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5篇
农学   15篇
  54篇
综合类   75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大同湖农场位于江汉平原东南部,地跨东径113°34′~113°49′,北纬29°55′~30°08′,主产粮棉油渔,其中棉花是农场的主要经济作物,常年种植面积1000hm^2,受气候变化、棉花品种、施肥、管理水平、病虫害等因素影响,常年籽棉单产为200kg-275kg/667m^2。为了发挥棉花高产优势,推广棉花平衡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先进技术,2011年开展了以平衡施肥为中心的棉花高产栽培示范,获得籽棉364.14kg/667m^2高产水平。现将示范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22.
为了探明钾、氮营养对莲藕膨大过程中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设置2个钾处理(不施钾和适量钾)和3个氮处理(不施氮、适量氮和2倍适量氮),分别于子藕移栽后76 d、97 d、118 d、139 d、160 d和190 d收获莲藕膨大茎,记录其鲜、干重,分析还原糖、可溶性总糖、淀粉和粗蛋白质含量。结果表明:当钾、氮营养不足时,莲藕茎膨大形成的时间提前。在莲藕膨大茎形成早、中期,适量钾处理的产量低于不施钾处理;在莲藕膨大茎形成早期,适量氮处理的产量低于不施氮处理;在莲藕膨大茎成熟后,适量钾处理的莲藕产量比不施钾处理高出20%以上,适量氮处理的产量比不施氮处理高出2.3倍以上。施氮过量时,莲藕膨大形成的时间推迟,且适量氮处理的莲藕最终产量比2倍适量氮处理高出1.2倍以上。适量的钾、氮营养可以提高莲藕膨大前、中期还原糖和可溶性总糖含量以及膨大中、后期淀粉含量,表明适量的钾、氮营养能明显改善莲藕品质。  相似文献   
23.
湖北省花生平衡施肥技术研究Ⅵ.花生氮肥用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氮肥用量对花生产量和固氮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红安低氮土壤上,施氮使花生产量和氮积累量显著增加,但固氮比例快速降低;在蔡甸高氮土壤上,施氮对花生产量和氮积累量影响不明显,固氮比例变化不大。建议生产上应根据土壤条件确定施氮策略,即低氮土壤上优先考虑增加花生产量来施氮,在高氮土壤上优先考虑发挥花生固氮能力来施氮。  相似文献   
24.
一个改进的土壤铵、磷和钾等温吸附新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对养分的吸附特性是土壤化学和植物营养学的重要研究内容。9个供试土壤的NH4+、PO43-和K+吸附试验表明,Langmuir、Freundlish和Temkin等温吸附方程对其有较好的拟合效果,但亦有部分供试土壤的拟合精度不良。本文引进种群生态学的"形状因子d"概念,在Langmuir方程基础上构造了一个新的吸附模型。理论分析表明,新吸附模型综合反映了3个等温吸附方程所描述的吸附特征。模拟结果表明,等温吸附方程模拟不佳的供试土壤,用新模型模拟均能达到显著水平;新吸附模型的拟合精度(R2)高于3个等温吸附方程,且标准差最小。形状因子d的变化幅度在0.608 0~2.929 0,体现了土壤理化性质对NH4+、PO43-和K+等温吸附曲线形状的影响。新吸附模型和Langmuir方程的NH4+、PO43-和K+的qm值之间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851 5**、0.825 8**和0.912 8**(n=9)。土壤理化性质分析表明,新吸附模型的PO43-和K+的qm值与土壤有机质之间、土壤NH4+和K+的qm值与CEC之间均有显著水平的线性正相关。NH4+的qm值与土壤碱解氮含量亦呈显著水平的线性正相关,而PO34-的qm值与土壤有效磷含量则呈显著水平的线性负相关。数学形式简洁的新等温吸附模型为采用统一模式定量处理土壤对NH4+、PO43-和K+的吸附特性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25.
氮、磷、钾、硼肥对甘蓝型油菜籽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以多个正在大面积应用的甘蓝型油菜品种为研究对象,在长江流域冬油菜主产区的10个省(市)布置氮、磷、钾和硼肥田间肥效试验共284组,通过多点试验分别探讨当前生产条件下施用氮、磷、钾、硼肥对双低和双高甘蓝型油菜籽含油量、蛋白质、芥酸、硫甙的影响。结果表明,双低油菜籽平均含油量为41.66%,双高油菜含油量明显低于双低油菜,仅为38.92%。氮、磷、钾和硼肥施用对油菜籽的品质效应在不同试验点表现不尽相同,其总体趋势是:在磷、钾、硼肥基础上施用氮肥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而降低油分含量,且随氮肥用量的增加效果更明显,施氮对双高油菜油分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程度大于双低油菜;施磷、钾或硼肥有提高油菜籽含油量而降低蛋白质含量的趋势;施肥对油菜籽硫甙和芥酸含量有一定影响,但对品质影响不大。油菜籽含油量与收获指数、千粒重显著正相关,与蛋白质含量呈负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在施氮的基础上配合施用磷、钾和硼肥能减少因施氮引起的油分损失。  相似文献   
26.
牧草施肥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李小坤  鲁剑巍  陈防 《草业学报》2008,17(2):136-142
综述了牧草施肥的研究概况,主要内容包括牧草施肥的时期、方法与效果。提出了禾本科牧草、豆科牧草及混播牧草特点各异,针对不同的牧草采取相应的施肥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已有的研究和实践表明,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肥料合理施用对牧草的产量、品质及对食草动物的生长、发育与品质均会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结合发达国家牧草施肥的先进经验,对我国当前牧草施肥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展望了牧草施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7.
施肥对桑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施肥对桑叶品质的影响 ,多年多点的试验结果表明 ,在土壤养分缺乏的桑园施用相应的缺素养分总体上有改善桑叶品质的作用。N、P、K、S、Mg、B等 6种养分的施用均明显提高桑叶必需氨基酸含量和氨基酸总量 ;N、K、S、B肥有提高桑叶蛋白质的作用 ,Mg对蛋白质的影响作用很小 ;N、Mg、B肥有提高桑叶全糖含量的作用 ,P、K肥则会降低全糖含量 ,S对桑叶全糖含量的影响不大 ;N、P、K肥施用有提高桑叶中脂肪含量的作用 ,而S、Mg、B肥的作用则相反。结果还显示 ,同一种养分在不同试验中对桑叶某一具体品质参数的影响大小及影响方向不尽相同 ,表明施肥对桑叶品质的作用还受其他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28.
湖北省花生平衡施肥技术研究I.土壤主要养分限制因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分析了湖北省花生主产区的土壤主要养分含量,并在田间试验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湖北省花生主产区土壤普遍缺氯,部分地区缺磷,大面积缺钾和硼.平衡施肥能够明显提高花生产量,但不同地区花生对各元素的敏感程度有所不同,应该在测土基础上合理施肥.  相似文献   
29.
棉花-油菜轮作制中磷·钾肥合理分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了棉花-油菜轮作制中磷、钾肥的合理分配,为相关区域棉花和油菜合理施用磷、钾肥及土壤磷、钾平衡调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田间4年定位试验并结合农户肥料使用情况调查,研究湖北东部潮土区棉花-油菜轮作制中磷、钾肥的合理分配问题。[结果]棉花增施钾肥后增产显著,施钾4年平均增产27.3%,并对油菜有明显后效;油菜施磷4年平均增产约10%,增施钾肥的增产幅度较低;如果每年每季作物施磷肥(P2O590 kg/hm2)、钾肥(K2O 120 kg/hm2),土壤磷素盈余率为68.2%,钾素亏缺率约35.0%,且油菜季土壤K素亏缺量明显高于棉花季。[结论]根据研究区域磷、钾肥料使用情况,兼顾肥料的增产效果和土壤肥力的维持与提高,提出"棉花增钾、油菜增磷增钾"的施肥措施。  相似文献   
30.
 【目的】为当前生产条件下长江流域油菜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04-2006连续3个年度在长江流域10省布置油菜肥效田间试验,并用ASI法对基础土壤样品进行测试分析,以缺素区与推荐施肥区油菜籽相对产量<60%,60%~75%,75%~90%,90%~95%和>95%为标准,分别将土壤有效磷、钾和硼分成“严重缺乏”、“缺乏”、“轻度缺乏”、“适宜”和“丰富”5级。【结果】长江流域油菜区土壤有效磷“严重缺乏”指标为<5.5 mg P?L-1,“缺乏”指标为5.5~12.5 mg P?L-1,“轻度缺乏”指标为12.5~28.5 mg P?L-1,“适宜”指标为28.5~38.0 mg P?L-1,“丰富”指标为>38.0 mg P?L-1;本研究没有建立土壤有效钾及有效硼的“严重缺乏”指标,土壤有效钾 “缺乏”、“轻度缺乏”、“适宜”和“丰富”的指标分别是<30 mg K?L-1、30~75 mg K?L-1、75~100 mg K?L-1和>100 mg K?L-1;土壤有效硼“缺乏”、“轻度缺乏”、“适宜”和“丰富”的指标分别是<0.25 mg B?L-1、0.25~0.95 mg B?L-1、0.95~1.50 mg B?L-1和>1.50 mg B?L-1。【结论】在长江流域油菜主产区,运用ASI法测定的土壤有效磷、钾及硼含量高低分别与不施磷、不施钾及不施硼处理的油菜籽相对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据此建立的土壤养分丰缺指标可以用来指导长江流域油菜的测土配方施肥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