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7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36篇
林业   27篇
农学   29篇
基础科学   26篇
  56篇
综合类   300篇
农作物   23篇
水产渔业   24篇
畜牧兽医   137篇
园艺   31篇
植物保护   34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71.
为了掌握传统中兽药畜禽归芪益母汤最佳纤维素酶提取工艺,采用单因素试验结合响应面优化法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包括酶解时间、温度、pH值,并测定优化后畜禽归芪益母汤酶解提取液中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和阿魏酸质量浓度。结果表明,畜禽归芪益母汤最佳纤维素酶酶解工艺为温度50℃、pH值为5.0的条件下提取9 h,提取后酶解液中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质量浓度为0.217 mg/mL,阿魏酸质量浓度为0.122 mg/mL,与模型预测值相近。与传统提取方法相比,纤维素酶酶解提取的畜禽归芪益母汤中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和阿魏酸质量浓度分别提升48.63%和69.52%。  相似文献   
672.
本研究建立了南方菟丝子8种成分含量的UPLC测定方法,并进行聚类热图分析。色谱条件:Acquity UPLCBEH C18色谱柱(2.1 mm×50 mm,1.7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水,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50 nm;流速为0.3 mL/min;柱温30℃;进样量为1μL。以各成分含量为分析对象绘制聚类热图。各成分分离度良好在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3)平均回收率97.98%~100.21%,RSD为0.85%~1.42%;聚类热图研究结果表明,10批样品可聚为3类,其中1、2、4和6聚为一类;5、7和8聚为一类;3、9和10聚为一类。经方法学验证,所建方法稳定可靠,重复性好,结合聚类热图分析可为南方菟丝子的多成分质量控制与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73.
多氯联苯(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 PCBs)是土壤中典型的污染物,纳米零价铁(nanoscale zero-valent iron,n ZVI)可以高效地将高氯代PCBs脱氯成更容易被微生物降解的低氯代PCBs。本研究从浙江省台州市某电子垃圾拆解场采集了受PCBs污染的土壤样品,采用nZVI与PCBs降解菌嗜吡啶红球菌(Rhodococcus pyridinovorans)R04开展联合修复研究,考察其对PCBs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nZVI与降解菌R04联合处理对土壤中PCBs总量及各氯代PCB同类物的去除效果均优于nZVI或R04单独处理;nZVI与降解菌R04联合处理32 d时,土壤中PCBs去除率达59.4%,高于单独使用nZVI的去除率(46.1%),也显著高于单独使用降解菌R04的去除率(34.4%,P<0.05)。因此,nZVI与降解菌联合修复PCBs污染土壤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674.
为了同时检测猪伪狂犬病病毒(PRV)野毒和猪圆环病毒3型(PCV3),基于PRV gE基因和PCV3 Rep基因保守序列各合成了1对引物,在优化反应体系和扩增条件的基础上,建立了检测PRV和PCV3的双重SYBR Green Ⅰ荧光定量PCR方法。结果显示:PRV和PCV3的Tm值分别为87和81.5 ℃,能特异地检测PRV和PCV3,而对其他5种猪病原均未检测到荧光信号;PRV和PCV3的最低检测值分别为37.0和33.8 copies·μL-1;批内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2%;对2017—2019年期间采自河南地区的78份猪临床样品进行检测,PRV和PCV3的阳性率分别为19.23%(15/78)和41.03%(32/78),二者混合感染的阳性率为8.97%(7/78)。表明该方法具有高度的敏感性、特异性和稳定性,可用于监测PRV野毒和PCV3及其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675.
陈曦  金玥 《四川蚕业》2023,(1):44-45
针对雄蚕品种制种成本高的问题,调查杭州市蚕桑技术推广总站2016~2020年繁育新型雄蚕品种“浙凤2号”情况。结果表明,亲本“雌35”蚕期经过22 d 15 h,日系“平28”原种为23 d 3 h。亲本“雌35”克蚁收茧量较高,平均3.7 kg,“平28”只有2.8 kg。健蛹率在95.0%以上。繁育制种克蚁单产8.29张,公斤茧制种2.45张。  相似文献   
676.
[目的]揭示安宁河干旱河谷区不同类型农用地土壤抗冲性变化特征,阐明影响安宁河干旱河谷区农用地土壤抗冲性的主要土壤因子,并进而为安宁河干旱河谷区农用地水土流失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桉树经济林(EEF)、马铃薯耕地(PCL)、牧草地(GL)、撂荒地(AL)和青花椒园地(GPG)为研究对象,采用原状土水槽冲刷法进行土壤抗冲性试验,同时采集土壤样品测定土壤性质,对土壤抗冲系数与土壤性质进行Pearson相关性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1)在15 min冲刷过程中,径流含沙量随冲刷时间的延长,先急剧下降随后趋于平缓稳定;抗冲系数随冲刷时间的延长总体呈增长趋势,二者关系用对数、逆函数或线性函数拟合效果较好;选取的5种类型农用地土壤抗冲性表现为GL>EEF>GPG>AL>PCL。(2)农用地土壤性质主要受人类活动的影响,GL和EEF土壤性质优良,AL和PCL较差,GPG介于上述二者之间,团聚体稳定性表现为GPG>GL>EEF>AL>PCL。(3)相关性和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土壤抗冲性主要受土壤机械组成和水稳性团聚体影响,最优回归方程为:土壤抗冲系数...  相似文献   
677.
现代经营理念的不断转变要求企业应该积极转变经营理念,注重人力资源管理,提高管理效能。本文将农林类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作为研究对象,简单分析农林类企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问题的影响因素,并深入探讨了效能提升的途径,为现代农林类企业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78.
犬子宫蓄脓是一种常见的母犬发情后期的生殖系统疾病。为提高宠主对该病的重视,该文通过对昆明部分地区犬子宫蓄脓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病因分析,在本次收集的33例子宫蓄脓病例中,病例数量较多品种为泰迪犬、博美犬、金毛和田园犬。发病年龄集中在7~8岁,占比达45.4%。该病多发于中老年犬,该病发病率高的月份集中在春季和秋季,3-5月发病有13例,占病例总数的39.3%,9-11月发病11例,占病例总数的33.3%。在33例子宫蓄脓的病犬中,有过生育史的有3例,占总病例数的9.1%,未生育病例为30例,占总病例数的90.9%。开放型子宫蓄脓11例,占比为33.3%,闭锁型子宫蓄脓22例,占比为66.6%。老年犬25例,占总病例的75.7%,青年犬8例,占总病例的24.3%。  相似文献   
679.
刘鲁光    朱兆棋    陈曦    刘守江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2,37(2):75-82
为探明震后滑坡体植被恢复过程中的群落种间关系的变化,基于2009-2018年对谢家店滑坡体植被恢复状况的持续监测数据,采用方差比率法、spearman秩相关分析法,从群落整体的关联状况及群落各垂直层次内主要物种间的关联状况两方面对滑坡体植被恢复的草本群落、灌草群落、乔灌草群落3个不同恢复阶段的种间关联动态进行研究。方差比率的检验结果表明,除灌草群落阶段群落整体关联情况为不显著的负关联外,其他各阶段均为不显著的正联结,且随恢复时间的增加群落正关联程度整体呈上升的趋势。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草本层物种在灌草阶段,主要物种间正负联结种对之比小于1,其他各恢复阶段正负联结种对之比均大于1,正联结种对比例随恢复年限的增加整体呈上升趋势,负联结种对比例整体呈下降趋势;灌木层主要物种间正负联结种对之比随恢复年限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但下降趋势趋于缓和,说明灌木还处于演替的不稳定阶段;乔木层物种随恢复年限的增加正联结种对比例呈上升趋势,负联结种对比例呈下降趋势。方差比率与spearman秩相关分析的结果均表明,群落多数物种间还未达到显著相关,各物种相对独立。总的来说,震后滑坡体的植被恢复状况较好,群落物种间正联结程度不断增强,群落结构不断完善,物种逐渐趋于稳定共存。  相似文献   
680.
陈曦  王改玲  刘焕焕  殷海善  樊文华 《土壤》2021,53(2):375-382
为探究不同撂荒年限土壤结构及有机碳分布特征,试验选取黄土高原吕梁山自然撂荒1、2、3、5、10、15、20 a枣园土壤为研究对象,以清耕作业下的枣园土壤为对照(CK),利用干筛和湿筛法测定并分析各样地0~20 cm土层中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团聚体有机碳与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撂荒初期,土壤团聚体含量呈波动变化趋势,撂荒3 a后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0.25 mm团聚体含量,R_(0.25))及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随撂荒年限的增加逐步提高。20 a撂荒地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占团聚体总量的69.6%,较CK提高了55.2个百分点。土壤总有机碳、团聚体有机碳含量随撂荒年限的延长均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撂荒20 a土壤总有机碳含量达最大值7.88 g/kg;团聚体有机碳含量随团聚体粒径的减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特点,主要集中于1~0.25 mm团聚体内。不同撂荒年限土壤中机械稳定性大团聚体有机碳对土壤总有机碳的贡献率为54.3%~82.2%,较CK(29.3%)提高25.0~52.9个百分点;水稳性大团聚体有机碳对土壤总有机碳的贡献率为17.7%~71.8%,除撂荒1 a和3 a土壤外,其他样地均高于CK (21.1%)。水稳性团聚体MWD、R_(0.25)与土壤总有机碳含量极显著相关(P0.01);水稳性团聚体GMD与土壤总有机碳含量显著相关(P0.05);水稳性团聚体R_(0.25)与2~1、1~0.25和0.25 mm水稳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极显著相关(P0.01),与5~2 mm团聚体有机碳含量显著相关(P0.05)。可见,撂荒恢复促进了土壤有机碳及水稳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的提高,从而提高了团聚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