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0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2篇
  52篇
综合类   56篇
农作物   9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21.
棉花子叶超氧化物岐化酶活性、蛋白质、叶绿素、丙二醛含量、细胞膜电解质外渗率、钾离子外渗率和可见伤害的症状等七种生化指标对模拟酸雨的响应具有典型的Logistic特征。本文给出了对这一分布方程进行拟合的计算程序,对拟合结果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2.
为了准确揭示奶牛场的甲烷排放特征,在我国首次采用国际上最新的反演式气体扩散技术与开路式激光仪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别于2009年冬季和2010年春季测定了保定市某奶牛养殖基地甲烷的排放特征,测定期间养殖基地的动物总量平均为1 200头.结果表明,奶牛养殖场尺度的甲烷排放在冬季和春季均呈现出规律性的日排放特征,即养殖场甲烷日排放高峰出现在05:00、11:30和16:30,排放高峰的出现时间与上料时间基本吻合;冬季和春季试验期间该养殖场的反刍和粪尿甲烷总排放量分别为0.31 t·d-1和0.36t·d-1,养殖基地内整个牛群平均每头牛的反刍和粪尿甲烷日排放总量分别为0.26 kg·d-1和0.30 kg·d-1,春季的甲烷日排放量比冬季约高16.7%,初步揭示了奶牛场尺度甲烷排放的季节性差异.  相似文献   
23.
不同施肥措施对青萝卜生长发育和养分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了冀中地区不同施肥处理对青萝卜产量、干物质量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不施氮处理(CK)相比,氮肥施用显著提高了萝卜产量,增加幅度达37.4%~72.9%。与农民常规施肥(CNT)相比较,70%优化施肥处理(70%ONT)和优化施肥处理(ONT)的产量分别提高24.0%和25.8%。萝卜干物质量和氮磷钾累积量表现为70%ONT和ONT最高,CK最低。萝卜总干物质累积量与氮、磷、钾养分累积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通径分析表明,总氮量对干物质量的贡献最大,其次是总钾量,总磷量最小。氮肥利用率、农学效率、生理效率及偏生产力均以70%ONT处理最高。综合评价各指标,当地产量水平下青萝卜合理施氮量为120~160kg/hm2。  相似文献   
24.
根据国家统计数据、农业部农户调查数据以及化肥生产数据,分析了长江中下游地区7省(市)化肥消费特征与市场供需平衡情况.结果表明,该区化肥消费以氮肥和复合肥为主,而钾肥和复合肥增长最快,2004年有82.8%化肥施用于小麦、水稻、玉米、棉花、蔬菜、果树等作物;氮肥(除果树外)施用过量,磷钾肥相对不足;种植结构中粮食播种面积的下降,经济作物播种面积上升将会促进磷肥、钾肥需求量的增加;2005年该区化肥自给率为90.6%,氯肥、磷肥均出现盈余,但钾肥缺口很大.因此,未来长江中下游地区化肥消费将继续增长,上海、浙江、湖北等地将成为磷复肥、钾肥消费增长区,该区农业主管部门应推广合理施肥技术,相关企业应根据不同作物化肥消费特征合理安排化肥生产,保证区域化肥供应,促进当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5.
河北平原冬小麦增产增效潜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给提高冬小麦产量及氮肥增产效应提供依据,采用大量农户调查数据和田间试验数据,依据产量差、效率差等指标,对河北平原冬小麦增产增效潜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河北平原区冬小麦农户平均产量为6.16t.hm-2,氮肥农学效率为4.0kg.kg-1,氮肥用量为272.7Nkg.hm-2。相对于光温生产值、高产纪录、高产农户和施肥区产量,农户的增产空间分别为214.8%、55.4%、21.3%和11.2%;如果以氮肥农学效率10和30kg.kg-1为目标值,农户的氮肥增效空间分别为150%和650%。河北平原不同生态类型区之间差异不明显。如果能够实现高产高效(产量为高产农户产量,氮肥农学效率为10kg.kg-1),则河北平原区冬小麦可以增产约298.7×104 t,少施氮肥约7.2×104 t(折纯)。建议降低或维持现有氮肥投入水平,通过综合措施增加冬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26.
本文回顾了河北省康保县1949~1994年的粮食生产状况,分析了当地水土资源特点,阐明了康保县粮食生产发展的潜力。结合国家“七·五”、“八·五”攻关项目旱地农业张北试验区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康保县农业发展的途径和大幅度提高粮食产量及资源利用效率的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7.
[目的]研究叶片养分含量与产量、品质的关系,并依据该关系确定冀中地区桃树优质高产的叶片氮磷钾临界值范围,及实现该目标所需的化肥投入量与土壤养分保证量.[方法]在冀中地区选取60个小型桃园进行了连续3年的跟踪监测.于盛花期后60天采集桃树叶样,测定氮磷钾含量.收获后,调查果实产量、单果重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将各...  相似文献   
28.
孙菁菁  高肖贤  魏静  马文奇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6):12833-12835
[目的]为了建立适合河北山前平原区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inn.)高产高效栽培的技术体系,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管理模式对冬小麦产量、干物质积累、养分吸收及养分生产效率的影响。[方法]4个管理模式分别为农民习惯模式、高产高效模式、再高产模式、再高产高效模式,其中农民习惯模式按当地农民常规种植进行,高产高效、再高产和再高产高效模式分别为设置一定增产增效目标下各种管理措施的优化组合。[结果]与农民习惯相比,管理措施优化组合的高产高效、再高产和再高产高效3种模式均显著提高了冬小麦的产量、干物质积累量、氮磷钾养分吸收量和氮肥生产效率,其中产量分别提高20.7%、30.5%和22.5%,氮肥生产效率分别增加67.1%、17.3%和29.7%。再高产模式下产量、干物质积累和氮磷钾的养分累积量最高,高产高效模式下氮肥生产效率最高,达47.3kg/kg。[结论]通过管理技术的优化组合,可以实现冬小麦产量分别提高10%~15%和30%~50%、氮肥生产效率分别提高15%~20%和30%~50%的高产高效目标。  相似文献   
29.
降低玉米籽粒中植酸磷含量是减少粪磷污染的重要途径,探明施磷与植酸磷积累的关系对于降低植酸磷含量有重要意义.利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供磷水平对2个玉米品种生长期间不同部位磷含量与籽粒植酸磷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磷肥可以提高2个玉米品种籽粒中总磷和植酸磷的含量以及积累量;金海5号的植酸磷含量与积累量均高于浚单20;植酸磷占全磷的比例在50%~62%之间,高植酸品种金海5号略高于低植酸品种浚单20;随着施磷肥水平的增加,降低了2个品种根、雄稳、穗轴等部位的磷转移率,但各部位转移到籽粒中的总磷的比例受施磷影响较小;玉米乳熟期稳住叶、苞叶、完熟期籽粒磷含量及磷积累量与植酸磷积累量成显著正相关.因此,合理施用磷肥、调控磷素在玉米体内的分配,对于调节玉米籽粒植酸磷积累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0.
酿酒葡萄‘赤霞珠’养分累积动态及养分需求量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张志勇  马文奇 《园艺学报》2006,33(3):466-470
 研究了酿酒葡萄‘赤霞珠’ (Cabernet Sauvignon) 整个生育期内N、P和K的动态变化及养分需求量。结果表明: 葡萄叶片中N和P浓度变化较大, 浆果膨大期至着色期, 叶中N和P的浓度相对稳定; 果实中K浓度的变化最大, 浆果始熟期至采收期果实中K浓度较稳定; 整个生育期内, 赤霞珠葡萄N、P、K的累积量整体上均呈上升趋势, 且在采收期达到最大值。每形成1 000 kg赤霞珠葡萄的养分需要量分别为: N 5.95 kg, P2O5 3.95 kg, K2O 7.68 kg, N、P、K的吸收比例为10.0∶7.0∶13.0。建议浆果膨大期至着色期可作为N和P营养诊断的最适宜时期; N肥应重点施于葡萄花期之前, 浆果膨大期至着色期可再适当补施; P肥重点施于浆果膨大期之前; 浆果膨大期至着色期的糖分快速累积时期重施K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