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3篇
农学   23篇
基础科学   2篇
  11篇
综合类   69篇
农作物   27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大豆种子蛋白质和油份性状的QTL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栽培大豆TK780与野生大豆Hidaka4杂交后所得的96个重组自交系(RILs)群体为材料,应用已构建好的连锁图谱,采用MapQTL5.0MQM作图法(Multiple-QTL Model)以及Excel 2007软件对F10代群体的蛋白质含量和油份含量进行QTL定位以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蛋白含量与油份含量存在...  相似文献   
22.
姜述君  于涵  张国庆  范文艳  马凤鸣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320-15321,15336
[目的]确定细交链孢菌酮酸(tenuazonic acid,TeA)对稗草的毒害作用是否与其诱导氧化胁迫及抗氧化酶活性变化有关。[方法]通过离体试验研究了TeA处理稗草叶片丙二醛和过氧化氢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稗草叶片经500μmol/L TeA处理后,叶片中丙二醛和过氧化氢含量分别较对照增加了247.86%和67.00%,表明TeA处理诱导了稗草叶片中活性氧暴发,并导致丙二醛和过氧化氢的大量积累。TeA引起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还原酶(GR)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升高,其中在500μmol/LTeA处理下,稗草叶片SOD、GR和CAT活性均较对照增加1倍以上。[结论]TeA诱导活性氧的产生引起稗草叶片氧化胁迫,同时诱导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升高。  相似文献   
23.
以甜菜品种KWS0143为材料,采用“3414”设计方案,探讨肥料对酶活性的影响及酶活性与甜菜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甜菜生育期间,随着施氮水平的升高,谷氨酰胺合成酶和谷氨酸合成酶活性增强,磷肥与酶活性在生育前期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在8月初(块根增长初期)可以通过增施相应肥料来调节氨同化途径的强度;谷氨酰胺合成酶...  相似文献   
24.
不同磷效率大豆干物质积累、光合生理特性及产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不同磷效率基因型大豆品种,采用盆栽控制磷供应量,探讨其同化物积累及光合生理特性与产量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磷高效品种在低高磷处理下,相对干物质量比较高,能达0.9左右,而磷低效品种多在0.6左右;在低磷处理下,磷高效品种的净光合速率Pn均大于高磷处理,磷低效品种则小于高磷处理;高磷处理使气孔导度Cond、胞间CO2浓度(C i)、蒸腾速率(Tr)增加;低磷处理加强大豆叶片水分利用率(WUE);磷高效品种低高磷处理下产量比在0.9左右,磷低效品种仅为0.62。因此,可以将低高磷下干物质量比和产量比作为筛选不同磷效率基因型大豆的指标。  相似文献   
25.
正茬与连作大豆根系分泌物差异及对大豆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GC-MS分析法,检测正茬、连作大豆根系分泌物成分,比较其差异,测定分泌物对大豆种子萌发和初生根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分泌物相同的成分有邻苯二甲酸、乙苯、苯乙烯、丙三醇、二十四烷、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等。连作大豆根系分泌物提取物中,(E)-2-丁烯酸、7,9-二甲基-十六烷、甲基-丁二酸、2-乙基-1-十二醇、二十烷、十一醛相对含量较高,而且这些物质未在正茬大豆分泌物中检测到,这些物质在大豆连作中的化感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无论是正茬还是连作大豆根系分泌物对大豆种子的萌发和初生根生长都表现出抑制作用,抑制作用随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在相同浓度处理下,连作大豆根系分泌物对种子萌发和初生根生长的抑制作用要高于正茬。  相似文献   
26.
中国大豆种质抗SCN基因rhg 1位点SSR标记等位变异特点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与抗大豆胞囊线虫病主效基因rhgl紧密连锁的SSR标记Satt309分析634份中国大豆种质,以21份美国种质为对照,目的是明确我国抗大豆胞囊线虫病种质资源的特点,为大豆抗胞囊线虫病种质资源鉴定及抗线育种提供依据。149份免疫或高抗种质和495份感病种质共鉴定出6个等位变异,其中介于134bp和149bp之间的Satt309—5为新等位变异,具有该等位变异的陕西三股条黑豆和山西忻县小黑豆分别免疫和中抗1号生理小种。对不同等位变异、不同抗性等级和抗不同生理小种种质的分析表明:92.13%的感病种质具有125bp、131bp或149bp等位变异,抗病种质在各等位变异都有分布,但以128bp和134bp为主,在具有这两个等位变异的种质中,有72.46%表现为抗病,且77.27%的免疫种质、87.69%的双抗种质和100%的三抗种质都具有这两个等位变异。16份具有128bp等位变异的种质中有14份来自山西省,另有2份是黑龙江省和河北省的育成品种,推测山西省可能是Satt309位点128bp等位变异种质的起源地。本研究结果可为大豆抗胞囊线虫病育种的抗源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7.
在框栽和田间条件下研究了ABT5号增产灵浸种处理和叶喷处理对甜菜农艺性状及对甜菜叶片和根系内源激素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ABT5号处理明显增加根中赤毒素(GA_(1、3、4、7))、生长素(IAA)含量。明显增加根及叶中细胞分裂素(DHZR_S)含量,降低脱落酸(ABA)含量,导致刺激生长的激素(DHZR_S GA_(1、3、4、7) IAA)与抑制生长激素(ABA)的比例在根组织中表现出浸种处理>叶喷处理>CK的结果。这是ABT5号处理后甜菜块根增产的生理机制之一。本实验证实,ABT5号处理仅促进主根生长,不形成簇状叉根。浸种处理在框栽和田间试验中分别比对照增产12.58%和13.10%,叶喷处理比对照增产9.85%和10.67%,ABT5号处理对块根含糖率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28.
采用框栽和水培的研究方法,研究甜菜对豆磺隆的耐性差异与豆磺隆吸收及传导的关系。结果表明:甜菜对豆磺隆耐性与豆磺隆的吸收无关;豆磺隆茎叶处理后48h,耐豆磺隆甜菜与敏感甜菜根中豆磺隆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耐性甜菜叶片中豆磺隆短时间的迅速降解,传导至根部少、受豆磺隆毒害时间短是耐性形成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9.
作物栽培学讲授思路和方法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作物栽培学的讲授思路和方法进行探索,在思路上,将该门课程的开始与结束由简图和详图串连起来,使知识的掌握更加系统完整;在方法上,归纳出按"位置、形状、内容"的线索,思考作物栽培学的基本概念、将作物生长发育特性的描述性语言转换成图形和公式,从感性认识进入理性思考并便于记忆。  相似文献   
30.
不同磷效基因型大豆在生长关键时期根系形态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不同磷效基因型大豆:磷高效品种(HP134、HP119)、磷低效品种(LP113、LP102),采用盆栽控制磷供应量(低磷和高磷),探讨其牛长关键时期(花期、结荚期、鼓粒期)的根系形态变化,以期从根系形态学特点为筛选磷高效利用基因型大豆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结果表明:在低磷处理下,磷高效品种的根系适应性强,根系通过增加根长、根总表面积、根体积、根直径、总根毛数来增强对土壤中磷素的吸收,但HP119和HP134两者适应低磷的根部表现又有所不同;磷低效品种根系适应性较差,其根长、根总表面积、根体积、总根毛数在不同处理下相差很大,多数郜呈显著甚至极显著差异,且各项数值在低磷处理下远低于高磷处理.由此可见,在大豆生长关键时期可以利用根系形态变化来较好的区分筛选不同磷效基因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