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科学   14篇
  5篇
综合类   17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
基于改进级联神经网络的大豆叶部病害诊断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大豆叶部病害性状特征与病种之间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将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与神经网络智能推理技术相结合,充分挖掘大豆受病害胁迫后表现性状与病种之间的潜在规律,提出了基于改进级联神经网络的大豆病害诊断模型。首先利用自制载物模板无损采集大田大豆叶部病害数字图像,计算病斑区域的形状特征、颜色特征及纹理特征14维度特征参数;为突显各方面特征对于不同病害种类决定作用的差异性,构建各子神经网络并联的第1级网络,第2级网络的输入为第1级网络的输出,利用多维特征各自优势来自动取得病种模式推理规则,建立了用于大豆叶部病害自动诊断的两级级联神经网络模型,仿真实验准确率为97.67%;同时应用量子遗传计算优化级联神经网络参数,平均迭代次数为743,平均网络误差为0.000 995 445,提高了学习效率,实现了大豆叶部病害的高效自动诊断和精确测报,为大田农作物全面系统地开展作物病害监测、智能施药及自动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成熟期苹果树冠层器官异源图像配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精确构建果树冠层彩色三维空间结构,以成熟期苹果树冠层为研究对象,将PMD摄像机及彩色摄像机相结合获取冠层器官异源图像,开展异源信息配准技术研究。将SIFT算法应用于异源图像特征点提取研究中,并应用目标函数优化RANSAC算法完成同名点提纯以保证特征点匹配的有效性,避免了异源图像尺度变化及果园自然光照的影响;在分析异源图像成像效果基础上,确定了应用双线性映射模型求解异源图像空间映射关系,有效克服了应用仿射变换模型求解异源图像空间映射关系的不精确性。果园不同自然环境下的配准实验表明:提出的混合算法适用于苹果树冠层器官异源图像的配准,晴天顺光环境下的正确配准率为88.2%,晴天逆光环境下的正确配准率为84.2%,阴天环境下的正确配准率为72.7%。  相似文献   
13.
采用田间罩笼和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了葱蝇成虫对4种寄主植物的产卵选择,采用室内培养的方法研究了幼虫对寄主植物的取食选择。结果表明:在4种寄主植物中,田间罩笼试验以洋葱上葱蝇的发生数量最多,其次为大蒜和大葱,韭菜上数量最少|盆栽试验中,葱蝇成虫对4种寄主植物的产卵选择与田间罩笼试验结果一致,均以在洋葱上落卵量最多,韭菜上落卵量最少|葱蝇1龄和3龄幼虫对寄主植物的取食选择,均以选择洋葱的幼虫最多,大葱的次之,韭菜和大蒜上的较少。表明葱蝇成虫的产卵选择是决定葱蝇幼虫在不同寄主植物上发生程度差异的重要因素,诱杀成虫是葱蝇防治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4.
量化考核作为高校一种有效的管理手段,正日益受到重视,但传统的人工处理方式难以充分发挥管理的效果,因此,针对高校教师量化考核管理手段智能程度欠缺的弊端,开发了科学和实用的量化考核系统,并对该系统的具体内容进行了阐述,旨在进一步提高高校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好地实现自我目标,从而有助于高校建立切实可行的战略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5.
以图像处理为立意背景,以delphi7作为开发工具,实现了对图像中任意形状边界的封闭区域的剪裁,做到了图像中目标区域与背景区域的成功分离,为图像处理的进一步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不同药剂对韭菜迟眼蕈蚊致毒的温度效应及田间药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种杀虫剂为供试药剂,以韭菜迟眼蕈蚊为供试虫源,采用定量滴加法,在8、16、24℃条件下测定了5种药剂对韭菜迟眼蕈蚊幼虫毒力的温度效应,并进行了盆栽和田间的药效试验。结果表明:5种药剂均表现为正温度效应,其中吡虫啉的正温度效应最明显,24℃时的毒力是8℃时的4.66倍;其次为辛硫磷、噻虫胺和噻虫嗪,三者温度效应基本一致;而甲维盐温度效应最小;盆栽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50mg/L的处理剂量下,噻虫胺处理的幼虫校正死亡率为75.2%,防效最高,分别比同剂量处理的辛硫磷、吡虫啉和噻虫嗪处理高14.5%、24.8%和28.2%;田间药效试验表明,噻虫胺以100mg/L和50mg/L灌根处理最好,处理25d后的防效达100%和95.2%,显著优于200mg/L辛硫磷的防效(84.2%);吡虫啉100mg/L、噻虫嗪100mg/L的处理,防效分别达93.7%和96.9%,均优于辛硫磷200mg/L和100mg/L的处理;3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对韭蛆防效高,其中以噻虫胺表现优异,对韭菜迟眼蕈蚊的幼虫持续控制作用大,环境友好,十分适合田间防治韭蛆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针对大麦收购物流管理过程繁重、低效、自动化差,出错率高等弊端,本文设计了基于C/S三层模式的大麦收购管理系统。该系统运用分层的思想来构建软件系统的框架,最大限度的将数据抽象出来,使软件结构清晰明了,软件系统的可移植性大大增强。经在黑龙江龙垦麦芽责任有限公司测试,该系统可以较好地应用于大麦收购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8.
农作物生殖生长时期的生理生态性状,可通过其冠层图像表现型特征呈现出来,为解决农作物冠层图像特征难以提取的问题,以北方寒地大豆为研究对象,将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与多维特征选取机制相结合,研究了农作物冠层图像特征提取技术,并应用在大豆叶部病害诊断中。首先计算农作物冠层器官形状和颜色多维特征指标,然后利用主成分分析技术筛选有效特征参数,最后完成农作物病斑害图像特征提取及诊断方法。其仿真实验中病害种类诊断准确率为97.5%。该方法实现了农作物冠层图像特征提取及信息处理过程,为大田农作物全面系统地开展生长过程监测及病害防治提供重要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9.
基于图像处理的玉米叶部染病程度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玉米小斑病为例,探讨利用图像技术实现玉米叶部染病程度的计算方法.根据玉米叶部病害特点,综合应用阈值法、区域标记方法,对玉米叶部病害图片进行图像分割、统计病斑个数、去除冗余斑点、计算病斑形状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图像技术进行玉米叶部染病程度的计算是可行的,为有的放矢地进行农药喷洒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开展砒砂岩区土壤微生物活性及其环境影响因素研究,为发掘本土微生物资源及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奠定基础。[方法] 以鄂尔多斯砒砂岩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考察取样,测算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理化性质以及植被相关指标,分析坡面环境梯度土壤微生物数量分布特征、土壤生态功能、植被多样差异之间的相互影响。[结果] ①砒砂岩区土壤微生物区系中细菌为优势类群,放线菌次之,真菌很少。坡位环境梯度间土壤微生物各生理类群数量差异显著。②不同坡位土壤磷酸酶、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各异但含量极低。真菌数量与酸性磷酸酶显著正相关,细菌数量与脲酶显著负相关,放线菌数量与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显著或极其显著正相关。③研究区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粒径多集中于0.25~0.5 mm;阴坡0.25~0.5 mm土壤粒径比例大,0.106~0.25 mm粒径比例小,而阳坡和沟底与之相反;土壤含水率呈现:阴坡 > 沟底 > 阳坡;土壤的pH值、铵态氮、有效磷、全碳、全钙含量均为阳坡顶大于其他坡位。细菌数量与含水率、钙含量,放线菌数量与酸碱度均极显著负相关。④环境因子可解释土壤微生物数量差异的90%,其中坡位和土层影响最大(37.31%),植被次之(29.83%),土壤理化性质影响最小(22.86%)。在土壤理化性质中,团聚体粒径、含水率及pH值影响较大。[结论] 砒砂岩区坡位加剧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生理类群的分化,微生物的生存能力随着环境条件的下降而下降;生存环境适中的沟底孕育着该区生态修复关键的本土植被及土壤微生物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