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2篇
农学   1篇
  13篇
综合类   7篇
农作物   4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氮素水平对茶树新梢叶片代谢谱及其昼夜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树叶片中含有丰富的代谢产物,氨基酸、茶多酚和咖啡碱是决定茶叶品质的重要成分。本文结合基于1H-核磁共振(1H-NMR)的代谢组学非靶标分析与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的定量靶标分析两种方法,比较白天和夜晚所取不同施氮水平的茶树新梢第2叶的代谢产物差异,探讨了基于1H-NMR的代谢组学研究方法应用于茶叶品质成分形成机理研究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白天和夜晚所取茶树新梢第2叶代谢组差异较大,可以显著分离,区分两个样本的主要组分为茶氨酸、葡萄糖和蔗糖,而不同施氮水平下茶树新梢第2叶代谢组没有显著差异。高效液相色谱定量分析的结果表明,施氮水平对主要游离氨基酸组分和儿茶素组分均有影响,且存在昼夜差别。  相似文献   
32.
为明确我国茶园土壤硝化潜势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本研究采集了我国亚热带地区12个省份的30份代表性茶园土壤,通过悬浮液培养法对土壤硝化潜势进行了研究,并利用多元回归和偏最小二乘回归(PLS)等统计分析方法,明确了影响其变化的主效应因子。结果显示,茶园土壤硝化潜势在0.24~5.31 mg·kg-1·h-1之间;土壤氨氧化古菌(AOA)与氨氧化细菌(AOB)均与土壤硝化潜势具有显著正相关性。PLS分析显示,AOA、AOB、碳氮比、硝态氮、铵态氮、全氮、有机碳含量是影响土壤硝化潜势差异的关键因子,相对重要性大小依次降低。上述结果表明酸性茶园土壤仍然具有较强的硝化潜势,AOA可能是酸性茶园土壤氨氧化过程的主导微生物,而因气候、土壤、栽培方式不同所导致的氨氧化微生物、土壤碳氮有效性高低可能是导致茶园土壤硝化潜势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3.
适宜氮肥施用量显著提升夏季绿茶品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我国30%的茶园氮肥施用过量。氮肥过量施用不仅造成能源浪费和茶园土壤质量恶化 (如酸化、板结等),还使茶叶特别是绿茶增产提质边际效应逐渐下降。夏季绿茶品质 (尤其是香气) 往往低于春茶,但其产量却远大于春茶,因此,研究施氮对夏季绿茶的品质影响,为夏季绿茶提质增效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茶园氮肥长期定位试验位于浙江杭州,始于2005年。氮肥施用水平分别为0、119、285、474、569和712 kg/hm2。采集连续施用12年氮肥的茶树夏季新梢一芽二叶制成绿茶样。采用GB/T 23776—2018茶叶感官审评方法、茚三酮/福林酚-比色法、CN分析仪、氨基酸自动分析仪、顶空固相微萃取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别对绿茶感官品质、氨基酸和茶多酚总量、氮含量、氨基酸组分以及香气组分进行检测分析。  【结果】  不同氮肥施用水平对绿茶香气影响较大。在施N 0~474 kg/hm2范围内,绿茶氨基酸总量随着施氮量增加而升高,在施N 474 kg/hm2时达到最高。施氮量提高到569和712 kg/hm2后,绿茶氨基酸总量降低,茶多酚总量升高,对应的酚氨比升高,而绿茶样品氮含量反而低于N 474 kg/hm2处理。在鉴定到的16种氨基酸组分中,大部分氨基酸含量在施氮量285和474 kg/hm2时达到最高,包括决定成品茶鲜爽味的茶氨酸、谷氨酸和天冬氨酸含量,而当施氮量超过474 kg/hm2时,这些氨基酸的含量开始下降。醇类、酮类、烯类、醛类、酯类以及其他香气化合物受氮素供应水平影响存在差异,主导绿茶呈香的醇类物质相对含量在施N 0~285 kg/hm2范围内,随着施氮量的升高而增加,其中以占醇类物质总量比重最高的β-芳樟醇和橙花叔醇变化最为明显。酮类香气化合物在不同氮素供应水平下变化趋势与醇类一致,但受氮素供应水平影响小于醇类。烯类香气物质对氮素供应水平的响应与醇类和酮类则完全相反,总量随着施氮量增加逐渐降低,而醛酯类等其他香气化合物在不同施氮水平下无规律性变化。  【结论】  茶园施氮量在285~474 kg/hm2时,有利于提高茶叶品质,决定成品茶滋味的茶氨酸、谷氨酸等氨基酸组分和主导绿茶呈香的β-芳樟醇和橙花叔醇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34.
为探讨田间不同生产方式对茶园产量、茶叶品质及茶树对氮肥吸收利用的影响,采用微区15N示踪技术,研究了不同采摘标准(一芽一叶和一芽三叶)和氮肥施用水平(200、450 kg·hm-2)下茶树春季新梢产量、品质成分和15N氮素吸收利用等变化。结果表明,新梢产量主要受采摘标准影响,一芽三叶的产量是一芽一叶的1.8~2.1倍,氮肥用量对春季新梢产量影响不显著;采摘标准对氨基酸含量特别是对茶氨酸等品质成分的影响大于施氮水平,以N2水平(N 450 kg·hm-2)下采摘一芽一叶的含量最高;成熟叶含氮量从初冬到春茶结束呈下降趋势,说明叶片内氮素在春茶期间发生再利用,但其肥料氮占全氮的比例(Ndff)在增加,可能是氮素吸收和再利用的共同结果;供氮水平对新梢Ndff的影响大于采摘标准,而新梢采摘的氮携带量主要受产量影响,低氮条件下新梢15N回收率最高。本研究表明,采摘标准和施氮量对茶园产量、茶叶品质及茶树对15N氮素的吸收分配产生影响,但两个氮肥水平都能基本满足不同采摘标准下茶树对氮素的需求。  相似文献   
35.
茶叶矿质元素作为茶叶品质指标关系着茶叶的品质与质量安全,同时由于茶叶矿质元素携带着地域特征指纹信息,因此已被人们作为重要的标志性物质用在茶叶产地溯源中。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由于其高通量性及低检出限等特性在茶叶矿质元素分析和产地溯源中应用较为广泛。本文重点介绍了 ICP-MS、ICP-AES 的工作原理,以及在茶叶矿质元素分析和产地溯源中的应用现状。促进高通量技术手段在茶叶安全领域的应用,以完善茶叶安全体系。  相似文献   
36.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控释氮肥对茶园土壤无机氮含量、茶叶产量、品质成分、氮素利用效率和茶叶中氮磷等主要矿质元素吸收的影响,比较了不同施肥方式对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氮肥处理间土壤无机氮含量无显著差异,但控释肥处理土壤中无机氮变化幅度较小,而且比较稳定。与普通氮肥相比,控释氮肥单施或与普通氮肥配施,茶叶产量分别提高7.5%和15.2%。施控释氮肥对茶叶游离氨基酸总量、茶多酚含量、酚氨比值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控释氮肥能促进茶树对氮、磷等主要矿质元素的吸收,提高茶树新梢氮素利用率,其中新梢氮素利用效率(NUE),控释氮肥和普通氮肥配施比普通氮肥高5.38个百分点,比单施控释氮肥高2.39个百分点,新梢氮素偏生产率(PNE),控释氮肥和普通氮肥配施比普通氮肥处理高1.16βkg·kg-1,比单施控释氮肥高0.57βkg·kg-1。与普通氮肥相比,单施控释氮肥每年每公顷增加纯收入0.93万元,控释氮肥和普通氮肥配施增加纯收入2.01万元。本研究结果表明,控释氮肥与普通氮肥配施增产、增效明显。  相似文献   
37.
茶园有机肥使用和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是实现茶园化肥"零增长"的重要技术之一,有机肥的施用不仅可以提高茶叶品质,增加茶叶水浸出物、氨基酸和香气成分的含量,还可以改善茶园土壤理化性状,增加土壤养分含量,提高土壤酶活性。茶园主要使用的有机肥有菜饼肥、豆饼肥、牛粪有机肥和羊粪有机肥及其他商品有机肥等。茶园有机肥应早施、深施,并配合化肥施用,用量依据茶园土壤养分状况、茶叶养分需求量和有机肥的养分含量确定,种类上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由正规厂家生产的有机肥产品。综合有机肥施用效果和不同茶类需肥特性,提出了"有机肥+配方肥"模式、"茶-沼-畜"模式、"有机肥+水肥一体化"模式和"有机肥+机械深施"模式4种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模式,并说明了各模式的具体施肥方法。  相似文献   
38.
茶园化肥减施是不是茶园不让施化肥了,是不是不施肥的茶叶品质更好?茶园化肥减施,茶叶还能长好吗?针对化肥减施行动实施以来,部分茶叶生产者的认识误区,讨论了茶园施肥的必要性、化肥减施的紧迫性,以及合理的化肥减施措施及成效。茶园施肥不足会影响茶树的正常生长,茶叶减产降质明显;施肥过量则会使土壤质量恶化,同样对茶树生长不利。只有通过合理施肥,并配套增效技术,才能促进茶树正常生长。茶园化肥减施要根据不同生产茶园具体情况进行,基本原则为总氮控制、磷钾基准养分合理配比,有机肥替代(以纯N计)比例25%~40%。  相似文献   
39.
茶园土壤对氟的吸附与解吸特性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研究了我国主要砖茶产区湖南省和湖北省茶园土壤对氟的吸附与解吸特性。茶园土壤氟的吸附可由Freundlich方程描述 ,Langmuir方程只在低浓度 (初始氟浓度 0 5 - 2 0mmol/L)时适用 ,且拟合程度不如Freundlich方程 ,Temkin方程不能描述茶园土壤对氟的吸附特征。氟的解吸率随加入氟浓度而变化 ,在高浓度下吸附的氟更易被解吸。解吸率与Freundlich吸附方程的k值成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 ,与Langmuir方程参数的相关系数因加入氟浓度而变化 ,低浓度时 ,氟的解吸率与结合  相似文献   
40.
针对浙江省茶园化肥用量大、农村劳动力短缺、施肥劳动强度大、劳动力成本高的现象,提出了"有机肥+水肥一体化"高效施肥技术模式。通过试验示范结果表明,与习惯施肥相比,在化肥减量47%的情况下,平均增产19.5%,新梢养分利用率增加11.1个百分点,茶叶品质基本持平,每公顷茶园节本增收2.25万元。同时该模式能明显降低养分的淋溶损失,有利于减轻环境风险,获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