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0篇
农学   27篇
  10篇
综合类   62篇
农作物   30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本文论述了国内外关于谷物淀粉的生物合成和主要理化特性、淀粉性状的遗传及其与品质关系等的研究进展。阐述了淀粉品质性状研究在谷物品质育种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2.
中国小麦微核心种质溶剂保持力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进一步挖掘小麦种质资源潜力,给小麦新品种选育创造条件,对我国245份小麦微核心种质的SRC特性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在这些种质材料中,4种SRC总体上有一定的差距,变异范围较大,其中水SRC为75.7%~100.7%,碳酸钠SRC为87.5%~111.7%,乳酸SRC为79.8%~110.6%,蔗糖SRC为107.2%~141.6%。水SRC≤80%的有45份,占材料总数的18.4%;碳酸钠SRC≤95%的有55份,占材料总数的22.4%;乳酸SRC≤85%的有40份,占材料总数的16.3%;蔗糖SRC≤120%的有53份,占材料总数的21.6%。不同麦区间SRC存在一定差异,其中来源于华南冬麦区小麦品种的SRC显著低于其他各麦区,表现为较低的水SRC、碳酸钠SRC和乳酸SRC,来源于北部春麦区和北部冬麦区小麦品种的蔗糖SRC显著低于其他各麦区。与国外引进品种相比,选育品种的乳酸SRC和蔗糖SRC较低,地方品种和选育品种间,除蔗糖SRC存在显著差异外,其他3种SRC差异皆不显著。  相似文献   
73.
品种和种植环境对软质小麦品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18个软质小麦品种于2000--2001年分别种植在合肥和宿州,分析碱性水保持力(AWRC)、SDS沉降值、膨胀势、直链淀粉相对含量、PPO活性等5个品质性状的变异。结果表明:品种间AWRC、SDS沉降值和直链淀粉相对含量差异极显著,膨胀势间差异显著,PPO活性差异不显著;地点间AWRC、PPO活性、直链淀粉相对含量差异极显著,SDS沉降值、膨胀势差异不显著。两试点间AWRC、SDS沉降值的品种差异较一致,其次是直链淀粉相对含量。AWRC和直链淀粉相对含量既受品种差别的影响又受环境的影响;SDS沉降值和麦粉膨胀势主要受品种的影响,而PPO活性主要受环境的作用。  相似文献   
74.
普通小麦SDS沉淀值、蛋白质含量及GMP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168个普通小麦品种(系)为试验材料,分析了 SDS沉降值、蛋白质含量及GMP含量的品种间变异及3项品质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 SDS沉降值与蛋白质含量、GMP含量分别呈极显著正相关,蛋白质含量和GMP含量间也呈极显著正相关。被测普通小麦SDS沉降值的变幅为23.0~60.0ml,变异系数为17.14,蛋白质含量的变幅为11.85%~17.92%,变异系数为9.20,GMP含量的变幅为2 .79%~10.89%,变异系数为26.55。  相似文献   
75.
普通小麦籽粒硬度的分子标记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籽粒硬度是决定小麦磨粉品质和食品品质的重要性状,蛋白复合体Friabilin的两种主要肽Puroindolinea(PinA)和Puroindolineb(PinB)是决定籽粒硬度的关键。用单籽粒谷物特性仪(SKCS)、PCR技术和改进的SDS-PAGE方法分析了85份小麦品种的籽粒硬度和基因突变形式,结果表明,与软质小麦相比,硬质小麦品种在基因或蛋白质表达水平上发生了变化,有31份野生型的软质小麦Pina-Dla/Pinb-Dla和6份Pina-D1b/Pinb-D1a突变型,42份Pina-D1a/Pinb-D1b和6份Pina—D1a/Pinb-D1p突变型。  相似文献   
76.
麦谷蛋白亚基组成类型是决定小麦加工品质的重要内在因素,改进小麦品种的亚基构成已成为品质育种的重要依据之一,因而鉴定优质亚基的类型对品质育种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采用郑麦9023/安农9267、皖麦19/安农9267/皖麦19、#445/陕225//安农91168/繁3/皖麦19的F5代株系,烟农19/安农9914、烟农19/安农9916的F3代株系,烟农19/安农9914的F4株系组成9个群体,共1 562个株系,分别检测HMW-GS、LMW-GS的组成,测定了和面图参数和SDS沉降值,分析了麦谷蛋白亚基等位基因对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Glu-A1位点,1亚基的SDS沉降值显著高于N亚基,1亚基的峰高显著大于N亚基,对于和面时间、衰落角(耐揉性),两亚基间差异不显著.在Glu-D1位点,5+10亚基SDS沉降值显著高于2+12,和面图参数中峰高及和面时间5+10显著高于2+12,衰落角差异不明显;2+12亚基与4+12亚基对SDS沉降值及和面图参数的影响差异不显著.Glu-B1位点,SDS沉降值17+18亚基高于14+15亚基,峰高与衰落角两对亚基间差异不显著,和面时间17+18亚基显著高于14+15亚基;对于LMW-GS,Ⅱ-1群体的Glu-D3e亚基SDS沉降值显著高于Glu-D3a,其他3个群体亚基间差异不显著,在和面时间、峰高及衰落角3项指标中,Glu-D3a与Glu-D3e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77.
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变异与加工品质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7,他引:13  
用扬麦158分别与强面筋品种安农9192和Karl组配成2个杂交组合,分析了其F4代93个株系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及有关品质性状,研究了不同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及亚基组合对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Glu-Al的等位变异(亚基1和N)Glu-dl的等位变异(亚基5+10和2+12)对SDS沉淀值、和面时间、耐揉性和GMP含量有显著影响,对蛋白质含量、和面图峰高的影响较小。亚基1和5+10与强  相似文献   
78.
重离子辐照春麦稳定后代品质和贮藏蛋白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低能重离子辐照春麦定西 2 4,经过多年选择获得了稳定的两个后代 1 1 8和1 1 9。品质测定和种子贮藏蛋白分析表明 :1 )同定西 2 4相比 ,1 1 8的蛋白质含量提高了 1个百分点 ,1 1 8和 1 1 9的SDS沉降值都有所升高 ;2 )在和面仪曲线分析中 ,两个品质的和面时间和 7分钟带宽均有所下降 ,而峰高和 7分钟尾高 ,1 1 8增加 ,1 1 9降低 ;3 )辐照后代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类型没有改变 ,但其相对含量发生了很大变化 ;4)低分子量麦谷蛋白和醇溶蛋白区表现了新带产生和旧带消失的较大改变。品质性状及贮藏蛋白的变化为重离子辐照小麦材料实现高产、优质的结合提供了机会  相似文献   
79.
安徽省小麦品质区划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决定小麦品质区域性差异的重要环境因子可能包括小麦生育后期的气候条件、土壤条件等。通过分析这些因素的南北变化规律,初步将安徽划分成2个品质区域,即淮北的中筋、强筋小麦产区和淮南的中筋、弱筋小麦产区。  相似文献   
80.
参照农业部小麦穗发芽抗性鉴定行业标准(NY/T 1739-2009)对国家小麦良种联合攻关2018-2019年度40份小麦新品系进行穗发芽抗性鉴定.结果 发现,黄淮南片广适组和抗赤霉病组等29份半冬性小麦品系穗发芽抗性均为感或高感,未鉴定出抗性品系,且品系间变异系数(11.23%和22.06%)明显低于长江上、中下游区试验组的11份品系(88.09%,45.45%),半冬性品系的穗发芽抗性区分度较低.因此,根据该行业标准,从2019-2020年度128份国家小麦良种联合攻关参试品系中随机选取25份和18份试验材料,分别设置2、3和4d共3个发芽处理时间,研究不同发芽时间对穗发芽抗性鉴定的影响,并对穗发芽时间进行优化,以确定合适的穗发芽处理时间.结果 表明,和穗发芽3、4d相比(27.44%,13.84%),发芽2d的品系间穗发芽抗性差异明显(高感—高抗),变异系数较大(46.26%,54.89%).进一步对128份品系的穗发芽抗性鉴定,结果也发现发芽处理2d,各参试组穗发芽抗性变异较大,能够有效区分半冬性品系间抗性水平,与生产实际相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