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9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3篇
  4篇
综合类   53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72篇
畜牧兽医   21篇
园艺   15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通过人工培育方法,在岩虫亲体3种培育密度(100、200、300尾/m2)于水温(25±0.6)℃、盐度(31±0.5)条件下,获得幼体0.58×104~1.5×104尾;由3种幼虫培育密度(0.2×104尾/m2、0.5×104尾/m2和1.0×104尾/m2)经50 d后获得幼虫0.09×104~0.43×104尾/m2,幼虫体长2.10~2.68 cm,成活率达42%~57%。  相似文献   
172.
大竹蛏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野外调查、常规生物学测定、解剖观察和组织切片等方法对大竹蛏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生活习性和生殖行为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大竹蛏为埋栖型贝类,生活在潮间带中、下区和浅海的泥沙滩。其软体部主要由外套膜、鳃、足和内脏团构成,水管受刺激易发生自切。大竹蛏一年一个生殖周期,繁殖季节一般在每年5-6月。大竹蛏耐低温不耐高温,对盐度的适应范围较广,底质厚度会影响其正常生长。高温及浒苔等是其夏季养殖的主要威胁。  相似文献   
173.
旨在利用响应面法研究温度、盐度和pH值3个因素及其联合效应对大竹蛏3种消化酶(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大竹蛏消化酶活性随着盐度、温度及pH值的变化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规律。另外,通过Box-Behnken模型预测大竹蛏中3种消化酶活性最佳时的养殖条件,得出蛋白酶活性在盐度为27.89‰、温度为27.29℃、pH值为7.75时最佳,为0.479 U/mg;脂肪酶活性在盐度为28.19‰、温度为26.80℃、pH值为7.99时最佳,为0.291 U/mg;淀粉酶活性在盐度为27.85‰、温度为25.97℃、pH值为8时最佳,为0.958 U/mg。考虑到实际养殖操作的便利性,将养殖条件调整为盐度28‰、温度27℃、pH值8,在该条件下大竹蛏的消化能力较好。  相似文献   
174.
众所周知,江苏滩涂资源丰富,沿海海水池塘成片,但适宜池塘养殖的品种主要是虾蟹类和贝类。日对虾作为一种高经济价值品种在江苏的落户发展有其必然性。本文围绕日本对虾在江苏的发展兴起,探讨了日本对虾养殖现状、养殖技术及发展趋势,分析了潜在问题,给出了建议,以期维护并推动江苏万亩日本对虾养殖的良性发展,夯实响水县日本对虾产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5.
陈爱华 《齐鲁渔业》2008,25(11):9-10
水源干净,无污染,温度、盐度适宜,岩礁底或泥沙底是养殖刺参的首选条件,但目前刺参的主要养殖模式难以满足上述条件。对于潮间带垒石养殖方式来讲,由于养殖面积大和潮汐纳水的特点,数年连续养殖难以清除池底,造成池底生态环境恶化而导致病害;  相似文献   
176.
为了检测文蛤红壳色选育系G5的生长优势及连续选择效应,采用群体选育方法获得了选育系第5代(G5),比较了选育组(G5)与对照组(C)的生长差异,并估计了G5的选择反应、遗传获得和现实遗传力。结果表明,在幼虫期、稚贝中间培养期、外塘养成期等不同阶段,选育组的壳长、壳高、壳宽、粒重均大于对照组,且大部分呈显著性差异(P<0.05)。幼虫期的壳长、壳高的平均选择反应分别为0.40±0.28、0.46±0.31,平均遗传获得分别为1.09%±0.68%、1.44%±0.95%,平均现实遗传力分别为0.15±0.11、0.17±0.11;稚贝中间培养期的壳长、壳高的平均选择反应分别为0.62±0.20、0.63±0.09,平均遗传获得分别为11.17%±8.30%、7.28%±3.36%,平均现实遗传力分别为0.23±0.07、0.24±0.03;外塘养成期的壳长、壳高、壳宽、粒重的平均选择反应分别为0.63±0.22、0.74±0.14、0.64±0.21、0.73±0.19,平均遗传获得分别为8.64%±2.78%、8.18%±1.64%、6.87%±1.41%、28.18%±8.12...  相似文献   
177.
为了解虾贝循环水养殖模式中虾池叶绿素a(Chl.a)与其他各水质指标间的函数关系,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Chl.a(Y)、pH值(X1)、铵态氮(NH4+-N)(X2)、亚硝酸盐氮(NO2--N)(X3)、硝酸盐氮(NO3--N)(X4)、无机氮(X5)、无机磷(X6)及化学需氧量(COD)(X7)进行分析。结果表明,NH4+-N(X2)和无机磷(X6)对Chl.a(Y)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无机氮(X5)与Chl.a(Y)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P<0.05);通径分析表明,NH4+-N(X2  相似文献   
178.
研究了不同底质和温度对大竹蛏苗种生长和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有底质情况下,大竹蛏苗种的生长率、增重率均优于无底质组(P<0.01);17.8~24℃适合大竹蛏菌种存活、生长、增重,24℃下大竹蛏苗种的存活率、生长率均最好;而有底质组存活率与无底质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底质试验表明,大竹蛏苗种有底质培育较无底质培育佳.对2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有底质、24℃是大竹蛏苗种生长、存活和增重的最优条件组合(P<0.05).  相似文献   
179.
环境因子对刺参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刺参属于棘皮动物门、海参纲,是典型的沉积食性动物。由于刺参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刺参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刺参价格一路上扬,市场供不应求,刺参养殖前景良好。水体是水生动物赖以生存的环境。水生动物的摄食、生长、繁殖以及胚胎发育等无不受水体物理、化学环境因子的影响,尤其对于用鳃呼吸的变温卵生水生动物来说,其对水环境的依赖性更强。因此水体环境因子的变动对于水生动物生理状态的影响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就几种环境因子对刺参养殖生产的影响及其防治对策进行简要分析探讨。1光线刺参对光线强度变化的反应较为灵敏,喜好弱光,如果光线太强,刺参呈回避反应,往往隐藏在阴暗处,以避强光;光线过强,直射池底,容易使喜光植物大量繁殖,导致水质恶化;而且在强光照射下刺参往往呈收缩状态。在夜间或弱光条件下,刺参活动和摄食活跃。因此在养殖池内设置足够的隐蔽物,如石头、瓦块、大型海草和海藻等是非常必要的。2盐度刺参属狭盐性海洋动物,对盐度的适应能力较弱,盐度降低幅度过大会造成刺参的死亡,也许是由于外界渗透压变化过大,刺参体内的渗透压调节机制失衡。刺参的适盐范围在24~35,一般认为最适盐度范围为28~32。夏季雨量集中,雨后容易造成...  相似文献   
180.
微生物在重油开采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生物采油技术近几十年已在世界各地投入应用 ,是一项投入少 ,产出大的采油技术。应用微生物方法开采重质原油 ,是微生物技术在采油领域的延伸 ,也是人们对重质原油开采的一种新的尝试。就其机理来说 ,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微生物能够利用原油中的胶质、沥青质等重组分 ,对重油进行降解 ,使得重油粘度变小 ;或者 ,微生物能够在繁殖过程中产生表面活性物质 ,使得重油能够很好的乳化分散 ,降低原油的粘度 ,从而有利于原油的采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