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1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18篇
  11篇
综合类   39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11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81.
2010年广州亚运会马术比赛在广州从化顺利进行。为了建立广州从化无马疫病区,保证此次亚运会赛马项目的顺利举行,我们于2009—2010年在广州从化赛马场周边地区调查了可能携带马疫的鸟类和兽类种类。共调查得到鸟类60种,358个个体;蝙蝠14种,365个个体;野猪16头。采集动物的咽拭子、肛拭子及血液组织样本进行病毒检测,检测了它们可能携带对赛马健康有威胁的日本脑炎、伊氏锥虫、水泡性口炎、尼帕病毒病、西尼罗河热和亨德拉病毒病6种马属动物疫病携带情况,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说明在广州从化没有发现野生动物携带马属动物相关疫病的病原体存在。这一工作为广州从化建立无马疫区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82.
豫南稻茬麦区小麦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小麦是豫南稻茬麦区仅次于水稻的第二大优势作物 ,常年种植面积 6 0万hm2 以上 ,主要分布在信阳市的八县二区 ,驻马店市的正阳、确山、新蔡、泌阳等县 ,南阳市的桐柏、新野、唐河、邓州等县 (市 )。在小麦生育期间 ,该区0℃以上积温为 2 4 0 0~ 2 5 0 0℃ ,日照 114 0~ 130 0h ,降水 4 0 0~ 6 80mm ,且多集中在中后期。土质则以水稻土为主 ,兼有少量砂姜黑土、黄棕壤、潮土等 ,是典型的以稻麦两熟为主要特征的过渡性生态农业区。1 豫南稻茬麦区小麦生产现状与存在的问题1.1 生态条件与栽培管理方面(1)独特的生态环境和耕作方式对…  相似文献   
83.
高产、多抗、广适、优质小麦新品种信阳234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阳 2 34是信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针对豫南稻茬麦区小麦生育期间持续低温、阴雨寡照、湿害渍害重、多种病害频繁交错发生且较重、后期高温高湿逼熟的生态环境 ,采取杂交育种与系谱法选择相结合的方法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具有产量潜力大、商品品质好、抗多种病害、适应性广、生长繁茂、群体自身调节能力强、耐旱耐湿、耐肥抗倒、耐后期高温高湿环境、落黄好等特点。 2 0 0 3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 亲本来源与选育过程通过对国内外数百份种质资源进行观察鉴定和综合评价分析 ,应用性状互补原理和亲本选配原则 ,于 1 992…  相似文献   
84.
板栗是河南省传统出口创汇产品,其中信阳板栗最为出名。近年来,信阳板栗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名优品种得到突出发展,科技支撑作用显著增强,市场营销框架初步形成,目前已发展成为当地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在农民增收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同时也存在着品种良莠混杂,结构不改善合理;经营管理粗放,科技含量不高;采青现象普遍,产量品质下降;立地条件偏差,低产田面积大;加工能力落后,市场占有率低等问题。为此,提出了突出区域特色、建设板栗强市的战略目标,探讨了区域化、集约化、优质化、产业化和外向型的发展思路,明确了制定和实施优势区域发展规划、加大良种体系建设与管理力度、加大科技培训与应用力度、加强技术队伍和营销体系建设、申报原产地标记和品牌商标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85.
摘 要:豫南稻茬小麦的生产在河南省小麦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历史上稻茬麦产量不是太理想,除了自然障碍因素外,小麦生长发育规律还没有真正掌握、栽培技术不配套是重要原因之一。针对当前该区生产上小麦主导品种,研究分析了稻茬麦分蘖成穗规律、幼穗分化规律、籽粒灌浆规律。结果表明:(1)分蘖消长的特点是两个盛期、一个高峰、冬季不停、集中死亡,栽培管理上应走主茎成穗为主,争取部分分蘖成穗的途径。(2)幼穗分化早、分化期长,前期慢、后期快,茎、蘖、叶发生重叠进行,普遍存在同伸关系。栽培上要注意促使一、二分蘖赶主茎,提高分蘖成穗率,促进分蘖幼穗发育,提高结实率,争取大穗多粒,增加产量。(3)抽穗后3-5d开花,籽粒灌浆全过程短,从开花到成熟只有35d左右,呈慢-快-慢的S型曲线生长,籽粒发育经历形成、灌浆、成熟三个阶段;腊熟末期粒重最大,此时收获产量最高。提出了稻茬麦育种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86.
本文阐述了农业科研成果经济效益的含义和农业科研成果的经济评价方法。指出:只有新科研成果或计划项目的经济效益与对照的经济效益之比大于1时,新的科研成果才有推广使用或开题研究的价值。另外,本文还对科研成果的三种等级即创造发明成果,改进提高成果及技术引进成果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划分。  相似文献   
87.
为了寻求节水高效的麦棉套作栽培模式,2000~2002年进行了垄播沟植麦棉套作栽培模式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垄播沟植麦棉套作栽培模式的土壤水分周年变化适应了粮棉作物不同生育阶段对土壤水分的要求,改善了土壤水分的田间区域分布。1垄播小麦在蒸腾速率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都明显优于传统平播,灌浆期有利于光合产物向产品器官的积累和分配,提高了不同叶位叶片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并最终表现为穗长和穗粒数明显增加,产量和土壤水分利用效率(WUE)分别提高7.3%和10.4%。2沟植棉花前期生长旺盛,根量明显提高,单株果枝数和铃重显著增加。还对垄播沟植麦棉套作栽培模式的综合效益做了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88.
为了探究地膜残留对番茄生长的影响,通过设置8个残膜量处理(0、200、400、600、800、1200、1600、2000 kg/hm2),分析土壤含水率、番茄生长指标、果实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残膜量的增加可致使土壤含水率分布不均匀,随着残膜量的增加30 cm以下土层含水率显著降低.当残膜量增加为2000 kg/hm...  相似文献   
89.
针对水稻生产上影响杂交水稻品种自身增产潜力的主要因素,研究分析了:不同栽插叶龄、不同栽培模式、不同分蘖穗、不同茎蘖苗的穗粒性状及其对产量的影响等,结果表明:8叶前分蘖穗占总穗数的比例越大产量越高,且分蘖穗的粒数、结实率、千粒重也较高,甚至超过主茎穗;强化栽培高于常规栽培的穗粒数、总颖花量和产量;最高苗数控制在所需穗数的1.1~1.2倍时产量最高;穗总粒数和实粒数与主茎顶部四叶平均长度呈显著正相关.并运用三围立体强化栽培方法,提出了杂交稻超高产优质强化栽培策略及综合配套技术措施:即①盘式育秧,低叶龄小苗多头移栽,争取穗足穗大;②增施有机肥料.确保稳健平衡生长;③严格控制中期群体,提高成穗率;④巧施穗肥粒肥,优化冠层叶片配置;⑤防治病虫苹害,确保活棵成熟,提高千粒重和结实率.从而使杂交水稻有效穗达到300万/hm2左右,穗平实粒数达到180~210粒,穗平颖花量达到200~230粒,结实率稳定调解在80%~90%之间,有效解决了穗足穗大稳结实的库、源、流矛盾,实现了12000 kg/hm2以上的高产优质目标.  相似文献   
90.
玉米/大豆间作是中国北方地区常见的一种种植模式.通过2个生长季的大田试验,研究了间作种植模式对玉米和大豆的干物质积累与产量组成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生育前期(播后第79天以前),不同种植模式下玉米的单株干物质量之间没有显著差异;生育后期,玉米/大豆1:3间作模式下(Ⅰ1处理)玉米的单株干物质量高于单作玉米,达到极显著水平;玉米/大豆2:3间作模式下(Ⅰ2处理)玉米的单株干物质量高于单作玉米,达到显著水平,1:3和2:3间作模式下玉米的单株干物质量也存在显著差异.生育期内不同种植模式下大豆的单株干物质量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利用Logistic方程拟合了单作和间作条件下玉米和大豆单株干物质积累的动态,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由于边际效应的影响.间作群体内玉米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高于单作.不同种植模式下大豆各器官的干物质积累差异不明显.间作玉米的干物质转换率高于单作,单作大豆的转换率高于间作.Ⅰ1和Ⅰ2处理间作总籽粒产量比单作玉米的籽粒产量增加约6%,比单作大豆的籽粒产量增加约3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