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1篇
农学   3篇
  1篇
综合类   36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18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采集北京田间的大麦感病叶片, 室内分离病原, 血清学检测能够与BSMV新疆株抗血清反应, 室内汁液摩擦接种可侵染大麦、小麦、本明烟和苋色藜, 能够种子传毒, 电镜观察病毒粒子为杆状, 同时, 国内首次利用RT-PCR扩增出597bp的BSMV外壳蛋白基因. 根据以上结果确定分离到的病毒为大麦条纹花叶病毒, 其寄主范围和种子带毒率与新疆株系有差别, 可能属于不同株系.  相似文献   
22.
利用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PVY)和马铃薯X病毒(Potato virus X,PVX)的多克隆抗体,以及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蚕豆萎蔫病毒2号(Broad bean wilt virus 2,BBWV-2)及芜菁花叶病毒(Turnip mosaic virus,TuMV)的单克隆抗体,采用抗原直接包被ELISA法对四川省攀枝花、西昌和德昌地区的南瓜、甜菜和辣椒上采集的病毒病样品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在87份样品中PVY的侵染最普遍,总检出率达74.71 %|CMV、TMV、TuMV、BBWV-2和PVX的总检出率分别为12.64 %、13.79 %、22.99 %、10.34 %和14.94 %。在87份样品中,仅发现TuMV、PVX及PVY的单独侵染|其余25份样品均检测到2种以上病毒的复合侵染,总检出率为34.72 %。表明攀西地区蔬菜上病毒复合侵染现象普遍,PVY是该地区蔬菜上的优势毒原。  相似文献   
23.
与中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CNV)Y10分离物(Y10)伴随的卫星DNAβ(Y10β)分子的βC1基因缺失突变体(Y10△C1β)能介导时同源或异源DNAβ的交叉保护作用.所有预先接种Y10+Y10△C1β的本氏烟及心叶烟在挑战接种Y10+Y10β后表现的症状均比未经免疫的植株症状轻,在本氏烟上的保护效果较心叶烟强,且Y10△C1β介导对同源DNAβ的保护效果明显好于对烟草曲茎病毒(TbCSV)伴随的DNAβ的保护.  相似文献   
24.
合适的内参基因是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研究基因表达获得可信数据的基础.为了获得合适的内参基因,更好地研究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和马铃薯X病毒(Potato virus X,PVX)与烟草和番茄2种寄主的互作,本项研究根据已报道的云烟和番茄看家基因设计引物,使用geNormPlus软件分别对其在TMV和PVX侵染下的云烟97和番茄中表达量的稳定性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2种寄主植物中供试看家基因中各有4对引物满足qPCR的要求,分别是云烟tub,CYP,GAPDH,β-tub,番茄18S,UK,ACT,EFl-α.在2种病毒侵染后的云烟内参基因中表达最稳定的为CYP,番茄中内参基因为ACT.最终确定这2个看家基因分别作为实时荧光定量PCR研究烟草和番茄在TMV和PVX胁迫下寄主体内基因表达变化的内参基因.该结果为进一步探讨2种病毒共同侵染时,它们与烟草和番茄2种寄主互作生物学效应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5.
为了进一步提高植物保护专业实习管理效果,对西南大学植物保护专业本科生近三年专业实习管理和实习 效果进行了调查。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实习单位单一,实习过程管理缺乏全面性和系统性,实习考核评价机制不健全。 提出了相应解决措施,包括加强实习单位合作建设,丰富学生实习内容;改进实习制度保障机制;改进过程管理及完善 实习评价考核程序;重视实习效果反馈。  相似文献   
26.
为明确烟草曲茎病毒(Tobacco curly shoot virus,TbCSV)和中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curl China virus,TYLCCNV)在不同寄主中的相互作用,将含有TbCSV分离物Y35(Y35)和TYLCCNV分离物Y10(Y10)及伴随卫星DNAβ(Y35β或Y10β)侵染性克隆的农杆菌按不同组合接种本氏烟和心叶烟,定期观察植株症状。结果表明,当Y10和Y35同时伴随Y10β或Y35β时,接种植株60天后,在本氏烟中引起的曲叶症状减轻,而在心叶烟中曲叶症状减轻的现象在侵染早期较明显,且植株表现的症状与Y35+Y10β或Y35+Y35β引起的症状相似。PCR及Southern印迹检测结果显示,在本氏烟植株中,两种病毒及卫星在整个侵染过程中均能复制,且Y10和Y35的复制水平在侵染后期均降低。在接种后15天的心叶烟植株中能检测到所有DNA组分,但接种100天后在这些植株中均不能检测到Y10的复制,而Y35的复制水平与单独伴随卫星相比差异不大。表明TbCSV与TYLCCNV在症状形成和复制水平上存在拮抗互作,且这种拮抗作用随寄主不同表现各异。  相似文献   
27.
为明确中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China virus,TYLCCNV)伴随的卫星DNAβ分子在寄主体内的遗传结构特点及种群变异水平,将TYLCCNV分离物Y10(Y10)和伴随的DNAβ(Y10β)的全长侵染性克隆经农杆菌介导共同接种心叶烟,从Y10β的分子克隆出发,对心叶烟中Y10β的种群结构、变异水平、突变分布及碱基变异类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Y10β种群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及较高的变异水平,所获得的43个Y10β全长克隆在核苷酸水平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异,接种后60天的Y10β种群60-1和种群60-2的突变频率分别为2.7×10-3和3.0×10-3,另一个接种后120天的种群120-1的突变频率为3.0×10-3;此卫星DNAβ的变异位点在整个基因组内均有分布,但在A-rich区碱基变异位点数最多,且主要为碱基A的缺失和插入,特别是在889~901核苷酸位点,所得43个克隆中有19个克隆在这一区段发生碱基A的缺失或插入;此外,Y10β的碱基替换突变类型以A突变为G及T突变为C的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28.
【目的】明确苹果褪绿叶斑病毒(Apple chlorotic leaf spot virus,ACLSV)山东苹果分离物全基因组的分子特征、潜在重组事件及CP基因的多样性。【方法】采用RT-PCR分段扩增、克隆、拼接获得ACLSV全基因组序列,对其进行分子特征描述,并与已报道的16条全长基因组或近全长基因组序列进行比较和系统发育分析,同时扩增其CP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扩增得到ACLSV山东苹果分离物QD-13全基因组序列(GenBank登录号KJ522693),QD-13全长7 557 nt,包含3个ORF。构建进化树分析表明,QD-13与日本苹果分离物B6聚为一簇,二者相似性最高,为85.9%。17条ACLSV分离物基因组分段比较表明,5′端和3′端差异较大;ORF3保守性相对较高,除分离物Ta Tao 5和MS外,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均在91.2%以上。ORF1编码区527-665 aa区域保守性差,所比较的17条序列在该区域的相似性为15.4%-59.7%。基因组重组分析以P≤0.05为标准,3种以上算法同时检测到则为有意义重组事件,结果显示,QD-13存在3个重组事件,它们分别发生在6 507-6 247、6 397-6 497和3 851-4 760 nt。扩增QD-15、QD-20和YT-24分离物ACLSV的CP,共获得22条序列,可分为3种类型。对CP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分析表明,3种类型为不同氨基酸保守位点的组合,分别是Met60-Ser73-Ser79-Asp82-Asn97-Gly98、Leu59-Met83-Ile193和Ala40- Leu60-Ala72-Phe75-Ile86-Arg88-Ser130-Gly137-Met184。【结论】报道了中国ACLSV苹果分离物的完整基因组序列;明确了其基因组分子特点并发现了3个主要的潜在重组事件;ACLSV山东苹果分离物CP存在3种序列类型,具有丰富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29.
【目的】克隆获得苦瓜α-MC、商陆PAP,在烟草中异源表达观察两个蛋白在细胞中的定位情况。研究α-MC对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的抑制作用及其引起的抗性防御反应。【方法】根据已报道的商陆抗病毒蛋白PAP基因全序列和苦瓜素基因全序列,设计并合成扩增PAP和α-MC基因全长引物,通过RT-PCR及基因克隆方法,从苦瓜和商陆春叶克隆得到苦瓜α-MC、商陆PAP;用Wolf PSORT预测蛋白定位,将苦瓜α-MC、商陆PAP分别融合在GFP和Ds Red2的N端,构建融合蛋白表达载体,采用GFP和Ds Red2标记进行亚细胞定位,验证预测结果;通过农杆菌介导在本氏烟中瞬时表达α-MC,再接种烟草花叶病毒,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分别检测病毒在接种叶片的蛋白积累量和RNA表达量,分析瞬时表达α-MC的抗病毒效果。利用q RT-PCR分析植物防卫相关基因NPR1、PR1、PR2的表达,探究其抗病毒机理。【结果】克隆得到基因α-MC和PAP全长,分别为861和939 bp。Wolf PSORT预测显示α-MC和PAP主要定位于细胞质膜上。共聚焦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分别用GFP和Ds Red2标记的α-MC和PAP均定位在本氏烟叶片表皮细胞质膜上,与Wolf PSORT预测的α-MC和PAP定位结果相一致。异源表达的PAP对植物细胞毒性作用强,导致表达部位细胞坏死,异源表达α-MC的植物细胞无明显毒性,表达部位细胞完整。在本氏烟中异源表达α-MC后,再接种TMV-GFP,在紫外灯下观察发现α-MC处理后的本氏烟在接种TMV-GFP 48 h后没有出现绿色荧光,而对照组出现荧光。72 h后处理组出现零星荧光,但对照组的绿色荧光开始扩散,连续观察,处理组几乎没有变化,接种TMV-GFP 6 d后,发现处理组的绿色荧光几乎没有扩大的趋势,而对照组的绿色荧光已扩散至心叶;ELISA检测表明,在接种TMV-GFP 6 d后的叶片中,对照组与健康植物的OD492比值几乎已达到处理组的10倍以上;q RT-PCR检测TMV RNA的含量,结果显示对照组TMV RNA表达量是处理组的149倍左右,表明α-MC对TMV复制和移动均有明显抑制;q RT-PCR结果分析显示,NPR1在只注射TMV、单独表达α-MC以及表达α-MC后注射TMV的本氏烟中均被诱导表达,但后者的表达量是前两个处理的约2.5倍左右,在只接种α-MC和表达α-MC后注射TMV的本氏烟中均检测到PR1、PR2,但后者的表达量显著高出前者5—7倍,表明异源表达α-MC可诱导植物中防卫相关基因NPR1、PR1、PR2的表达,从而引起更强的防御反应。【结论】异源表达α-MC显著抑制TMV,能够激活植物防卫反应,且对植物细胞无明显毒性。研究结果为利用异源表达α-MC方法开发控制植物病毒新产品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0.
木尔坦棉花曲叶病毒(Cotton leaf curl Multan virus,CLCuMuV)2006年在中国首次报道,并呈逐年扩散蔓延,给园艺和经济作物造成了严重损失。选择2012年采自江苏南京的CLCuMuV朱槿(Hibiscus rosa-sinensis)分离物作为研究对象,对其V2蛋白基因进行了扩增及克隆,并构建了V2-YFP融合表达载体,利用农杆菌浸润法接种本氏烟(Nicotiana benthamiana)。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浸润处理后本氏烟叶片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周都有较强的绿色荧光信号,同时细胞质中还分布有点状的荧光信号。反转录PCR(RT-PCR)及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带荧光标签的V2在本氏烟叶片中转录和表达正常。这些结果说明CLCuMuV编码的V2蛋白主要分布在细胞质和细胞核周,同时在细胞质中还会形成小聚合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