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2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2篇
  19篇
综合类   12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45篇
园艺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0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2 毫秒
71.
目前,在养猪生产中普遍存在一个难题--仔猪断奶后消化机能紊乱,导致生长缓慢、腹泻甚至死亡。引起断奶后仔猪消化紊乱的原因之一是仔猪的消化系统发育尚未完善,消化酶和胃酸分泌不能满足对饲料中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的要求,采食的饲料仅一部分被消化,其余部分成为消化系统的负担,而且还为病原菌提供了适宜的繁殖环境,致使饲料蛋白消化率低下,有害菌大量滋生,从而引起仔猪腹泻,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72.
牛结节性皮肤病(LSD)在全世界范围内均有流行和记载,对我国养牛业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接种疫苗是目前防控LSDV最有效的方法,其中减毒活疫苗在许多国家均有使用。近年研究表明,LSDV活疫苗的使用会造成疫苗重组病毒的流行,接种后会引起动物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对LSDV的病原学特征、分离鉴定方法、流行病学的情况、检测方法以及LSDV疫苗的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以期为牛结节性皮肤病的免疫预防以及鉴别诊断提供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73.
生物炭基肥施用对棉田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比较生物炭基肥、生物质炭施用以及常规施肥对棉田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的影响设置棉花田间试验。试验处理为常规施肥(CK)、生物炭基肥+常规追肥(T+C)、生物炭基肥+木醋液追肥(T+M)、生物质炭+常规追肥(SWT)。采用浅盘法分离土壤线虫,用显微镜进行数量统计和种类鉴定,计算多样性生态指数。棉田各施肥处理土壤线虫密度范围为175~334 ind/100 g,表现为T+CT+MCKSWT。CK处理主要线虫优势属为螺旋属Helicotylenchus;T+C处理的线虫优势属为原杆属Protorhabditis、螺旋属Helicotylenchus和针属Paratylenchus,T+M处理的线虫优势属为原杆属Protorhabditis和螺旋属Helicotylenchus,SWT处理的线虫优势属为原杆属Protorhabditis和真头叶属Eucephalobus。所获得的土壤线虫隶属于35个属,添加生物炭基肥提高了土壤线虫总数量、食细菌性线虫数量、食真菌性线虫数量和杂食-捕食性线虫数量,抑制了植食性线虫数量,并且提高了线虫的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和瓦斯乐斯卡指数(WI);T+C和T+M处理的植物寄生线虫成熟指数(PPI)高于CK处理;SWT的植物寄生线虫成熟指数(PPI)低于CK处理。添加生物炭基肥增加了线虫数量,提高了食细菌线虫和食真菌线虫丰度。  相似文献   
74.
本研究旨在获得重组腐败梭菌α毒素,并评价其毒力及免疫原性。对已知的腐败梭菌α毒素编码基因进行优化设计,通过人工合成获得基因片段Gcsa。将Gcsa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0a(+)中进行表达与纯化,从而获得重组蛋白rCSA。利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纯化的rCSA与腐败梭菌α毒素抗血清的反应性,并采用犬肾细胞系(MDCK)和小鼠来检测rCSA的毒力。以甲醛脱毒后的rCSA与Montanide ISA 201佐剂以1∶1的比例制备疫苗,免疫家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2015年版)规定的方法检测兔血清的中和抗体效价。结果表明,rCSA为可溶性表达,比例可达50%,且能与腐败梭菌抗血清反应。MDCK细胞毒性试验显示,0.15ng·mL~(-1)的rCSA即可引起明显的细胞病变;小鼠安全性试验显示,rCSA对ICR小鼠的最小致死量是1.5×10~6 ng·kg~(-1);每毫升的一免抗血清可中和100~130个小鼠MLD的腐败梭菌毒素;每毫升的二免抗血清可中和360~480个小鼠MLD的腐败梭菌毒素;1个家兔MLD的腐败梭菌毒素攻毒后,对照组家兔4/4死亡,免疫组家兔得到了4/4的保护。以上结果表明,rCSA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可作为腐败梭菌病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的候选抗原。  相似文献   
75.
红壤旱地和水田土壤用量对线虫分离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群落研究中样方面积的大小直接影响群落组成和多样性调查的结果,而对于地下部生态系统可能存在同样的问题。土壤动物的分离效率是研究土壤动物群落组成的基础。至今在土壤线虫分离研究方面仍缺乏关于土壤样品最佳用量范围的优化。本研究选择江西红壤地区旱地和水田两种典型农业利用方式下的土壤,基于改进的贝尔曼漏斗法,即浅盘分离法,选择10、30、50、100、150、200、300、500 g(对应0.70~3.51 cm的土壤厚度)的土壤用量梯度,旨在探讨土壤线虫分离中土壤用量对于线虫群落特征分析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200 g(0.70~1.51 cm)土壤用量之间单位土壤线虫数量无显著差异,而大于200 g时显著下降(P0.05)。线虫属数随着土壤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土壤线虫营养类群比例在10~200 g(0.70~1.51 cm)之间几乎没有显著性差异。线虫群落的丰富度指数、成熟度指数、富集指数和结构指数等生态指数在30~500 g(0.72~3.51 cm)之间基本无显著差异。土壤厚度在10~150 g之间无差异,大于150 g各处理间均形成显著差异。总之,基于土壤线虫群落特征的不同参数与样品用量关系的权衡,建议在分离线虫时选择土壤样品量在50~150 g范围内或保证土壤厚度低于1.00 cm条件下增加土壤用量,以获得对供试土壤线虫群落的全面了解。  相似文献   
76.
秸秆施用下接种蚯蚓对农田土壤微生物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连续6年稻麦轮作系统中,研究不同秸秆施用方式下接种蚯蚓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活性(基础呼吸)及群落功能多样性(BIOLOG单一碳源利用指纹方法)的影响,试验设5个处理:对照(CK)、秸秆表施(M)、秸秆混施(I)、秸秆表施且接种蚯蚓(ME)、秸秆混施且接种蚯蚓(IE)。不同秸秆施用下接种蚯蚓均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微生物生物活性和群落碳源利用能力产生显著影响:两种秸秆施用方式下接种蚯蚓均增加微生物生物量;秸秆表施并接种蚯蚓导致微生物活性、碳源利用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均降低,而在秸秆混施下则均升高;BIOLOG碳源利用分析结果表明在秸秆施用下接种蚯蚓后土壤的微生物群落组成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77.
为获得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CPA)的重组突变体,并评价其毒力和免疫原性,对已知的产气荚膜梭菌CPA编码基因进行优化设计,同时引入包括第56位和第130位的天冬氨酸(D)突变为甘氨酸(G),及第275位的酪氨酸(Y)和第336位的天冬氨酸(D)突变为天冬酰胺(N)的4个氨基酸突变。此外,在该基因5'端添加Th细胞表位(T)和鞭毛蛋白(flagellin)N末端编码序列,经人工合成获得基因片段GTFNCPAm4。将GTFNCPAm4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 ET-30a(+)中进行表达与纯化,获得重组蛋白rTF_NCPA_(m4)。利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rTF_NCPA_(m4)与产气荚膜梭菌A型毒素抗血清的反应性,并检测该蛋白的卵磷脂酶和溶血活性以及对小鼠的毒力。随后,将重组蛋白与Montanide ISA 201佐剂以1∶1(V/V)的比例混合乳化,免疫家兔,检测兔血清的中和抗体效价。二免后21 d,对家兔通过耳缘静脉注射1个MLD剂量的A型产气荚膜梭菌毒素,以检测rTF_NCPA_(m4)对家兔的免疫保护效果。结果表明,rTF_NCPA_(m4)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表达,且能与A型产气荚膜梭菌毒素产生血清反应;体外实验显示,rTF_NCPA_(m4)无卵磷脂酶和溶血活性;小鼠安全性实验显示,5.5 mg/kg剂量的rTF_NCPA_(m4)对小鼠无致死性;免疫重组蛋白后,每毫升的一免抗血清可中和10个MLD、二免抗血清可中和40个MLD的A型产气荚膜梭菌毒素;1个MLD的A型产气荚膜梭菌毒素攻毒后,对照组家兔4/4死亡,免疫组家兔得到了100%(4/4)的保护。以上数据说明,表达的CPA重组突变体蛋白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为A型产气荚膜梭菌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的研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78.
为获得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CPA)的C末端(CPAC)与中和抗原表位NE(ARGFAK)的串联融合蛋白并评价其免疫原性,对已知的A型产气荚膜梭菌CPAC及NE的编码基因进行优化设计,并将两个基因的三拷贝序列串联,经人工合成获得基因片段GCPAC3NE3。将该片段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 ET30a(+)中进行表达与纯化,获得重组蛋白。利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重组蛋白与A型产气荚膜梭菌毒素抗血清的反应性。随后,以纯化的重组蛋白免疫家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2015年版)规定的方法检测家兔血清的中和抗体效价。在二免后21 d,以1个MLD的A型产气荚膜梭菌毒素对家兔进行攻毒。结果表明重组蛋白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表达且能与A型产气荚膜梭菌毒素抗血清反应。每毫升的一免抗血清可中和40个最小致死量(MLD)、二免抗血清可中和80个MLD的A型产气荚膜梭菌毒素;1个MLD的A型产气荚膜梭菌毒素攻毒后,对照组4/4死亡,免疫组得到了100%(4/4)的保护。以上结果说明,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从而为A型产气荚膜梭菌病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79.
饲料添加物对猪肉品质的调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只有不断提高猪肉的品质 ,才能占有市场。本文着重阐述一些饲料添加剂在提高猪肉品质方面的作用 ,希望对从事饲料生产和养猪业的人们能有所帮助。1 维生素1 1 维生素E 近年来 ,由于维生素在自由基和合成血红素方面的重要作用 ,深为广大科学工作者的重视。维生素E的基本生物学作用 ,是作为一种有效的脂溶性抗氧化剂 ,抑制细胞膜、亚细胞结构和红细胞内多种不饱和脂肪的氧化。龚利敏等 (1 997)和任泽林等 (1 998)认为 ,维生素E可增强机体免疫力 ,具有抗应激的作用。维生素E广泛分布于生物膜上 ,如微粒体…  相似文献   
80.
以‘南通小方柿’果实为材料,采用同源克隆的方法,获得了柿乙醇脱氢酶基因DkADH1,其全长为1 377 bp,开放阅读框为1 137个核苷酸,编码379个氨基酸,具有ADH基因典型的结构域和功能域,与番茄、苹果等双子叶植物亲缘性较近。以‘南通小方柿’不同组织为材料,采用qRT-PCR方法对DkADH1及单宁生物合成途径中的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行分析,同时测定了不同时期果实的单宁含量,结果表明在果实发育过程中,可溶性单宁含量逐渐降低,而不溶性单宁含量不断升高;DkADH1基因在茎、叶、花、果实等器官中均有表达,在果皮中表达量最高。随着果实的成熟,DkADH1表达量总体呈上升趋势。柿果实中单宁合成途径中的相关基因DkF3′5′H和DkMYB4随着乙醇处理果实时间的延长表达量呈下降趋势,推测‘南通小方柿’DkADH1能够抑制单宁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降低果实可溶性单宁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