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9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9篇
林业   41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7篇
  17篇
综合类   104篇
农作物   40篇
水产渔业   53篇
畜牧兽医   51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31.
中国大鲵细菌性感染综合症的诊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大鲵,俗称娃娃鱼,属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大鲵属,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主要分布于长江、黄河及珠江中上游支流的山溪河流中,尤以四川、湖北、湖南、河南、贵州、陕西等省居多。大鲵具较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并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白1978年人工繁殖取得成功以来,我国大鲵人工养殖业发展较为迅速,已成为水产养殖中的优良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332.
2008年3~4月,四川简阳三岔湖网箱养殖的斑点叉尾鮰暴发了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在发病10天左右时间就造成了大批斑点又尾鮰死亡,死亡率高达85%,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研究中心对该地区网箱养殖发病的斑点叉尾鮰进行了现场调查采样,经实验室检测确认为鲁氏耶尔森氏菌感染,本文就此病诊疗情况介绍如下,以期对今后斑点叉尾鮰鲁氏耶尔森氏菌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33.
为提高‘蜂糖李’产量,改善果实品质。本研究以9年生‘蜂糖李’为试材,研究了4个负载量水平,即201~400个果实/株(T1)、401~600个/株(T2)、601~800个/株(T3)和800个/株以上(T4)对其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负载量的增多,产量随之增加,而单果重和果实品质则降低。其中单株负载量在601~800个,果实的整齐度最佳,产量为27.76kg/株,显著高于T1和T2;T3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达19.63%,糖酸比44.98,维生素C含量为3.32 mg?(100g﹣1),产量和品质表现良好。合理的负载量能提高‘蜂糖李’的产量和品质,单株控果量在601~800个间最适宜。  相似文献   
334.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生石灰(3.00、3.75 t·hm-2)、海泡石(12.00 t·hm-2)及石灰-海泡石复合(6.00 t·hm-2)4个钝化剂处理对低积累早稻品种Cd吸收的影响。研究表明,不同钝化剂处理与对照相比籽粒中Cd的含量均显著降低,降幅在60.0%~72.5%,且水稻籽粒中Cd含量均<0.2 mg·kg-1。其中,海泡石效果最佳,石灰次之。各钝化剂的添加均显著提高了土壤pH值,其中,12.00 t·hm-2海泡石处理效果最佳,pH增加了1.7;其次为3.75 t·hm-2生石灰处理,pH增加1.1;6.00 t·hm-2石灰-海泡石复合钝化剂和3.00 t·hm-2生石灰处理的土壤pH分别增加0.9和0.7。不同钝化剂处理土壤有效态Cd含量显著降低,降幅在64.9%~93.2%。其中,海泡石处理的土壤有效态Cd的降幅最高,其次为3.75 t·hm-2生石灰处理,降幅为74.2%。除3.75 t·hm-2生石灰处理外,其他钝化剂处理对土壤有机质和主要养分含量无明显影响。3.75 t·hm-2生石灰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降幅分别为20.7%和21.0%。水稻籽粒中,Cd含量的降低主要是由于钝化剂的施入提高了土壤pH,进而降低了土壤有效态Cd含量。本研究表明,施用生石灰、海泡石等钝化剂能显著降低水稻籽粒中的Cd含量,而原位钝化结合低积累品种的种植是实现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稻米安全生产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35.
结合专项试验的相关结果,围绕地中海鳎鱼饲养过程中的场地选择、鱼种运输、商品鱼养成等主要生产环节提出了实用技术要点,为在我国南方海区饲养该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36.
<正>2021年,我国小龙虾养殖总产量达263.36万吨,位居淡水养殖品种第6位。然而,春夏交替季节小龙虾病害时有发生,“五月瘟”、豚鼠气单胞菌(Aeromonas caviae)(曹海鹏等,2014)、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马小荣等,2012)和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胡骞等,2020)感染引起小龙虾烂鳃、溃疡和肠炎等疾病是养殖中的常见病害。2022年6月初,四川崇州养殖的小龙虾表现为体形消瘦、体色加深、活力较差、螯足无力、断须且断面发黑、尾柄有水泡等症状,死亡率在30%左右。  相似文献   
337.
为实现草莓高效育苗,对传统草莓高架育苗过程进行优化,通过喷施赤霉素、保留所有子苗、调整施肥策略等方式,可提高草莓子苗繁殖系数1.2倍以上;通过一次性子苗引压,减少了劳动力投入和育苗成本,育苗成活率达到99%以上;通过子苗分级,进一步提升了生产种苗质量。  相似文献   
338.
目的 近年来,养殖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在冬春季流行一种体表形成明显溃疡的疫病,本研究旨在明确其病因。方法 从眉山东坡区和洪雅县采集病料,采用病原学、病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对患病鱼进行研究。结果 溃疡组织压片观察到大量直径10~30 μm、长丝状且分支较少的菌丝体;组织病理学上,肌纤坏死、溶解,炎性细胞浸润,病变组织中分布大量由上皮样细胞、纤维细胞及位于中央的菌丝体组成的霉菌性肉芽肿;六胺银染色(Periodic acid-silver metheramine,PASM)发现,霉菌性肉芽肿中央的菌丝体呈黑色。病变肌肉组织基于侵入丝囊霉菌Aphanomyces invadans ITS基因的特异性PCR检测为阳性。以葡糖糖/蛋白胨(Glucose and peotone,GP)琼脂分离培养得到的霉菌纯培养物(BW1、BW3)在灭菌池塘水过夜培养12 h后,形成原孢子囊,符合侵入丝囊霉菌属特征;两株分离霉菌ITS基因序列分析发现,其与侵入丝囊霉菌ITS基因的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9.64%与99.46%,在系统发育树上与侵入丝囊霉菌聚类为一支。结论 确定大口黑鲈冬春季溃疡病是侵入丝囊霉菌感染所致。  相似文献   
339.
为了探究添加黄梁木叶(NCL)与壳寡糖(CO)对甘蔗梢青贮发酵饲料品质和有氧稳定性的影响,试验设6个处理:无添加(对照,CK)、15%NCL、30%NCL、CO、15%NCL+CO和30%NCL+CO。青贮210 d后结果显示,NCL处理显著降低了饲料pH值(P<0.05)、非蛋白氮和氨态氮含量,显著提高了乳酸、乙酸、粗蛋白和真蛋白含量(P<0.05)。有氧暴露7 d后,NCL处理组的pH值显著降低(P<0.05)、非蛋白氮和氨态氮含量(P<0.01)极显著降低,而粗蛋白含量在NCL和CO处理下极显著增加(P<0.01)。此外,NCL处理还极显著增加了乳酸含量(P<0.01)。30%NCL、15%NCL+CO和30%NCL+CO处理显著提高了(P<0.05)甘蔗梢青贮饲料的有氧稳定性。综上所述,NCL和CO的添加对甘蔗梢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和有氧稳定性都有积极的影响,其中以15%NCL+CO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40.
为探明不同类型农药中重金属分布特征及农药被使用后其中重金属在土壤和蔬菜中的累积风险,从市场采集54个常用农药制剂品种并开展田间试验,研究不同农药制剂中重金属的含量分布及其使用安全风险。结果表明:农药制剂中存在一定量的重金属,其中Cr、As、Cd、Hg和Pb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1.2、3.23、0.78、0.85和3.43 mg/kg;在非Cu/Zn农药制剂中,Cu和Zn的平均含量分别为9.22 和18.1 mg/kg;每种农药中检出重金属元素在3~7种;在Cu制剂中有较高含量的Zn,而在Zn制剂中伴随有较高含量的Cu和Cd。农药制剂中Zn-Cd、Cr-Pb-As、Hg-As的含量显著相关,来源具有同源性。在农药使用当年,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增加约5.74 × 10?8~5.46 × 10?5 mg/kg,其中施用杀虫剂后Cr、As、Hg及施用杀菌剂后Cu、Zn、Cd在土壤中的增量相对高于施用其他类型农药,但相比中国国家标准 GB15618 — 2018《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由农药使用带来的土壤中重金属的年累积量可忽略不计;相比未喷施农药的对照,施用噻森铜5次,可使白菜中的Pb含量显著增加,施用丙森锌3次和5次均可使白菜中的Cd含量显著增加,但Cd、Pb均未超过国家标准限量值,最高含量约为限量值的20%和10%,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