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科学   1篇
  3篇
综合类   7篇
农作物   14篇
畜牧兽医   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21.
1选好种兔关 一般种兔场的公母比例为1:5只为宜,俗话说“公兔好好一坡、母兔好好一窝”,选好种兔是关键,一般公兔选择外貌比较凶悍、方头、耳大、颈粗,胸前宽而后身长,性欲强,阴茎略向体后勾曲。母兔要面目清秀,面颊小、食欲好、母性强、温驯、性周期、发情期比较明显,乳头对称,呈偶数为最好。  相似文献   
22.
针对秦巴山区茶园管理技术的需求,在茶园施肥调查的基础上,采用氮肥全年总量控制,磷、钾、镁肥用量结合茶叶产量和土壤条件定量的技术措施,通过优化技术参数,提出有针对性的技术方案。通过茶园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的示范与应用,将提升秦巴山区茶业发展的竞争力和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23.
介绍了一种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温室控制系统,该系统利用传感器测量温室中的温度、湿度及光照度等;利用ZigBee技术实现温室主要参数的远程传输,利用在线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Online Least Square Support Vector Machine),实现温室自适应控制。  相似文献   
24.
以茶树品种龙井43为材料,测定8月19日和9月23日不同时间点茶树冠层处光强、叶片温度、光合参数、品质成分含量及品质成分合成基因表达,初步明确光强、叶片温度对秋茶光合作用及三者对秋茶品质成分积累和相关合成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秋茶叶片温度以及叶肉细胞光合活性是影响净光合速率的关键原因,并且叶片温度可能通过调控儿茶素合成基因CsPALCsF35HCsANSCsUFGT及氨基酸合成基因CsGSCsGOGATCsTS1表达来影响秋茶茶多酚、氨基酸含量。另外,秋茶冠层处光强和净光合速率与部分品质相关合成基因的表达水平具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25.
[目的]茶树是多年生叶用作物,对氮肥的需求量较大,施用氮肥是提高茶叶产量的主要措施之一.但过量施用氮肥不仅降低茶叶的氮肥利用率,还会带来环境风险.明确我国茶园氮肥施用状况和氮肥主要损失途径,为茶园合理施用氮肥,降低氮肥损失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茶园、氮肥利用和损失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筛选...  相似文献   
26.
畜禽标识是承载畜禽信息的标识物,国家对动物疫病实行、追踪溯源,由农业部实施动物免疫标识溯源项目,其目的是为了控制重大动物疫病发生、流行和传播。在日常执法中畜禽标识是否能够作为执法监督检查的一项具体内容,在此,笔者就一例因未佩戴动物免疫耳标的执法事件与广大同行们进行探讨交流。  相似文献   
27.
1饲养管理 大棚养猪的饲养管理主要是控制棚内的温度、湿度。猪生长的适宜温度是在22.25℃,适宜环境湿度为55%~75%(相对湿度)。应在棚内各安装一支温度计、湿度表。大棚两端应设计通风口,在炎热的夏季应降温,在冬季搞好棚内的保暖。  相似文献   
28.
在过去10年中,施用生物质炭降低氮素淋洗正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为全面总结分析生物质炭在降低农田土壤硝态氮淋洗方面的影响,本文收集了2010-2016年在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上发表的相关中英文文献41篇,采用加权平均法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在农业生产过程中,86%的研究数据表明施入生物质炭可降低土壤硝态氮淋洗,且降低比例随生物质炭施入量的增加而升高。同时,98.2%的研究数据显示生物质炭的施入可以减少土壤水分淋溶体积,平均降幅达10.0%。生物质炭的施用效果以在中性土壤(pH=6.48)为最佳,硝态氮的淋失减少量达30.7%。研究表明,生物质炭可以降低土壤硝态氮的淋洗,平均降幅达24.6%,其淋洗效果主要与生物质炭施用量及原材料有关,此外土壤类型、土壤酸碱度等也是相关影响因素。但是目前关于生物质炭对硝态氮淋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室内土柱模拟,未来仍需长期的田间定位试验来进一步验证其作用效果。  相似文献   
29.
茶园是介于典型农业和林业之间的生态系统。茶产业兼具生态功能和经济效益,积极开发建设生态低碳茶园是践行习总书记“三茶统筹发展”,服务国家“双碳”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文章以茶园固碳减排为目标,围绕茶园生产管理,从茶园养分管理和病虫害防控等方面介绍降低茶园碳排放的技术措施,从茶园土壤管理和茶园植树种草等方面介绍茶园固碳技术措施,以期为生态低碳茶园建设提供技术指导,实现我国茶产业生态、低碳、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0.
对148个茶园土壤的微生物量碳(MBC)质量分数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茶园土壤MBC的质量分数(ωmic)在38.1~680.2 mg·kg-1之间,平均为246.0 mg·kg-1,其含量变化幅度较大,主要受到土壤有机碳、pH、茶园管理方式、植茶年限、成土母质以及全氮量的影响.(1)茶园土壤的ωmic与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