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2篇
农学   8篇
  8篇
综合类   88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123篇
园艺   27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11.
为探讨不同氮磷配施条件下紫花苜蓿细根周转及不同土层分布动态特征,分析苜蓿细根周转各指标之间的关系。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进行田间试验,设置4个施磷水平[0(P0)、50(P1)、100(P2)和150 kg·hm-2(P3)]和两个氮水平[0(N0)和120 kg·hm-2(N1)],共计8个处理,通过微根管根系监测0~60 cm的土层细根周转特征。结果表明:在相同施氮条件下,随着施磷量的增加,紫花苜蓿细根总现存量、细根表面积密度、细根生产量和死亡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P2条件下达到最大值,且P1、P2处理显著大于P0处理(P<0.05),在相同施磷条件下,N1处理显著大于N0处理。在不同土层中,在相同施氮条件下,随着施磷量的增加,苜蓿细根现存量在0~30 cm土层中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0~15 cm土层中,P2处理苜蓿细根现存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不同处理下,苜蓿细根现存量主要集中在15~30 cm土层。在相同施氮条件下,随施磷量的增加,苜蓿细根周转率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细根周转率受细根现存量与细根死亡动态变化的影响较大。细根死亡量与周转率拟合的相关系数最大,拟合效果最好。综上所述,当施磷(P2O5)量为100 kg·hm-2、施氮(N)量为120 kg·hm-2时,能够显著增加苜蓿细根的现存量和根表面积密度,进而促进苜蓿根系周转和生长。  相似文献   
12.
通过研究不同氮素水平下滴灌苜蓿叶片形态特征、光合日变化规律,分析不同施氮水平下滴灌苜蓿光合日变化、叶片形态与干物质产量的关系,以期进一步揭示施氮对紫花苜蓿干物质及产量形成的影响机制,进而为优化实际生产中紫花苜蓿的氮管理策略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置0(CK)、60(N1)、120(N2)和180 kg·hm-2(N3)共4个施氮水平,在紫花苜蓿初花期对光合日变化、叶片形态、叶片氮含量和苜蓿产量构成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施氮处理下苜蓿的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均高于不施氮处理,施氮处理的苜蓿叶片胞间CO2浓度低于不施氮处理。对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综合影响最大的环境因子是光合有效辐射。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紫花苜蓿的叶长、叶宽、叶面积、比叶重,以及叶片干重、茎秆干重、干物质产量、叶片氮含量、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不同施氮水平下,对叶片形态结构影响最大的为叶面积,其次分别为比叶重、叶长和叶宽,对苜蓿干物质产量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叶片氮含量>净光合速率>叶面积>蒸腾速率>比叶重。不施氮和高氮处理下光合速率下降主要是因为光合活性受到抑制,属于非气孔因素。基于主成分分析,干物质产量、叶片形态以及光合作用综合得分最高的为N2处理,其次分别为N3、N1和CK处理。因此,施氮肥有助于紫花苜蓿光合面积和光合速率的协同改进,有利于光合产物的生成,从而促进苜蓿干物质产量的增加,在施氮量为120 kg·hm-2时提升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旨在对葡萄枝叶青贮饲料中天然附着优势乳酸菌进行分离培养和鉴定,为葡萄枝叶资源的饲料化利用提供可靠的乳酸菌资源。利用分子生物学鉴定法(16S rDNA序列分析)与传统的微生物鉴定法对分离出的乳酸菌进行鉴定,最终得到5株乳酸菌菌株,其中Q1菌株鉴定为肠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 mesenterica),Q2和Q5菌株鉴定为屎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Q3菌株鉴定为铅黄色肠球菌(Enterococcus casseliflavus),Q4菌株鉴定为海氏肠球菌(Enterococcus hirae)。所筛选出的乳酸菌除L.mesenterica在pH为9时不能生长,其余菌株均能在pH 3~9,4℃~45℃,3%和6.5% NaCl浓度环境下生长;其中E.hirae菌株在培养至24 h后其菌液pH可达到4.11,OD值为1.42,表现出最强的生长及产酸能力。  相似文献   
14.
15.
石细胞发育对“黄金梨”果肉硬化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黄金梨"发病果实与正常果为试材,通过对病果与正常果单果质量、果形指数、色差、石细胞含量、果胶甲脂酶(PME)活性、苯丙氨酸解氨酶(PLA)活性等指标的测定,探索"黄金梨"果肉硬化的发病原因。结果表明:病果石细胞含量明显高于正常果,病果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显著高于正常果,但病果与正常果相比较,在果胶甲酯酶活性上无明显差异;说明"黄金梨"果肉硬化与石细胞的发育和苯丙氨酸解氨酶关系密切,而果胶甲酯酶活性对果肉硬化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17.
混播比例对牧草及其青贮料降解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无芒雀麦与紫花苜蓿不同比例混播对牧草及其青贮品质的影响,本试验采用人工瘤胃技术,分析其体外降解率及降解液的pH值、NH3-N浓度和产气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混播与单播苜蓿相比,显著降低饲草降解液的pH值(P<0.01)、NH3-N(P<0.01)含量,对产气量影响不显著(P>0.05).青贮后,混播与单播苜蓿相比,降低青贮料降解液的pH值、NH3-N含量和产气量,但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8.
新疆高羊茅种子发育生理生化变化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在新疆塔里木农垦大学牧草试验站,对交战高羊茅种子发育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交战高羊茅种子发育过程中含水量是先慢后快阶段性下降,而种子干重则逐渐增加,种子在盛花期后22d达到生理成熟,含水量为52.29%,可溶性糖含量随种子发育成熟而逐渐降低,而淀粉含量则逐渐增加,但在发育后期它们含量变化有升降起伏,生长素和赤霉素含量变化总趋势是随着种子发育而降低,而脱落酸含量变化是先升后降。  相似文献   
19.
新疆高羊茅成熟过程中种子活力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0~2001年在新疆塔里木农垦大学牧草站,对交战(Crossfire)高羊茅种子不同成熟过程中标准发芽率、老化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浸出液含糖量、ATP含量以及脱氢酶和酸性磷酸脂酶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种子的成熟,标准发芽率、老化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ATP含量呈增长的趋势,种子活力逐渐增加。若仅靠一项指标评定种子活力,不够全面。交战高羊茅在盛花期20d以后种子活力相对较高,而且稳定,可适时收获种子。  相似文献   
20.
施氮肥对播种和分栽结缕草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1~2003年在山东省胶州市研究了施肥对不同建植方式(植株分栽、种子播种)结缕草种子产量及其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植株分栽和种子播种建植结缕草种子田,第3年可取得同样的种子生产效果;适量的施氮肥可提高结缕草单位面积生殖枝数,种子播种和分栽小区均施氮肥30 kg·ha-1 (秋季20 kg·ha-1 +春季10 kg·ha-1) 效果最好,其生殖枝数分别为3 343和2 941个/m2,随着施氮肥水平的提高,生殖枝数并未增加,反而降低;施氮肥能增加结缕草的穗长、小穗数/生殖枝、种子数/生殖枝、千粒重及结实率;适量施氮肥可提高结缕草种子产量,以播种和分栽小区施氮肥30 kg·ha-1(秋季20 kg·ha-1 +春季10 kg·ha-1)种子产量最高,分别达到844.50和874.65 kg·ha-1;分栽结缕草种子田生产的种子要比播种种子田的种子千粒重大,而且穗轴长。结缕草种子的适宜收获期为盛花期后第36天 (6月15日前后),此时种子含水量为26%~2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