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林业   2篇
农学   3篇
  3篇
综合类   9篇
农作物   18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
皖棉95091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于1991年以皖棉87比2为母本,以中棉所12为父本杂交,1993年从杂交后代中优选单株,经株行、株系和品系比较试验选育而成.1998~1999年参加安徽省棉花区域试验,2000年参加生产试验,2000年11月28日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皖棉17号.  相似文献   
12.
庆棉1号产量高、品质好、抗病抗虫性强,介绍其选育过程、特征特性、适宜种植区域及轻简化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皖棉27号的选育经过及其特征特性;阐述了其丰产稳产性以及优良的纤维品质;并介绍了其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4.
涝渍是中国长江、黄河流域棉区棉花产量、品质提高的重要限制因子。棉花常具有复杂的耐涝机制,其中,转录因子在其响应涝渍胁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从形态结构、生理生化、基因表达等方面综述了近几年国内外有关棉花涝渍胁迫的研究进展,探讨了胁迫条件下棉花的形态及生理适应性,信号转导过程,重点分析了b ZIP、AP2/EREBP,NAC、WRKY、MYB、b HLH等几大家族转录因子的结构、分类及生物学功能,并对其响应非生物胁迫的复杂调控机制进行了论述,以期为发掘棉花耐涝基因,利用分子手段培育棉花耐涝新品种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5.
长江流域春棉F2油后直播利用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5个表现突出的春棉品种F2为研究对象,通过油后直播的方式,以短季棉品种中棉所50为对照,主要研究不同品种F2产量、纤维品质、早熟性和僵瓣率的表现。结果表明,皖杂棉5号F2和中棉所63 F2早熟性、僵瓣率差于对照,但产量和纤维品质明显优于对照。因此,在合理的栽培技术保障下,春棉F2有较高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安徽省沿江棉区皖棉13号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2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对影响棉花产量的氮磷钾和密度等因素进行了优化组合研究,建立了适合0安徽沿江棉区的高产、优势、高效综合栽培措施数学模型。确立了皖棉13号在沿江棉区的高产栽培措施决策方案,在施用氮182.25~216.9kg/hm^2、2O586.04~101.28kg/hm^2、K2O236.25~261.9kg/hm^2,密度为2.74~2.95万朱/hm^2的条件下,可获得5625kg  相似文献   
17.
松针小卷蛾为针叶树种林间常发的隐蔽性害虫,造成部分受害针叶枯黄甚至死亡,不利于针叶类树种的正常生长。本文结合榆林市榆阳区实际,对松针小卷蛾发生规律、分布及危害的情况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综合防治技术,以期为松针小卷蛾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根据国家林业局的统一安排和要求,笔者一行4人赴福建、浙江两省就林木良种补贴试点实施情况进行了调研检查。总的来讲,林木良种补贴试点实施两年来,福建、浙江两省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和实施单位严格按照财政部和国家林业局的文件要求,对试点工作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在编制基地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19.
分析安徽省棉花产业的发展现状,指出在新的社会经济形势下,安徽省棉花生产和科研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分级研究、培育适应时代发展特色的新品种,加强省工、节本、环保型植棉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由大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牵头,实行订单式农业,加强棉花综合利用研究、延伸棉花产业链,提高棉花副产品的附加值的产业发展对策及建议,以期促进安徽省棉花产业健康、可持续地发展。  相似文献   
20.
简明介绍了非参数分析方法 ,并运用该方法对安徽省棉花区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参试品种D1 80丰产性、稳产性较好 ;皖杂 3号丰产性较好而稳产性较一般 ;绿杂棉 1号丰产性较差 ,稳产性较好。笔者还对利用非参数度量方法分析棉花品种区试数据的一些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