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0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2篇
  52篇
综合类   56篇
农作物   9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41.
化肥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调控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利  马文奇 《中国农资》2006,(12):26-27
化肥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调控途径既要立足于国内化肥产业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又要在合理利用世贸规则的基础上加以实施。本文基于中化化肥农大研发中心化肥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的结果,论述了化肥产业存在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2.
肥料是工农业绿色发展的纽带,是支撑绿色转型发展的重要物质。新时期我国工业和农业绿色发展均面临着生产环境代价大、资源利用效率低等重大挑战,尤其是肥料生产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养分资源无法实现高效利用。为更好解决工农业发展所面临的关键问题,本文提出了矿产资源养分全量利用思路与产业化途径,着重介绍了矿产资源养分全量利用的基本概念与内涵、利用策略和产业化途径,以期为工农交叉融合创新的绿色智能肥料产业发展提供解决方案,促进科技创新解决产业关键问题,为创新绿色智能肥料与推动化肥产业绿色转型升级提供战略支撑。  相似文献   
43.
  【目的】  研究脲酶抑制剂和硝化抑制剂对设施大棚蔬菜产量、土壤氮分布及土壤–蔬菜系统氮平衡的影响,为调控优化设施蔬菜生产中的氮素养分管理技术、减少氮素损失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供试蔬菜大棚位于河北省涿州市,种植年限8年,种植模式为黄瓜 (Cucumis sativus L.)–紫甘蓝 (Brassica oleracea L.) 轮作。试验设不施氮肥处理 (N0) 和施氮肥处理;在相同施氮量下,再设施氮不施抑制剂 (N)、配施脲酶抑制剂 (N+UI)、配施硝化抑制剂 (N+NI) 和配施脲酶抑制剂+硝化抑制剂 (N+UI+NI) 4个处理。所有处理在黄瓜定植之前基施有机肥41500 kg/hm2,除N0外,其他处理同时底施化肥N 56.3 kg/hm2。在试验开始一个月后每隔10~15天进行一次追肥,全生育期总计共施入化肥N 304 kg/hm2。紫甘蓝茬不再施用有机肥,只在定植前底施化肥N 135 kg/hm2 (N0处理除外)。测定指标包括黄瓜、紫甘蓝产量和不同生育时期土壤硝态氮含量和收获季植株含氮量,分析作物吸氮量、氮素利用效率、土壤无机氮累积量和土壤-蔬菜系统的氮素平衡状况。  【结果】  与N处理相比,N0处理黄瓜产量没有显著降低,但紫甘蓝产量显著下降了12.7 %;3个配施抑制剂处理 (N+UI、N+NI和N+UI+NI) 的黄瓜产量较N处理无显著增加,但吸氮量显著提高了7.6%~11.9%,氮素表观利用率、氮肥农学效率和氮素收获指数分别显著提高34.5%~53.3%,13.5~22.5倍和1.5~3.6个百分点,其中N+UI+NI处理的农学效率和收获指数最高;3个配施抑制剂处理的紫甘蓝产量显著高于N处理,其中N+UI+NI又显著高于N+UI和N+NI,3个抑制剂处理紫甘蓝吸氮量和氮肥农学效率分别显著提高18.0%~21.4%和34.8%~68.3%。3个抑制剂处理的两茬累积氮素表观利用率和农学效率均显著高于N处理,分别显著提高了76.9%~94.2%和52.8%~98.3%,其中N+NI的累积表观氮素利用率最高,N+UI+NI农学效率最高。综合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考虑,N+UI+NI的效果最优。配施抑制剂后,黄瓜、紫甘蓝各生育时期耕层土壤硝态氮含量显著提高,至紫甘蓝收获期,0—100 cm剖面的硝态氮累积量显著增加215.1%~275.2%,氮素盈余量显著下降15.1%~17.8%,但其氮素盈余率仍维持在35.5%~37.1%。  【结论】  由于连续的高氮投入,导致种植多年的蔬菜大棚土壤氮素供应水平较高,当季施用氮肥以及配施氮抑制剂的增产效应不明显。但在适宜的氮素肥力水平下,氮肥配施脲酶/硝化抑制剂可显著提高蔬菜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增加经济效益,同时显著降低土壤氮素盈余率,并将氮素有效保存在100 cm以内的土层中。然而,菜田土壤累积的大量氮素在大水漫灌时可能发生淋溶损失,因此在多年连作的土壤肥力水平较高的设施蔬菜生产中,氮肥的优化施用与调控技术仍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4.
分析了冀西北坝上高原莜麦生育期间降水特点和旱地土壤水分周年变化规律,在旱棚控水条件下,研究了莜麦需水规律。结果表明,本区6月中旬是稳定干旱期;40cm以下土壤水分作物利用不充分;拔节到孕穗期是莜麦水分敏感期和高速耗水期。本文提出了促根下扎深层摄水和调整播期使需水敏感期与稳定干旱期错位、高速耗水期与雨季重合是提高莜麦产量的技术关键。  相似文献   
45.
河北省猪粪尿氮产生量及氨挥发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统计资料和文献数据,在确定不同养殖方式的(农户散养、集约化养殖)各猪种(育肥猪、母猪、幼猪)氮排泄量和NH3排放因子参数基础上,对2004年河北省农户散养和集约化养殖下各猪种粪尿N产生量及NH3挥发量进行了估算分析。结果表明:(1)2004年河北省猪粪尿N产生量约为81.6×104t,空间变异性较大,主要集中在石家庄、唐山、保定等地区;农户散养下猪粪尿N产生总量约为集约化养殖下总量的2倍;(2)2004年河北省猪粪尿NH3挥发量约为28.5×104t,石家庄、保定、唐山等地区挥发量最大;农户散养下猪粪尿NH3挥发量约为集约化养殖下总量的3倍多;(3)农户散养、集约化养殖下猪粪尿NH3-N损失率分别为34%、19%,集约化养殖要比农户散养更有利于N素保持与利用,有利于减少NH3挥发所带来的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比较河北省主栽山药品种的矿质养分累积特性及营养品质的差异,以期为山药生产提质增效制定科学的养分管理措施。  【方法】  田间试验在河北省蠡县进行,供试山药(Dioscorea oppositifolia L.)品种包括棒药、大和白玉、紫药和小白嘴,山药4个品种的施肥量和施肥方法均一致。在成熟期,取样测定了山药地上部、根茎生物量,以及9种矿质元素(氮、磷、钾、钙、镁、铁、锰、铜和锌)含量和累积量。  【结果】  4个主栽山药品种根茎的鲜生物量表现为大和白玉>棒药>紫药>小白嘴,而干生物量表现为紫药>大和白玉>小白嘴>棒药。大和白玉根茎的氮、钙、镁、锰、铜、锌累积量最高,且钾、钙、镁、锰、铜、锌分配系数最高,紫药根茎的磷、钾累积量最高,且氮分配系数较高,磷分配系数最高,棒药根茎的铁累积量及分配系数均为最高。4个山药品种形成1000 kg产量对大量营养元素的需求量均表现为钾>氮>磷,对中量营养元素的需求量均表现为镁>钙,对微量营养元素的需求量均表现为铁>锌>锰>铜。以《中国食物成分表》(标准版)中山药的9种矿质营养品质指标作为参比,对4个供试山药品种的9个矿质营养品质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提取出特征值大于1的主成分3个,累计贡献率为96.77%。其中,第1主成分贡献率为56.45%,主要受钾、锌的影响;第2主成分的贡献率为29.09%,主要受镁、锰的影响;第3主成分的贡献率仅为11.22%,主要受铁的影响。矿质营养品质综合评价结果为大和白玉最优,其次是棒药,小白嘴和紫药分列第3和第4位,但4个品种矿质营养品质均优于《中国食物成分表》(标准版)中的山药品质。  【结论】  大和白玉为矿质营养品质最优品种,且为高锌品种,棒药为高钙、铁品种,土壤中钾、镁、铁、锰和锌含量是影响山药根茎矿质营养品质差异的主要元素。山药生产中,矿质肥料的施用要考虑土壤中矿质元素含量与不同品种的矿质元素需求,进行科学的养分管理,以进一步提升山药矿质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47.
不同施肥措施对冀西北坝上萝卜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冀西北冷凉气候条件下,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施肥措施对当地主栽萝卜品种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NPK)配施的萝卜生物量最大.缺少氮、磷或钾任一元素或萝卜生育前期钾素供应不足,均会影响肉质根膨大期以后叶片的生长,甚至导致早衰;同时降低萝卜产量,减产幅度达18.74%~70.38%.萝卜叶片的干物质累...  相似文献   
48.
利用统计数据和实地调研数据,借鉴国内外研究方法,系统地估算了河北省各地区规模化养殖和农户散养模式下的畜禽粪尿资源数量与粪尿农田负荷量。研究结果表明,2004年,河北省的畜禽规模养殖粪尿量比例达到49.6%,基本接近农户散养比例。廊坊和石家庄的规模养殖产生的粪尿比例在河北省位于前列,分别为72%和59%;河北省畜禽养殖对于农田的污染风险主要以规模养殖为主,规模养殖下农田负荷量为114.1t·hm^-2,该模式下单位面积农田氮负荷量为0.56t·hm^-2,磷为0.17t·hm^-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49.
河北省不同养殖模式的畜禽粪尿资源及污染风险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统计数据和实地调研数据,借鉴国内外研究方法,系统地估算了河北省各地区规模化养殖和农户散养模式下的畜禽粪尿资源数量与粪尿农田负荷量.研究结果表明,2004年,河北省的畜禽规模养殖粪尿量比例达到49.6%,基本接近农户散养比例.廊坊和石家庄的规模养殖产生的粪尿比例在河北省位于前列,分别为72%和59%;河北省畜禽养殖对于农田的污染风险主要以规模养殖为主,规模养殖下农田负荷量为114.1 t·hm-2,该模式下单位面积农田氮负荷量为0.56 t·hm-2,磷为0.17 t·hm-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50.
为了研究华北地区设施番茄地土壤N_2O排放特征,本研究设不施肥(CK)、单施化肥(CF)、单施有机肥(CM)及有机肥和化肥混施(DM)4个处理,采用密闭式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测定了设施番茄有机无机配施对土壤N_2O排放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肥施用后到番茄移栽前,由于土壤温度(10℃)和湿度(13.1%)较低,CK和CF处理排放量均较低,无明显的排放高峰,而CM和DM由于施用有机肥出现了较明显的N_2O排放增高的现象;之后随着对棚室内温度和湿度管理的加强,追肥/灌水后均有明显的N_2O高峰,且高峰期内的排放占总排放的54.9%~73.7%。整个生育期CK、CF、CM和DM处理的N_2O排放量分别为6.95,27.73,44.99和112.46kg/hm2,且CF、CM和DM处理的N_2O排放分别比CK增加了2.98,5.47和15.18倍,其N_2O-N排放系数分别为2.8%,4.7%和6.8%。由此可见,番茄移栽前温度对温室番茄生产中N_2O排放特征高于施肥,而施用有机肥处理由于大幅度增加碳源导致其N_2O-N排放系数高于单施化肥处理,因此加强温度和有机肥施用管理是降低番茄温室N_2O排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