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3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30篇
林业   34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61篇
  68篇
综合类   334篇
农作物   43篇
水产渔业   12篇
畜牧兽医   121篇
园艺   22篇
植物保护   37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根据衢州市1973-2014年逐日气温观测资料,采用ArcGIS空间插值技术和Mann 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了极端气温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衢州地区极端高温较多地出现在衢州的西部和东部,衢州中部和西北部极端高温出现次数相对较少。(2)极端高温出现次数均呈波动上升趋势,极端低温出现次数呈波动下降趋势。(3)平均极端最高气温呈明显波动并缓慢升高趋势,平均值为384 ℃,平均最大值为410 ℃(2003年),最小值为363 ℃(1999年)。平均极端最低气温在1990年前呈明显上升趋势,平均值为-50 ℃,平均最小值为-89 ℃(1980年),最大值为-18 ℃(2002年)。(4)极端高温年均出现次数在1999年明显突变,2006年后增加比较显著。极端低温年均出现次数在1983-1984年存在明显突变,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减少比较显著。极端最高气温在20世纪80年代波动剧烈,1987-1988年的突变较显著。极端最低气温在1985年以前波动剧烈,1985-1986年突变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82.
【目的】鸭瘟(DP)是由鸭瘟病毒(DPV)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以头颈肿胀、食道黏膜和泄殖腔黏膜出血、黄白色溃疡,头颈部皮下有黄白色胶冻样渗出为特征。该病一旦发生,发病急、死亡快、死亡率高,对养鸭业危害严重。快速诊断是控制鸭瘟的重要措施之一,可以及时确定病原,以便采取有效的防制手段。试验旨在建立鸭瘟病毒(DPV)胶体金快速检测方法。【方法】利用生物学软件Protean分析,选择鸭瘟病毒抗原表位较多的一段序列设计引物,PCR扩增目的基因。连接到载体pMD-18T上,测序正确后再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上。将获得的重组质粒转化至Rosetta感受态细胞中进行诱导表达。表达的蛋白经纯化后测其浓度并经Western blotting鉴定分析。以表达的DPV-gB蛋白作为抗原,免疫7周龄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经间接ELISA筛选及亚克隆,获得DPV-gB特异性单克隆抗体。采用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制备胶体金颗粒,以制备的 H6F6单抗作为标记抗体(标记的最适pH为8.0-8.5,最佳标记浓度为15倍原液稀释),将纯化的A8D7单抗(浓度为2倍原液稀释)和羊抗鼠IgG(浓度为10倍稀释)包被在硝酸纤维素膜(NC)上,分别作为检测线和质控线,经条件优化建立了鸭瘟病毒胶体金试纸条检测方法。【结果】共获得4株能稳定分泌抗DPV-gB蛋白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命名为A8D7、E6C3、H11F8、H6F6。间接ELISA检测腹水效价分别为1:103、1:103、1:105、1:103。亚类鉴定结果分别为IgG2b、IgG2a、IgG2b、IgG1,轻链均为kappa链。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4株单抗均能与DPV-gB蛋白特异性结合。IFA结果显示制备的4株单抗是针对DPV产生的。建立的胶体金试纸条方法能够特异性地检测鸭瘟病毒,与鸭坦布苏病毒、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呼肠孤病毒、减蛋综合征病毒无反应。阳性尿囊液稀释50倍后用该试纸条检测依然为阳性;用不同批次的试纸条重复检测,结果无差异。利用制备的胶体金试纸条和PCR方法对38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比较,结果显示两者符合率为91.6 % 。【结论】本研究建立的试纸条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和稳定性,可用于DPV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83.
<正>秦巴山区位于我国内陆区域,泛指陕西南部、四川东部、重庆东北部、湖北北部等广大地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温和,植被覆盖率高,海拔从200~3800m,跨度较大,物产丰富,主要农作物为玉米、水稻、小麦、油菜、马铃薯等,以玉米种植面积较大,玉米种植区域在海拔200~1200m之间,海拔低的地方土壤条件较好,  相似文献   
84.
陈浩  于士军 《河北农机》2016,(10):61-62
为了绿色发展、节约能源的需要,各个国家陆续开展新能源汽车研究。本文提出一种增程式纯电动汽车动力系统设计,通过引入增程器,有效提升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通过仿真,证明方案可行。  相似文献   
85.
云南德宏州竹种质资源及优良竹种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德宏州的竹类资源有15属70种,是云南省区域性竹亚科种质资源最为集中和丰富的地区之一,也是竹产业开发基础和条件最好的地区之一。文章综合分析了德宏州的竹类种质资源,评价了竹种资源的利用潜力,提出了开发利用竹类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86.
为明确二点委夜蛾Athetis lepigone在田间的分布特点及其虫口密度与玉米受害率之间的关系,于山东省商河县玉米田采用网格式取样法调查了其发生为害情况,运用地统计学分析法拟合了其幼虫在玉米田的空间变异曲线模型,并利用Arc Gis软件对其空间分布进行插值和模拟,分析了虫口密度与玉米受害率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二点委夜蛾在田间呈聚集分布,符合高斯模型,空间相关范围(即变程)为4.00 m;在商河田间发生量较大,为48.67头/m2,其田间虫口密度与玉米受害率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二点委夜蛾对玉米的为害具有随机性。表明田间二点委夜蛾幼虫的调查应采取棋盘式(网格式)多样点取样,样点间距大于4.00 m;且田间虫口密度的大小并不能准确预测玉米苗受害率。  相似文献   
87.
为收集优良的草坪种质资源,对北京地区野生早熟禾属(Poa L.)植物资源进行了实地考察。北京共有早熟禾属植物20种1个亚种,其中7个种及1个亚种为新分布,西部和北部山区早熟禾属植物物种分布较为丰富,尤其是东灵山、百花山、海坨山及喇叭沟门。从垂直分布看,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 L.)为广布种,从平原到高海拔地区均有分布。硬质早熟禾(Poasphondylodes Trin.)在低山区常见,其他物种主要分布在海拔1000 m以上的地区。通过研究23份来自不同居群的草地早熟禾花序特征,发现不同居群的花序性状间存在较大的变异,花序基部最短分枝长的变异最大,花序小穗数次之。  相似文献   
88.
蛇床子素结构修饰物JS—B对辣椒疫霉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蛇床子素结构修饰物JS-B(简称JS-B)与天然香豆素类化合物蛇床子素具有相同母体结构.研究结果表明:JS-B处理的菌丝经PI染色后未见荧光现象,表明JS-B不能破坏辣椒疫霉菌丝细胞膜,对菌丝细胞膜通透性没有影响.辣椒疫霉休止孢子经JS-B处理后其萌发时细胞壁合成材料的极性生长受到抑制,导致孢子萌发受阻,JS-B浓度在200μg·mL-1时,可以显著降低辣椒疫霉菌丝体中β-1,3-葡聚糖酶活性,且其对辣椒疫霉菌丝体的蛋白质合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对菌丝体内的DNA合成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菌丝体中细胞核的分布也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9.
从多同构主机分别由同一共享系统卷远程启动与配置过程中对共享卷改写情况的统计分析入手,提出了透明计算模式下分布式系统卷重构过程的改写块预取模型.通过在共享系统卷的改写相似集元素上留下一种标识来进行信息传递,以此指导该主机以后对改写相似集的快速定位,并指导其他主杌重构其系统卷时快速预取相应的改写块.设计了基于二度局部特征的改写块预取算法,使得改写块预取能在横向顺序预取、纵向跳转预取两方向并发完成.算法对共享系统卷扩展块改写感知判别和改写块地址重定位的时间复杂度始终是O(1).结果表明该预取策略具有良好的性能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90.
亚麻种质资源是育种和生产发展的基础,亚麻育种的突破性进展与优异种质源的发现和利用密切相关。自“六五”以来,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一直是亚麻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利用项目的主持单位,经过连续几个“五年”攻关计划、平台建设项目的实施,国内优异种质资源筛选、鉴定、评价和创新利用等方面均取得了重要进展,为亚麻生产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但在亚麻品种改良体系中,优异新种质的创造与利用之间往往呈现出滞后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