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16篇
农学   6篇
  2篇
综合类   25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8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探究1970—2016年渭河源头清源河气温、降水、径流变化特征及相互关系,为明确该区域气候变化对降水和径流的影响及模拟研究径流演变过程提供依据。[方法]在分析气候要素变化和径流等年际变化规律和相互关系的基础上,采用3种气温修正气候水文模型与流域基本水文模型相比较的方法研究气候变化对径流的影响。[结果]1994—1995年是清源河流域主要气象水文要素变化的分界线,1970—1994年,流域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径流量变化不大;1995年之后,气温持续升高,而降水、径流则出现了整体降低趋势,2010—2016年平均温度比1970—1974年升高0.9℃,升幅15.79%;年降水量、径流量分别减少13.48%,31.82%。3个气候水文模型MQPT1-1,MQPT2-1和MQPT3-1对年降水—径流过程模拟精度均比一般水文模型高,尤其是气温扰动法修正模型MQPT2-1平均模拟误差仅为3.03%,比不考虑气候变化的流域水文模型精度提高11.62%。[结论]渭河源头清源河小流域近50 a气温变化对径流影响非常明显,尤其是1995年之后;在径流模拟分析中必须考虑气温等主要气象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42.
传统绿茶初制工艺生产的银杏叶茶,在香味上存在一种青腥味,严重地影响了这种保健茶消费市场的拓展。通过多年的试验探索,认为在杀青之前增加萎凋工序,正确地选择杀青机械及适宜的杀青温度、投叶量和杀青时间等技术指标,并且采用烘→摊晾→炒→趁热装袋→烘的干燥工艺,可以生产出优质银杏叶茶。  相似文献   
43.
 对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紫斑牡丹(P.rockii)、大花黄牡丹(P.ludlowii)、四川牡丹(P.decomposita)、杨山牡丹(P.ostii)、卵叶牡丹(P.qiui)、滇牡丹(P.delavayi)和芍药(P.lactiflora)等8个分类群中雄蕊瓣化瓣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并对仅出现在牡丹、紫斑牡丹和芍药花中的雄蕊筒状花瓣进行了统计分析和形态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1)在牡丹和紫斑牡丹中雄蕊筒状花瓣出现的频率低,且形态单一;而在芍药中其出现频率较高,且形态多样。(2)在解剖结构方面,雄蕊筒状花瓣从基部到顶部存在一系列的转化,与牡丹和紫斑牡丹相比,芍药中筒状花瓣的解剖结构更具多样性。(3)维管束边缘分生组织的不断分化和维管束数量的不断增多,在雄蕊原基转向雄蕊筒状花瓣的发育中起到关键作用。(4)雄蕊筒状花瓣的发育过程可分为原基分化、转化发育、筒状花瓣形成和筒状花瓣成熟4个阶段。   相似文献   
44.
沙棘属植物的分布格局及其成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学林  廉永善 《沙棘》2007,20(4):1-5
从植物类群、分布地域和垂直分布角度分别论述了沙棘属植物的地理分布概况,指出沙棘属在植物区系地理上,属旧大陆温带分布区类型;在区系成分上,是森林-草原过度带的成员,横断山及其毗邻的喜马拉雅地区,是该属植物的类群分化中心和原始类群中心.对类群分布的地理替代现象、该属植物成林的丛片性特征以及果实中植化成分与类群分布、类群进化间的相互关系也进行了论述.并对该属植物分布格局的形成与该属植物起源的生态地理环境、散布的时间、路线以及繁育方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5.
运用萎凋工艺改进银杏叶茶品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方法生产的银杏叶茶在香味上存在一种青腥气味 ,严重影响了这种保健茶消费市场的扩展。研究通过在杀青工序前增加萎凋工序 ,使叶子中的青腥气味随着萎凋时间和强度的增加而渐渐减轻 ,直至消失并出现花香。由于萎凋使叶内还原糖、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增加 ,茶汤的滋味和香气有明显的改进。试验还表明 ,不同萎凋处理方式对银杏叶茶品质改进的效果不同 ,V3 处理的改进效果最好。对春嫩叶银杏叶茶品质改进的效果 ,明显地优于萎凋对秋成叶的品质改进效果。  相似文献   
46.
应用核技术进行植物诱变育种的主要种类较早有X射线、γ射线、β射线、中子、紫外线,现较新的手段有激光、电子束、低能重离子注入等。我国菊花诱变育种研究在所有观赏植物中首屈一指。本文对菊花核技术诱变育种状况包括诱变的手段、种类、处理材料及适宜辐照剂量及辐照机理进行了总结分析,并指出了核技术诱变育种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7.
对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甸一年生龙胆属植物的花期繁殖分配及其花大小与数量间权衡关系的研究发现,1)个体越大,繁殖投入越高;2)繁殖分配与个体大小间无固定的相关模式,表明不同物种对相似环境压力的适应对策不同;3)花大小和总花数均随个体增大而增加,花数量的增加要比花大小的增加更加显著;4)在采用偏相关方法控制植物个体大小后,花大小与花数目之间表现出权衡关系,与理论预测一致。  相似文献   
48.
关于沙棘属植物鳞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鳞毛是沙棘属植物一个显著的性状,不仅广泛分布于沙棘属植物的各个类群,被覆着不同的器官,而且结构多样,功能各异;其结构和功能与它的分布部位和类群的生态环境相协调,并具有重要的分类学意义.通过回顾以前有关鳞毛结构、功能和分类研究概况,提出了把沙棘属植物的鳞毛分为星状鳞毛、丛生星状鳞毛和鳞片状鳞毛.指出不同部位、不同结构的鳞毛可能存在着不同的功能,特别强调丛生易状鳞毛有特殊的促进开花的作用.另外,介绍了鳞毛的发育过程的研究,进一步论证了将鳞毛分为三类的合理性,以及鳞毛功能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外源NO对低温胁迫下伏毛铁棒锤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为提高伏毛铁棒锤幼苗抗寒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伏毛铁棒锤种子和幼苗为材料,采用不同浓度(0(CK),50,100,150,200,250,300 μmol/L)的外源NO供体SNP溶液浸种,分别在15(对照),8,4 ℃下培养萌发,统计各处理的萌发率、萌发势和活力指数。在15 ℃下萌发伏毛铁棒锤幼苗,叶片喷施不同浓度(50,100,150,200,250,300 μmol/L)的SNP溶液,以喷施蒸馏水为对照,于4 ℃下进行低温胁迫,通过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丙二醛(MDA)、过氧化氢(H2O2)、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及叶绿素(a+b)含量,分析SNP对伏毛铁棒锤幼苗抗寒性的影响。【结果】与15 ℃处理相比,8和4 ℃低温处理下伏毛铁棒锤种子的萌发率、萌发势及活力指数均显著降低;施加SNP溶液后,随着SNP溶液浓度的提高,2个低温胁迫处理(8和4 ℃)伏毛铁棒锤种子的萌发率、萌发势及活力指数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均在200 μmol/L SNP时达到最大值。4 ℃低温处理下,与对照相比,200 μmol/L SNP溶液处理伏毛铁棒锤幼苗体内SOD、POD、CAT活性,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及叶绿素(a+b)含量均显著提高,MDA、H2O2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施加200 μmol/L SNP溶液可缓解低温下伏毛铁棒锤种子及幼苗受到的冷害,提高种子及幼苗的抗寒能力。  相似文献   
50.
马先蒿属植物花形态的多样化与传粉者的选择密切相关,而同域分布、花期重叠且共享传粉者的亲缘种是如何维持种间差异的,目前还不清楚。研究以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地的甘肃马先蒿和半扭卷马先蒿为试验材料,连续两年测定与传粉相关的花特征,通过雌性适合度(种子产量)估计两种马先蒿不同花特征所受的表型选择大小及差异。结果发现:1)两种马先蒿各自的花特征之间均表现出极显著的相关性。甘肃马先蒿的蜜腺深度、花大小及花柱长度之间是显著的正相关,年际间保持一致,而这些花特征与花序数及株高的相关性较低,尤其蜜腺深度与花序数和株高均没有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半扭卷马先蒿的喙长、花柱长度、花大小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但是喙长与其他花特征的相关性在年际间有显著变化。2)两种马先蒿的花序数和株高受到显著的表型选择。除以上特征外,甘肃马先蒿的花大小、花柱长度及蜜腺深度受到显著选择,而半扭卷马先蒿中较少发现对花大小及花柱长度的选择作用,尤其花冠喙长没有受到选择作用。以上结果表明,甘肃马先蒿的蜜腺深度、花大小及花柱长度的发育及功能可能是高度整合的。半扭卷马先蒿中,花柱长度与花大小同样也可能在发育及功能上具有高度整合特性。增加开花数目、延长花期以及增加植株高度,是马先蒿属植物提高雌性适合度(种子产量)的主要手段。甘肃马先蒿种群中,花冠较大、花柱更长、蜜腺更深的个体有更高的雌性适合度,即能够生产更多的种子。半扭卷马先蒿喙长的变化不影响雌性适合度(种子产量),可能与传粉者介导的花粉扩散,即雄性适合度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