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3篇
  19篇
综合类   16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1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1.
为探究土壤环境中红霉素污染的生物风险,本试验采用14C示踪技术,选取广东菜心为代表,研究红霉素结合残留的释放、转化及生物有效性,并探讨添加外源有机肥(如鸡粪、活性淤泥)对该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中红霉素结合残留随着时间推移逐渐释放,在培养45 d时下降至引入量的59.83%,其中15.00%转化为可提态残留;植物根系的吸收和扰动能促进红霉素结合残留的释放和转化(P <0.05);土壤中的红霉素结合残留能够被广东菜心根部吸收并转运至可食部分,转运系数为0.34,表明红霉素结合残留在菜心体内不易向上运输;放射性自显影图片显示,被植物吸收的14C-红霉素及其放射性衍生物主要集中在叶片和根部;外源添加有机肥(鸡粪和活性淤泥)处理,一方面可抑制结合残留的释放,增加富啡酸中红霉素结合残留的含量(P<0.05),导致土壤中红霉素污染更持久,另一方面可促进植物对土壤中红霉素残留的吸收;腐殖质分级结果显示,红霉素结合残留主要集中在富啡酸中(87.92%~97.21%),并随着时间推移不断释放。本研究结果为科学评价红霉素的生态安全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
Ⅰ.柿漆浸涂的国产普通牛皮纸和木造纸对耐酸力的强度试验一、试验目的用木造纸和普通牛皮纸直接用柿漆浸涂,试验其对盐酸的耐酸力。假使耐酸力强,那么可以代替柿漆裱制蚕连纸,而大大地节省成本,制造又方便。  相似文献   
13.
一、引言我國自从提倡秋蚕飼育,推行秋用浸酸蚕种以來,采用的浸酸連紙,最初均为日本制的浸酸連紙。嗣后,抵制日貨,我国自行試制,首先由浒墅關中原造紙廠制造成功,于是国內均采用自制浸酸連紙。抗战后,中原造紙廠內遷而停止生產,秋种浸酸連紙一度曾以木造紙代替,但木造紙浸酸以后,容易变質破爛。以后,又改用外國貨重磅牛皮紙代替,但是進口貨牛皮紙供应时常發生問題,以致会影响蚕种的生产计划。如果能够解决浸酸連紙的問題,不僅对今后蚕种生产的發展起着重大的作用,並且亦能为国家節省大量外匯的支出,來支援祖國社会主义的工業化。  相似文献   
14.
试验采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14)C-氰戊菊酯(速灭菊酯,速灭杀丁)在土壤表层和玉米叶片中的消失、迁移和降解.结果表明,与其它的一些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相似,氰戊菊酯在旱地土壤中不发生明显的迁移,处理后25天迁移至土表2cm以下的放射性只占原始处理量的8%,氰戊菊酯在土壤中的残留性较强,在玉米植株中则消失较快,在玉米植株中,氰戊菊酯基本上停留在处理部位,而从其它部分检测到的残留极少,植株对土壤中的残留物摄取量甚微,在试验土壤中,检出了除亲体氰戊菊酯以外的几种降解产物,籍此提出了氰戊菊酯在旱地土壤中可能存在的降解途径。  相似文献   
15.
运用动态试验方法研究了久效磷在水及水生动植物内的吸收、转移、富集和排除的规律。水中久效磷随时间按Cow e~(-λwt)规律消失,面归方程为 _w=1.0000e~(-0.0749t).金鱼藻、螺蛳肉、鱼肉及底泥中久效磷及其代谢物按规律变化,各回归方程为:及水生动植物的生态富集系数按规律变化,各回归方程分别是:和。  相似文献   
16.
三、电离辐射技术在“三废”治理中的应用 从环境保护中应用核技术开始就有利用辐射处理废物的研究,尤其到七十年代后,更显示出辐射技术在废物处理中—加速有机污染物的降解,促进淤泥的脱水和沉降,污泥中病原菌的杀灭等方面都很有效,因此,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也比较活跃,1975年联合  相似文献   
17.
根据二化螟中肠Bt毒蛋白Cry1Ab的受体基因Bt-r3的cDNA序列设计特异引物,扩增得到编码Bt-R3蛋白胞外部分的目的片段(约4500bp).将目的基因酶切克隆到质粒载体prcHis-TOPO上,再将该质粒导入到感受态细胞TOP 10,经IPTG诱导、得到约为160 kD的表达蛋白.经Western印迹鉴定,结果表明表达产物能有效地结合Bt毒蛋白Cry1Ab,从而确认Bt-r3是Cry1Ab的受体基因.它们的结合部位位于Bt-R3蛋白的胞外结构域中.  相似文献   
18.
刘伟  黄建中  郭得平  陈子元 《核农学报》2011,25(4):824-827,831
以"雄茭"为参照,研究了茭白肉质茎膨大期间的氧化胁迫状况。肉质茎膨大开始后,茎中H2O2和MDA含量快速上升,并分别在6和8d达到最大,约为膨大前的6.5倍和3.7倍,此后降至膨大初期水平。抗坏血酸(AsA)在肉质茎即将膨大前上升约30%,但膨大后快速下降处于较低水平,为0d的25%~30%。氧化型抗坏血酸比例在膨大开...  相似文献   
19.
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一般被认为是生物工程的四个主要领域,但是这四个领域发展的历史不同,开发应用的程度也不一样。发酵工程和酶工程最为成熟,许多产品已经发展为独立的工业体系。细胞工程也较成熟,从60年代以后,进展很快,也有不少产品开发应用。基因工程发展较迟,自1973年美国首次报道了不同生物基因转入细菌进行无性繁殖获得成功,其后发展迅速,尤其是微生物基因工程较高等生物的基因工程发展更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卫星RNA(satRNA)对辅助病毒在系统寄主中的直接影响,将1株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mosaic virus,CMV)的卫星RNA(satRNA)sat-Yi与本身不携带卫星RNA的CMV分离物CNa在体外进行假重组,获得了人工构建的假重组毒株CMV-NY。通过寄主反应测定、双链RNA分析和全序列分析,显示satYi与CMV-CNa基因组RNA能够稳定共存,经过反复转接也没有发现卫星RNA的序列突变。通过测定CMV-CNa和NY这2个病毒株的寄主反应,发现satRNA-Yi的存在明显延迟了CNa在所有供试寄主中的发病时间,而且明显减弱了其在多数供试寄主上的症状表现,其中在葫芦科植物上表现出减轻症状的效果最明显;用一种新建的核酸玻片杂交方法,定量测定寄主植物中CMV基因组CP基因及卫星RNA的相对含量变化,结果显示:26℃条件下,在接种5、10、15、20、25和30d的心叶烟中,2个毒株的CP基因含量都呈下降趋势,在相应的时间内,NY-CP基因在同一寄主中的含量均低于CNa-CP基因的含量;接种10d,NY与CNa的寄主适应性没有显著差异,二者基因组CP基因在6种寄主植物中的相对含量均为番茄>假酸浆>心叶烟>西葫芦>南瓜>曼陀罗。由此得出以下结论:sat-Yi降低了CMV CP基因在寄主中的含量,且随着接种时间的增加,卫星RNA的影响作用越明显;sat-Yi不改变CMV基因组RNA的寄主适应性,但是通过降低CP基因含量改变其症状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