸秆还田影响了水稻生长,使水稻植株Cd浓度、累积量均随秸秆还田量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秸秆还田0.5%处理的水稻植株Cd浓度、累积量最高,分别为45.10mg·kg-1、1858.1μg·pot-1。  相似文献   
340.
高菜的生育特性及无公害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菜(Brassica juncea Coss)原产地中国,叫做宽叶芥菜,引入日本后称为“中国野菜”,从中他们育成的品种有三池赤缩缅高菜、山形セゾソ、ユブ高菜,结球高菜等,是日本腌制加工菜的主要品种之一。近几年在中日蔬菜贸易中复引入中国,目前已成为浙江省加工腌制菜出口日本及东南亚的主要品种。我县自1997年引入三池赤缩缅高菜以来,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并成为我县出口蔬菜的主要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