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1篇
林业   2篇
  22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23篇
园艺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4 毫秒
41.
南方开放式肉牛舍夏季喷雾降温效果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为缓解南方肉牛夏季养殖过程中的热应激,该试验采用喷雾联合悬挂式风机的降温措施对不同品种肉牛的降温效果进行了研究。试验以西门塔尔杂交牛和锦江黄牛为试验品种,测定了环境、直肠温度、呼吸频率和日增质量等评价指标。结果表明:喷雾运行阶段,处理舍空气温度平均可降低2.1℃(P<0.01),相对湿度增加5.8%(P<0.01),降低3.2℃的体感温度(P<0.01);对西门塔尔杂交牛,喷雾结合风机的降温方式可降低其12:00-18:00的平均直肠温度0.3℃和呼吸频率11次/min(P<0.01),有效解除热积聚状况,但对其日增质量无显著提高;对锦江黄牛,喷雾可以降低其呼吸频率14次/min(P<0.01),有效缓解其热应激,日增质量提高0.19kg/d(P<0.05),提高率为27.5%。  相似文献   
42.
喷雾与纵向负压通风相结合的封闭牛舍降温效果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喷雾与纵向负压通风相结合的降温方式在猪舍、禽舍应用广泛,但在肉牛舍应用较少,该试验对喷雾与纵向负压通风相结合在封闭肉牛舍的运行模式进行了探究,并与喷雾结合扰流风机在开放肉牛舍的降温效果进行比较。该试验选用栓系饲养平均体质量273.4 kg的锦江黄牛杂交牛作为试验牛。处理舍安装低压两级雾化喷雾,配合卷帘和风机进行纵向负压通风降温;对照舍安装高压喷雾,结合扰流风机进行降温。两舍喷雾降温系统运行30 d,对环境条件、肉牛生理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低压两级喷雾在封闭牛舍纵向负压通风条件下喷雾与停止最佳时间均为5~10 min;经两舍喷雾系统降温后,处理舍的日平均温度为(30.4±0.1)℃,比对照舍和舍外分别降低了2.2、6.2℃(P<0.01),而相对湿度为89.7%±0.9%,较对照舍和舍外分别升高了11.3%、35.2%(P<0.01);处理舍试验牛的直肠温度为(38.28±0.03)℃,比对照舍低0.26℃(P<0.01);躺卧比为0.87±0.02,比对照舍高12%(P<0.01);日平均呼吸频率为(43±1)次/min,与对照舍没有显著差异(P>0.05);平均日增质量为(1.38±0.23)kg/d,比对照舍高0.19 kg/d(P>0.05);处理舍售牛可获利1042.39元/(月·头),比对照舍高72.67元/(月·头)。可见封闭牛舍喷雾与纵向负压通风相结合降温效果显著,可改善牛舍环境,有效缓解肉牛热应激,提高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43.
定点送风降温对母猪周围温度和对流换热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满足高温高湿地区或密闭性较差的哺乳猪舍的降温需求,该研究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了正压定点送风降温方式下不同进风口直径、进风风速和进风温度对哺乳母猪周围气流场、温度场以及机体对流换热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进风温度为25~27 ℃、进风风速为4~8 m/s、进风口直径为8和12 cm时,母猪周围大部分区域风速低于0.5 m/s、温度高于27 ℃。在相同进风风速和进风温度条件下,进风口直径为12和16 cm的母猪对流换热量高于进风口直径为8 cm的母猪对流换热量。考虑到母猪周围风速和温度的分布以及母猪散热的情况,当进风口直径为12 cm时,既能保证母猪周围区域风速、温度能满足哺乳仔猪的需求,又能保证母猪有较高的对流散热量,推荐在实际生产中使用该尺寸的进风风口。该研究通过CFD模拟分析了定点送风降温方式中相关参数对仔猪活动的产床区域风速和温度分布及母猪对流换热量的影响,为该降温方式在哺乳母猪舍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4.
利用整体分析法研究华北地区奶牛产业温室气体排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奶牛产业生产效率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对单位牛奶产量所产生的温室气体(甲烷、氧化亚氮和二氧化碳)进行科学的评估是非常重要的。在该研究中,利用整体分析方法评估了2012年华北地区奶牛产业的总温室气体排放以及单位牛奶的温室气体排放。估算的排放源包括奶牛胃肠道发酵以及粪便管理系统产生的温室气体(greenhouse gas,GHG)排放、奶牛饲养过程中耗能所带来的GHG排放、饲养奶牛所需作物种植管理过程中以及所需农业机械设备制造所产生的GHG排放、化学肥料生产和施用所来的GHG排放。估算方法采用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评估报告中的方法学以及相关文献的研究成果。研究结果表明:在华北地区奶牛产业系统中总温室气体排放量为22437.85×103t。甲烷(CH4)是主要的排放源,为8516.53×103 t,其中奶牛胃肠道排放占84%,粪便管理系统占16%;氧化亚氮(N2O)排放为6240.27×103 t,二氧化碳(CO2)排放为7681.05×103 t。基于排放强度,得出单位牛奶的平均温室气体排放量为1.3 kg/kg。  相似文献   
45.
饲养密度对饲养环境及肉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究适宜肉牛生长的最佳饲养密度,提高肉牛场经济效益,该文研究了饲养密度对肉牛生产性能,行为活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在江西省高安市肉牛试验站选取体质量182~282 kg的杂交牛,在固定圈舍面积(18 m2)内分别饲养3、4、5、6、9头肉牛,对应占地面积为6.0、4.5、3.6、3.0、2.0 m2/头,饲养密度依次增加.由于肉牛体型较大,每个处理2个重复.结果显示,2.0 m2/头的试验组每头牛日采食量为11.90 kg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但每头牛日增质量仅为1.09 kg;3.6 m2/头时,每头牛日采食量处于居中水平为10.96 kg,每头牛日增质量最佳,达到1.41 kg.随着饲养密度的增加,舍内二氧化碳浓度分别为1056.38、1108.44、1172.65、1200.89、1398.19 mg/m3,呈上升趋势;占地面积为2.0 m2/头时,舍内氨气浓度最高达3.23 mg/m3,而6.0 m2/头时仅为1.13 mg/m3;不同处理组之间有害气体浓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2.0 m2/头处理组1 d内站立时间(含打斗)为11.84 h,站立时间最长,脏污程度评分为2.09,体表最脏,3.6 m2/头试验组在打斗时间及体表清洁度方面均处于居中水平.综合上述指标,182~282 kg的每头牛适宜占地面积为3.6 m2,此时饲料转化率高,动物福利水平较好,利于农场取得较好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6.
本文基于对2022年肉牛牦牛产业特点及存在问题的分析,展望了2023年肉牛牦牛产业发展趋势,并提出了肉牛牦牛产业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7.
为探究犊牛经济、适宜的垫料管理方案,该试验实测了在饲养密度为4.5~9 m2/头的条件下,每2天(Maximum replacement frequency,MAX)、4天(Medium replacement frequency,MED)或8天(Minimum replacement frequency,MIN)更换一次垫料对犊牛饲养环境、生长性能和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MAX组和MED组的氨气日平均浓度分别为(0.26±0.07)、(0.37±0.03)mg/m3,显著低于MIN组的(0.64±0.07)mg/m3;MAX组和MED组犊牛体表清洁度评分分别为1.16±0.06和1.74±0.06,均显著低于MIN组的2.11±0.05;此外,MAX组和MED组在试验17~24 d的腹泻率分别为(25.0±5.00)%和(30.0±6.55)%,均显著低于MIN组的(42.5±5.90)%。3个处理间的犊牛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无显著差异。在资金投入方面,MAX组每月成本是MED组成本的1.55倍,是MIN组的3.11倍;MED组每月成本是MIN组的2.00倍。综上所述,在饲养密度为4.5~9 m2/头的条件下,MED组即每4天更换一次垫料即能够提高犊牛体表清洁度,降低腹泻率,成本支出适宜,能够达到动物福利和养殖效益的双向需求,更适合在犊牛饲养管理中使用。  相似文献   
48.
适宜的牛舍环境能够促进肉牛生长发育,保障肉牛健康福利,提高经济效益。牛舍内环境主要受到舍内温度、湿度、通风、光照和噪声的影响。我国北方冬季牛舍内外温差大,是制约北方地区肉牛养殖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文章综述了我国北方肉牛舍中常用的保温供暖技术、通风技术、照明技术、光伏技术以及智慧环控技术,旨在为北方地区的肉牛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9.
在高温季节,母猪舍温度升高,高温环境下母猪发情率、采食量及泌乳量等繁殖性能指标下降,呼吸频率、皮肤温度及直肠温度等生理指标升高,皮质醇和甲状腺激素等应激指标升高,肠道结构受损、有益微生物相对丰度降低。目前用于猪舍降温的方式主要有湿帘-风机负压通风降温、喷雾和喷淋降温、定点送风降温以及水冷地板降温等。为保障母猪健康生产,需要根据猪舍类型及不同区域的气候特征制定适宜的降温措施。本文从不同角度综述了高温环境对母猪影响及降温调控技术,以期为高温季节采用适宜的降温策略提供技术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0.
本文对2022年国内外牛肉生产与贸易情况进行了分析总结,对国际、国内肉牛遗传育种与繁殖、饲料营养、疫病防治与控制、设施设备与环境控制、加工与品质控制、产业经济等领域的重要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