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篇
综合类   19篇
农作物   9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对国内6个省区12个参试抗旱品种(系)2年新植丰产性试验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桂糖89/5的出苗率高,有效茎多,蔗产量和含糖量高且稳定性好,1/15hm2蔗产量和含糖量分别比对照品种川蔗17号高1.383和0.134t,分别增加24%和15%;川糖89/103和川糖91/91两品种(系)的蔗产量和含糖量表现突出,1/15hm2蔗产量分别为7.919和6.960t,分别比川蔗17号高37%和20%,含糖量分别比川蔗17号高21%和27%。这3个品种(系)可作为四川盆地丘陵旱坡地地区只种新植蔗不种宿根蔗农户的重要选择品种。  相似文献   
22.
伸长初期对盆栽甘蔗进行连续30天干旱胁迫,观察生长表现,测定各参试品种的相关生理指标。然后复水保持正常生长直至成熟。结果表明:干旱引起叶片枯黄,枯黄率与甘蔗叶片膜脂过氧化物丙二醛(MDA)含量和质膜透性的变化趋势一致;干旱还使茎径变小,茎叶生长速度减慢,引起甘蔗早衰,严重时造成植株死亡,但有利于无效分蘖的早期消亡和后期糖份的积累;水份胁迫中,水份敏感型品种比水分钝化型品种具有更强的自身调节能力,复水后补偿生长力强,因此后期产量损失小。  相似文献   
23.
茶树对铜的吸收与累积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土壤盆栽和水培试验,研究了铜对茶树生长的影响,铜在茶树中的分布规律及吸收累积特性。结果表明,铜对水培茶树有较强的毒性,铜处理浓度≥3 mg/L时,茶树不仅出现严重的毒害症状,甚至死亡;而土壤铜污染对茶树的生长和光合速率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茶树吸收的铜大部分被吸收根所固定,向地上部运输的比例较低,根部对阻止土壤中的铜向新梢转移发挥了重要的缓冲及屏障作用。盆栽茶树各部位的铜含量由高到低的分布次序为:吸收根>主根>枝条>主茎>新梢(1芽2叶)>叶片,且各部位的铜含量与土壤外源铜添加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而水培茶树的根和叶片的铜含量与铜处理浓度也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4.
从生物多样性角度对我国 36 7个茶树品种特征特性 ,特别是树型和叶片典型特征研究分析表明 ,中国茶树品种呈多样性结构 ,以灌木和小乔木树型中叶品种为主 ,其次依次为大叶品种、乔木大叶品种和灌木小叶品种。按树型其氨基酸含量为乔木 <小乔木 <灌木 ,茶多酚、咖啡碱含量均为乔木 >小乔木 >灌木。  相似文献   
25.
川西茶区土壤重金属元素背景值及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等离子发射光谱仪ICP-AES对川西茶区29个县市茶园中的243份土壤样本的As、Cd、Cr、Cu、Hg、Pb等重金属元素的背景值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川西茶区土壤中不同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差异较大,以GB15618-1995和NY5020-2001进行评价,243个取样点茶园土壤中Cd有5个超标样点,超标率为2.1%,他5种元素均无超标点;从单因子污染指数可以看出,各重金属元素对土壤的污染程度依次为Cd>Cr>As>Hg>Cu>Pb,其单因子污染指数均为Pi<1,各地的综合污染指数均为P综<0.7。据此可以认为,川西茶区茶园土壤未受这6种重金属元素的污染,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良好。  相似文献   
26.
茶树对镍的吸收积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盆栽和水培试验,研究了镍元素在茶树中的分布规律及吸收累积特性.结果表明,土壤镍污染对茶树的生长和光合速率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镍处理浓度≥10 mg/L时,水培茶苗不仅出现严重的毒害症状,甚至部分茶苗整株死亡.盆栽和水培茶树各器官对镍的累积量与镍添加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盆栽茶树各部位的镍含量由高到低的分布次序为:吸收根、主根、新梢、叶片、主茎,分配比约为:17∶10∶2.3∶1.7∶1;当添加10,20 mg/kg的外源镍,供试土壤的镍含量达到33.15,43.15 mg/kg时,新梢中的镍含量由对照的0.01 mg/kg升至8.72,18.75 mg/kg.水培茶树的分布次序由高到低为:主根、吸收根、主茎、枝条、叶片、新梢,分配比约为:2 0∶4 0∶1 1∶1.9∶1.7∶1.茶树吸收的镍大部分被吸收根所固定,但外源镍在茶树体内的活性以及向新梢迁移、富集的能力较强,镍污染容易影响茶叶卫生质量.应深入研究茶树各部位镍含量与各土壤因子相关性,以便制定更合理的土壤镍限量标准.  相似文献   
27.
中国加入WTO后对四川茶叶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多边谈判的进展 ,中国成为WTO成员国已指日可待。加入WTO不仅给中国茶叶经济带来机遇 ,也使中国茶叶经济面临严峻的挑战。由于四川茶类丰富 ,加入WTO后 ,四川茶叶在国际市场上的机遇多于挑战。但四川茶叶发展中现有的突出问题 ,使川茶在国内市场的地位受到挑战。在机遇与挑战面前 ,四川茶叶必须扬长避短 ,走具有四川特色的发展道路。首先是加大以“三抗性”为产量基础的高香、高机能营养成分含量的特色品种的选育和推广 ;其次是大力发展有机茶 ,为四川茶叶生产提供新的增长点 ;第三是运用经济学比较利益原理 ,加强对茶业经济的研究 ;最后是用国际标准来规范茶叶生产 ,保证四川茶叶高水平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8.
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溶液培养条件下Pb2+、Cd2+、Ni2+复合污染对茶树生长的影响以及茶树对Pb2+、Cd2+、Ni2+的吸收积累特性。结果表明,复合污染条件下,茶树表现出失水萎蔫、中下部叶片异常脱落和失绿黄化等受害症状。各元素在茶树体内的分布积累规律:Pb表现为吸收根>主根>主茎>枝条>叶片>新梢;Cd表现为主根或吸收根>主茎>新梢>枝条>叶片;Ni则表现为主根或吸收根>主茎>新梢>枝条或叶片。Ni2+、Cd2+在茶树体内的移动性均强于Pb2+。复合污染条件下,某一元素在茶树体内的积累量除受元素本身的性质影响外,还受到该元素的环境浓度、共存元素的性质与浓度的影响,并随茶树体部位不同,其影响顺序和作用结果也不同。  相似文献   
29.
通过盆栽和水培试验, 研究了镍元素在茶树中的分布规律及吸收累积特性. 结果表明, 土壤镍污染对茶树的生长和光合速率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镍处理浓度≥10 mg/L时, 水培茶苗不仅出现严重的毒害症状, 甚至部分茶苗整株死亡. 盆栽和水培茶树各器官对镍的累积量与镍添加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盆栽茶树各部位的镍含量由高到低的分布次序为: 吸收根、主根、新梢、叶片、主茎, 分配比约为: 17∶10∶2.3∶1.7∶1; 当添加10,20 mg/kg的外源镍, 供试土壤的镍含量达到33.15,43.15 mg/kg时, 新梢中的镍含量由对照的0.01 mg/kg升至8.72,18.75 mg/kg. 水培茶树的分布次序由高到低为: 主根、吸收根、主茎、枝条、叶片、新梢, 分配比约为: 20∶40∶11∶1.9∶1.7∶1. 茶树吸收的镍大部分被吸收根所固定, 但外源镍在茶树体内的活性以及向新梢迁移、富集的能力较强, 镍污染容易影响茶叶卫生质量. 应深入研究茶树各部位镍含量与各土壤因子相关性, 以便制定更合理的土壤镍限量标准.  相似文献   
30.
针对我国现行茶园环境质量相关标准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的状况,在借鉴和参考国内外最新农业环境质量相关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茶园环境质量的实测情况,提出了更为科学的《生态茶园环境质量标准》,对茶园环境空气中12项指标、土壤中54项指标、灌溉水中130项指标进行了限制,拟从源头上有效控制茶园的环境污染,保障茶叶的质量安全,以期为我国茶产业可持续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