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11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10篇
  31篇
综合类   157篇
农作物   20篇
畜牧兽医   24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51.
播期对寒地水稻稻瘟病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明确黑龙江东部地区的水稻主栽品种不同播期对其稻瘟病发病程度,2010年在佳木斯新民村对黑龙江东部地区的19个品种(系)进行了不同播期稻瘟病的发病程度研究。结果表明,空育131在4月19日播期的叶瘟发病指数4.75%与其它品种(系)比较差异极显著。垦鉴稻6号在4月19日播期、空育131在4月23日播期的叶瘟发病病情指数跟其它品种(系)比差异也极显著;空育131、垦鉴稻6号在4月19播期的穗瘟病最为严重,病情指数分别为25.93%、27.79%,与其它品种相比差异极显著;其它品种(系)除绥粳3号S1播期外,在任意播期的叶瘟、穗瘟发病指数差异都不显著;研究结果亦表明,无论是叶瘟还是穗瘟大多以4月27日播期最低。  相似文献   
52.
新型复合肥在黑龙江省水稻生产中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地评价新型肥料在黑龙江省水稻生产中的施用效果,利用大田区域联合试验的方法,通过将新型复合肥与常规肥料进行对比,研究新型复合肥的施用对不同积温带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复合肥处理较常规对照在佳木斯增产4.08%,在哈尔滨减产7.49%,且差异显著,在二九一农场减产5.18%。由于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下降引起减产,每穗粒数和千粒重增加导致增产。在成熟期,施用新型复合肥使佳木斯的干物质增加5.15%,而哈尔滨和二九一农场的干物质分别下降4.95%和3.89%。与常规对照相比,复合肥处理使佳木斯的氮肥偏生产力增加4.08%,而哈尔滨和二九一农场的氮肥偏生产力分别降低7.49%和5.18%。表明,该新型复合肥在黑龙江省不同水稻种植区域的应用效果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53.
以甘南尕海湿地不同植被退化阶段的泥炭沼泽和沼泽化草甸为研究对象,通过2013,2014两年凋落物试验分析,研究了不同植被退化过程中凋落物的分解速率及有机碳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植被退化演替,凋落物有机碳浓度、碳绝对含量和分解速率显著下降(p0.05)。分解速率从6—9月随时间变化均呈现下降趋势,相应的分解速率在0.001 3~0.009/d之间,分解速率最大的为2013年泥炭沼泽未退化PI(0.009/d),最小为2014年沼泽化草甸中度退化SⅢ(0.001 3/d)。泥炭沼泽凋落物中有机碳平均浓度未退化PI(515.07g/kg)退化PⅡ(489.62g/kg),沼泽化草甸凋落物有机碳平均浓度未退化SI(541.26g/kg)轻度退化SⅡ(488.28g/kg)中度退化SⅢ(456.01g/kg),且两年的凋落物碳绝对含量均减小,即发生净释放;凋落物分解速率及有机碳浓度、碳绝对含量都随植被退化加深而减小。  相似文献   
54.
1试验目的 探讨天然除虫菊乳油(云菊5%)在奶花芸豆上防治桃蚜的防治效果,为其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5.
1试验目的 试验研究30%2-(乙酰氧基)苯甲酸可湿性粉剂在大豆上抗旱增产的效果,为进一步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6.
不同密度梭梭林对风速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梭梭是干旱沙区主要的防风固沙树种,在民勤青土湖湖区选取具有不同密度分布的人工梭梭林,对照测定林带内外的风速变化.结果表明:林带宽度约为200 m,沿主风向由疏至密组合成非均匀林带,林带最大密度为276.8株/hm2.当外界风速达到8.0~10.0 m/s时,林带内0~400 cm高度范围内风速降幅在41.44%~72.22%,风速变异系数为无林区的两倍以上,且林带内无流沙,从而达到较好的防风阻沙效果.单株梭梭的大株型及稠密结构降低风速的幅度小于冠幅大而枝条较疏的植株.合理疏密结构的梭梭林带可有效降低风速,达到防风固沙的目的.  相似文献   
57.
<正>1"V"形架的管理1.1"V"形架的优点1.1.1早成形、早结果、早丰产。"V"形架主干高度0.8~1m,不论扦插苗、嫁接苗或营养袋苗,只要苗壮、根系好并认真管理,栽苗当年"V"形架的骨架就可以基本形成,次年结果,每667m2产量可达500kg。  相似文献   
58.
为合理开发利用略阳县丰富的五叶草莓资源,本文对五叶草莓的种质资源分布状况进行了调查,发现略阳县五叶草莓主要有白果、粉果和红果3种类型,平均单果质量0.86~1.27 g,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7%~9.5%,果实不耐贮藏,主要分布在海拔916~1630 m的地区,当地市场销售价格20~80元/kg,此次调查可为五叶草莓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9.
高产广适抗寒小麦新品种花培5号的选育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花培5号是利用花药培养技术,用豫麦18号×花4-3杂交组合F1代,诱导出单倍体花粉植株,经染色体加倍选育而成,属高产、稳产、抗寒、抗旱、抗病、适应性广的优质中筋专用小麦新品种。参加国家黄淮南片区试及生产试验产量均获第一;区试混合样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连续2年测试,品质指标均超过国审标准。2006年获国家新品种权保护。  相似文献   
60.
针对生物油组分复杂,难以直接应用的问题,该研究开展了不同生物油的分子蒸馏馏分分布规律的研究,并考察了不同原料和温度对生物油分子蒸馏分离特性的影响。热解液化试验结果表明,生物油组分以酸、醛、酮、酚、糖为主。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松木生物油中轻质组分产率由21%不断降低至11%,而秸秆生物油中轻质组分产率稳定在20%左右。高温生物油各组分的平均分子自由程两极化程度加强,600℃制备轻质油蒸出比例最高,可以达到92%(松木)和86%(秸秆)。酚类化合物中酚羟基的数量可以显著影响其分离特性,较高的热解温度促进了酚羟基的产生,从而使酚类物质从蒸出部分(distillation fraction, DF)向残留部分(residual fraction, RF)中转移。分子蒸馏技术能够实现对不同生物油的有效分离,得到的DF中主要包含酸、酮和小分子酚类,RF则以糖和大分子酚为主,除了羟乙醛和苯并呋喃等化合物外,生物油中的大部分化合物的富集程度都可以达到90%以上。该研究可为快速热解生物油的分离及其后续提质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