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23篇
农学   5篇
  24篇
综合类   29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5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61.
研究了10个不同地理种源的小桐子种子对60Coγ射线照射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辐射剂量与出苗率呈负相关,且不同剂量处理间的相对出苗率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线性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为-0.89~-0.96,其半致死剂量为127~184Gy。根据半致死剂量可将10个不同地理种源的小桐子划分为辐射敏感型、辐射中间型和辐射迟钝型,其中贵州贞丰鲁容种源(141Gy)和海南乐东莺歌海种源(127Gy)为辐射迟钝型;云南元江种源(184 Gy)为辐射敏感型;其余7个种源为辐射中间型。本研究可为创制小桐子新种质提供重要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62.
将“神舟”三号(SZ-3)飞船搭载的草地早熟禾品种纳苏干种子地面种植后,根据形态变化进行初步筛选,并通过分株扩繁出突变株系PM1、PM2和PM3。对这三个草地早熟禾突变株系的叶片解剖结构及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和酯酶同工酶进行观察。结果表明,与对照(CK)相比,三个变异株系由于细胞数目的增加使叶片宽度明显增加;叶肉细胞平均直径降低使叶片厚度减少;PM2、PM3株系叶片泡状细胞的增多,改变了叶片的形态。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带CK有11条,迁移率为4.63%~47.22%;PM1有21条谱带,迁移率为2.78%~68.52%;PM2有18条谱带,迁移率为2.78%~67.59%;PM3有20条谱带,迁移率为2.78%~63.89%。酯酶同工酶谱带CK有3条,迁移率为59.74%~94.81%;PM1有8条谱带,迁移率为38.96%~94.81%;.PM2有7条谱带,迁移率为48.05%~94.81%;PM3有8条谱带,迁移率为49.35%~94.81%。PM1、PM2和PM3三个株系与CK含有一部分完全相同的谱带,另一部分谱带发生了较大变化:分别出现了CK中没有的谱带和在CK中存在而三个变异株系没有的谱带。同时各谱带的强弱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63.
1987~1996年10年间,新西兰的林业部门发生了巨大变化。1987年,新西兰林务局解散,由国有企业新西兰林业公司接管了政府的商业性林业生产,开始逐步实现林业私有化。1990~1992年,35万hm~2国有林地拍卖给了私有部门,1996年又拍卖了18.8万hm~2。  相似文献   
64.
<正>一忌"开锅"时立即开盖加水。散热器内水沸腾后,内部有一定的压力,此时若立即打开散热器加水,热水会向外喷出,烫伤人。二忌"开锅"后立即熄火。发动机之所以开锅是因为水套内水温过高,若此时熄火,机件都处于膨胀状态,  相似文献   
65.
植物钾(K+)转运体蛋白在K+的跨膜运输中起重要作用,进而维持植物体正常生长和代谢活动。本研究中,通过隐马尔科夫模型(HMM)和葡萄蛋白质库搜索,共找到18个葡萄钾转运体蛋白(VvKUPs)。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我们对葡萄家族12条KUP蛋白序列的系统发生和KUP基因组定位进行分析,然后对其氨基酸组成成分、理化性质以及二级结构进行预测和分析,同时还分析了葡萄与拟南芥、水稻和杨树的K卯基因家族之间的联系。基因组定位结果发现其分布在至少9条染色体上。二级结构预测结果发现不同成员间氨基酸数目、氨基酸序列间的疏水性存在一定的差异;仅一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为主要二级结构组成部分。基因结构分析表明,KUP基因家族成员分别含有7~10个内含子。葡萄KUP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分析表明VvKUP主要定位于膜结构上。电子表达图谱分析结果表明:12条K卯基因有对应的EST序列,其中的11条KUP有相应的电子表达谱,并主要在花、果实、花序和花蕾等组织部位表达。  相似文献   
66.
多年生黑麦草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再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冯霞  孙振元  韩蕾  彭镇华 《草业科学》2004,21(10):23-28
对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品种"德比"成熟种子的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再生进行了探索研究.结果表明:在附加10 mg/L 2,4-D,500 mg/L CH(水解酪蛋白),0.5 mg/L 6-BA和0.5 mg/L NAA的N6培养基中愈伤诱导率最高,达85%.分化培养基以附加1 mg/L、6-BA、0.5 mg/L KT的N6培养基为最优,分化率为77. 73%.在大量元素减半的N6培养基中附加30 g/L蔗糖及0.2 mg/L NAA进行生根培养,生根率达100%.  相似文献   
67.
为了更有效地对开花植物中最大家族之一的兰科(Orchidaceae)植物进行开花调控,对具有蕊柱和唇瓣等独特花结构的兰花花器官调控和成花过程的分子遗传基础进行了阐述,并在此基础上对兰科花发育的调控进行了展望。结果表明:1)兰花花器官ABCDE模型中,A和E类基因决定萼片,A、B和E类基因决定花瓣,B、C和E类基因决定雄蕊,而D和E类基因决定心皮;2)温度、光周期和激素是决定兰花花起始和发育的关键;3)成花过程中的转录组、基因组以及功能基因验证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突破。综上,本研究可为兰花花发育的分子遗传基础研究开辟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8.
镉胁迫下多年生黑麦草的光合生理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多年生黑麦草为植物材料, 对其进行0(CK),5,10,20 mg/L的Cd2+处理6 d,结果表明,Cd2+处理显著降低了地上部、地下部的生物量;随着处理浓度的升高,Cd在地上部、地下部的含量显著升高,地上部Cd的分布比例显著升高,地下部Cd的分布比例显著降低,多年生黑麦草对Cd具有超量吸收和转运的能力。在处理的0,0.25,1,3,6 d,测定5 mg/L Cd2+处理的多年生黑麦草叶片的气体交换参数、光合色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表明, Cd2+处理未导致光合色素含量的变化,气体交换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均受到显著的影响。处理1 d内,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Pn的下降是由气孔因素导致的。Pn在处理3和6 d分别较未处理显著下降了24.4%和23.4%,非气孔因素对Pn的降低起到了主要作用。蒸腾速率(Tr)在处理1 d较未处理显著上升了74.1%,这有助于Cd向地上部转运。潜在光化学效率(Fv/F0)在处理的0.25,1,3 d时分别较未处理显著上升了14.4%,21.0%和14.4%。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在处理0.25,1,3 d分别较未处理显著上升了3.1%,3.2%和3.1%。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相对电子传递效率(rETR)和光化学淬灭系数(qP)在处理6 d较未处理显著下降了25.3%,25.3%和21.1%,叶片PSⅡ的光化学反应能力显著降低。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在处理0.25,1 d分别较未处理显著下降了15.6%,41.5%,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qN值显著升高,起到了光保护的作用。非调节性能量耗散在处理0.25,1 d分别较未处理显著上升了30.8%,37.8%,处理3和6 d下降至与未处理无显著差异。调节性能量耗散在处理1 d比未处理显著下降了36.9%,在6 d时显著上升了17.0%,减轻了光合机构的伤害程度。  相似文献   
69.
刘张霞  韩蕾 《农学学报》2015,5(6):127-131
地表覆盖分类数据是地理国情普查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以重庆市垫江县为例,结合项目区特点及基础资料情况、地表覆盖分类数据的内容、采集基本原则、影像判读等,对数据采集过程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总结,解决了在地表覆盖内业分类解译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以及在外业调查及样本建立过程中应该遵循的程序和注意的事项,以更好地保证成果质量,为地理国情普查工作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70.
[目的]建立基于叶、枝特性的柳树观赏性评判模型,快速评判柳树无性系的观赏性。[方法]以在北京地区适应性良好的20个柳树无性系1年生苗为试验材料,确立与叶、枝特性相关的13个评价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快速评判柳属树种观赏性的结构模型。据柳树的观赏特性并结合专家意见,拟定评分准则。构造判断矩阵并进行一致性检验,确定各指标对总目标的权重。柳树无性系性状的分值乘以对应权重得出综合分值,根据综合分值对其进行聚类,根据聚类结果划分等级。[结果]评价模型的准则层中,叶片所占权重为0.75,枝干所占权重为0.25。因子层中各指标对总目标的权重排序为:成叶颜色F2(0.255 9)叶片形状F3(0.152 7)幼叶颜色F1(0.127 3)侧枝颜色F11(0.080 2)小枝颜色F10(0.074 0)叶片密度F4(0.066 7)叶长F6(0.052 6)叶面积F5(0.047 1)主干颜色F12(0.039 2)发枝角度F9(0.031 5)叶宽F7(0.029 9)发枝数量F13(0.025 3)托叶F8(0.017 9)。成熟叶色、叶片形状、幼叶颜色、侧枝颜色和小枝颜色是影响柳树观赏性的主要因子。根据综合得分和聚类结果,将20个柳树无性系划分为4个等级:第Ⅰ等级包括红叶腺柳、SH31、绵毛柳、旱柳、垂109、苏柳J799、金丝垂柳,观赏价值最高;第Ⅱ等级包括银柳、毛枝柳、竹柳、黑柳19,观赏价值较高;第Ⅲ等级包括圆头柳、DQ1、漳河柳、垂爆柳、G7、朝鲜柳、杞柳,观赏价值中等;第Ⅳ等级包括沙柳、蒿柳,观赏价值较低。[结论]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的柳树观赏性评价模型可以有效地从叶、枝特性方面快速评判出观赏价值高的柳树无性系,为柳树的进一步选育和园林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